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发表于 2008-2-9 11:57:28

教科书循环使用为何这般难?

新学年开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们无一例外领到的都是崭新的教材。这些价格不菲的教科书可谓一次性消费品,学期结束后即终结“历史使命”。据统计,
    由于我国教科书难以循环使用,每年造成450亿元经济损失。教科书循环使用在许多国家已经蔚然成风,如美国学生的教材至少要传用8个学生,一本书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如果中国参照美国的做法让教科书循环起来,每年可节省450亿元,5年可累计节约2250亿元。(9月8日《南京晨报》)

    教科书循环使用不仅能节省巨额资金,而且能减少树木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目前,我国教科书难以循环使用,造成了巨大浪费。
      
我们的教科书不能循环利用,其症结何在?笔者认为,关键问题是中美国情不同,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首先,中国中小学搞的是应试教育,学生整天“死啃”书本,一学期下来教材已经用得很旧,甚至破烂不堪,难以循环下去。其次,中国学生及家长不喜欢使用旧教材,不愿为省几个钱而使用别人用过的教科书。第三,出版印刷行业也不愿意“痛失”每年450亿元教科书这个大“蛋糕”。同时,教材循环还有回收、消毒等诸多麻烦问题。

      
困难虽多,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教科书循环使用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战略构想,是发展“绿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文化教育也要大力提倡节约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教育大国,每年消耗的教材十分惊人;同时又是资源贫乏国,尤其是森林覆盖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的30亿册教科书需要消费纸张55万吨,相当于砍伐碗口粗的大树1100多万棵,着实惊人。

      
笔者认为,尽快实现教科书循环使用,关键是要突破“观念瓶颈”,培育学生和家长的环保和节约观念,养成爱惜教科书、不在教材上乱涂乱画的文明素养;同时需要制度和法律跟进,立法规定教科书循环的程序,保证教材回收、发放、卫生、消毒等诸多环节的工作到位。中国中小学生比美国总人口还多,教科书循环使用是一项浩大工程,可试点、积累经验、分步实施、逐渐推广。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使这项“绿色教育”工程早点起步,并逐渐走向成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科书循环使用为何这般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