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静净境 发表于 2008-4-17 15:49:02

请记得,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记得05年感动中国里有一个人物,具体名字没记住。是个大学学生,某个暑假到一个山区小学去支教,那个村庄很穷,孩子穿的都是破烂的衣服,几个年级的孩子在一个教室上课,而老师基本上就他一个。假期结束,他要走的时候,孩子们拉着他的衣服不愿意放开,那些朴实的村民拿来家里的花生和粮食,向他表示感谢。以后的每个假期,他都会到那个小山村做义务的老师。大四那年,他考上了研究生。面临着抉择,如果去上学,就没有办法再教这些孩子;如果不去.......

想来那是艰难的选择,没有人不愿意自己的未来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没有人不愿意给自己年迈父母一个安乐的晚年。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能够从理性的角度明白他的选择,因为他放弃了深造的机会,来到那个只有他一个大学生的村庄,当了义务老师。他的工作是给山村里每个来上学的孩子上课,依旧是破旧的教室,破旧的课本,破旧的学校。吃的是黑面的粮食,住的是四面见风的泥房,每次过年过节,村民都会给他送来村里的礼物-----枣,玉米面.......

05年上中央台的节目,印象最深的是他一上台,主持人和他说话,他拿着话筒满脸是泪,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后来,他平静了一些,和主持人谈的最多的还是那些孩子,那些天真的愿望-----老师,城里人都住高楼吗?我们能看见大楼了!

主持人问了一个很多人都感到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放弃了深造,去教学。他很淡然,说,我走了,没有人给孩子们上课,不放心。主持人又问,在那里最困难的是什么?他一直没干的泪又多了,说,没有人和我说话,毕竟只有我一个大学生。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哭了。我能明白他讲的说话是什么意思,那里最苦的不是环境,而是没有精神上的交流。那种贫瘠引发的疼痛将远远大过食不果腹的困难。


05年还看了一篇报道,是关于西部代课老师的。文章刊发在南方周末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教师是很好的职业,包括物质和精神。在城市里,一个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多在一千元以上,而且工作稳定,福利也丰厚,是很多人向往的工作。但那些代课老师也一样是老师,他们在更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受到的应当是人们更多的尊敬,得到的至少并不该比正式老师的待遇低。

现在,大量代课老师离开了教学岗位,离开了他们奉献了多年的讲堂,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而农村教育真的缺的了这些老师吗?谁才是最更应该得到关注的群体呢?请大家看看南方周末的另版报道。

请记住,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而也许你今天晚上的一顿大餐,今年买的一件新衣,就是他们一年的工资。希望,同样是沧海一粟的我们,能够做点什么,至少是现在能做到的。

以下文章转自《南方周末》:

燃烛行动


http://www.infzm.com/topic/ranzhu/

PS:我知道,一个人能做的是很有限的,但我也知道,当很多人一起做时,就能汇集巨大的力量。我还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这样想着,并做着。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记得,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