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张弛
不少人没在意,于是,不该发生的就发生了,或者说,不该那么早发生的就那么早发生了。我的一位初中同学,人很不错,曾在一所设计院工作。32岁那年,他个人揽了不少“私活儿”,每天“8小时”外还接着忙于画设计图,经常忙到深夜。当然,他的“8小时”是合格的。那年的一个早晨,当他母亲进书房叫醒时,他没能醒来。谁也不知道准确的时间,他竟然趴在书桌上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年轻的句号。我知道,他脑子里最后被定格的是未来美好的梦境。
那位同学登上了不归之路。送别后,我在回来的路上想起了一件事:一位身强力壮的工人第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已经筋疲力尽,所搬生铁量仅为12.5吨。第二天,那位工人“跟着感觉走”,每小时只干活儿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在那天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也没感到多么疲劳。假如,那位同学能像故事中聪明的工人一样那么自觉了呢?我敢断言,我那位同学一定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美好的梦境变为幸福的现实。
实际上,其他很多人也不注意。如,现在读中学的孩子们,早晨6点钟起来,急急忙忙洗漱、吃饭,拿起书包就奔向“苦寒窗”,晚上9—10点钟才回到家。然后,这“机器人”还要学一阵子,过了晚上11点才能睡觉。我说,高分很重要,但高分可不是这么得来的。偶尔的、短期的“突击”,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是绝对不划算的,是一种生命的透支,迟早要面对“对帐单”中那触目惊心的赤字。又如,一些写东西的人,一旦有了创见,来了灵感,便把时空抛到宇宙之外,拿起笔杆就写下去,困不困、饿不饿,全然不知。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已经没了创见,没了灵感,而还在那里苦思冥想,夜以达旦,且不是一天两天的。这些人多数不是亚健康就是疾病在身。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又这样发生着。那么,它为什么或者因为什么居然会发生?我想,这答案并不复杂,原因就在于“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很多人看来,无论是句号还是感叹号,昨天毕竟是过去的了,想多了也没用;要说过日子,还得谋划好明天,幸福全在于明天;为了明天的作龙为凤,我就要忍辱负重而当起今天的“牛马”。其实,“三天”里的每一天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部分,哪天都是东方朝阳、西方晚霞,天上白云飘,地上江河流,哪天都是活生生的、美好的,它们之间真的没什么区别。人们应该珍惜和享受生命的每一天。
有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我却要说,一张一弛,生命之道也。“最后一天”其实始终伴随着生命。都听说过,“不会休息,便不会工作”,但真正明义而付诸生命旅程的却不很多。从一定意义上说,休息要比工作重要得多。
生命之中充满着千万个变数,要想控制它,就要把握住一张一弛。张者,顺其自然,弛者,顺其自然,要跟着“日出日落”走。 大家都应该读读。 谁都想这样,可有时身不由己! 这真是不错的提醒,我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