聂小倩 发表于 2007-12-12 17:24:48

我亲爱的李秀才(古颉铭)

“花手帕,拿手中,擦嘴擦脸讲卫生,讲卫生……爸爸,下边是什么?”女儿在自得其乐地背歌谣,忘了词,静静地等我的提示。我一时语塞,答不上来,思绪却飘到了自己的童谣时代。
  我的童年可没有女儿这样丰富多采,但我竟是靠歌谣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岁月。五岁那年,我莫名其妙地得了一种软骨病,整日喝着研碎了的鸡蛋皮,苦不堪言。当我的伙伴们兴高采烈地上幼儿园时,我却黯然伤神地蜷伏在床上。我哀求奶奶,教我识字吧。奶奶一脸茫然,我不识字怎么能教你?终于奶奶无奈地说,我教你歌谣吧。自此,奶奶兴致勃勃地教,我认认真真地学。桃花开了,我们唱着“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边唱边互相搀扶着去看耕田的牛;梅花开了,我们唱着“擗、擗、擗白菜,擗了白菜腌咸菜……”边唱边去刮窗上的冰凌花。有时学得无奈学得凄凉,有时学得投入学得高兴,但常常是学着学着奶奶的泪就下来了。
  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李秀才”。池塘的荷花飘来一阵阵馨香,满架的葫芦随风摇曳,迷人的星空下,顽皮的孩子们抛起鞋子引蝙蝠追踪,可快乐是他们的。多么残酷的夏夜!奶奶坐在蒲团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教我,我喃喃说着:“李秀才,该的面钱不送来。去要,怪害臊的;门口等着,怪冷的;门旮旯藏着,怪凉的……”随着奶奶的解释,我似懂非懂地认识了生活的艰辛。“胳肢窝夹的是啥?大皮袄 。你咋不穿?跳瘙咬。你咋不拿?我眼小。咋不叫你老婆给拿?她上山去摘枣,被马猴子叼去了……”一字一字像空中飞舞的萤火虫照亮了我黯然的心,我豁然明白我的生活也是有色彩的。“你咋不哭?呜儿呜儿呜儿。你咋不笑?哏儿哏儿哏儿。盆儿啦罐儿啦,找老伴啦。”牛郎织女先别忙着说你们的悄悄话,你们听到我的歌谣了吗?啊,多么美好的夏夜!
  十一岁那年,我自豪地上学了。也许就是那歌谣支撑起了我软弱的身体,也许就是那歌谣滋润了我从虚幻走向现实的生活。
  现在只要女儿陶醉于她的歌谣时,我都会莫名地幸福起来。别以为多愁善感是上了点岁数人的事,小孩子随口吟咏几句歌谣时,其实也就开始了多愁善感的旅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亲爱的李秀才(古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