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权不足以挽救师道尊严
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病发送医,授课教师杨某却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后学生在医院死亡,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称呼。事情经报道,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些市民直斥杨老师“冷血”,再联系到此前的“范跑跑”事件,不少人认为,“杨不管”比“范跑跑”更为可恶。有媒体社论亦称,“杨不管”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十分恶劣,“其心可诛”。
然而,尽管从事实看,“杨不管”确实应承责并接受谴责。但公众舆论对其却也并非是一边倒的批判。部分声音以为杨老师的作为有其深刻的根源。比如,有人称学校日常的师德教育建设不足要为之负责,因此呼吁要加强师德教育;比如,有人称杨老师的“不管”,是因为不爱管,更是因为不敢管。就在当事学校,半年前曾发生学生砍断老师手指的血案,老师能不心悸?因此呼吁要加强对教师合法权益的保护;比如,有人称杨老师不但是不爱管,不敢管,更是管不了,因为教师没有惩罚学生的权力,怎么去管?因此呼吁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教育惩戒法规,维护教师保护体罚在内的教育惩戒权。
看到新闻,我第一刻想起的是去年轰动一时的“海艺辱师事件”。当时,面对课堂上一群孩子的捣乱与羞辱,老教师也是“不管”与“无视”,继续授课。虽令人同情,却与受人鄙夷的“杨不管”一样,表现出的都是斯文扫地与师道尊严的堕落,岂止是师道尊严的堕落,他们简直连个人尊严都对学生做了让渡,普通人在讲话的时候也很难容忍旁边有人肆意捣乱啊!从这个角度讲,“杨不管”不但冷漠冷血,而且悲哀可怜。
到底如何挽救摇摇欲坠的师道尊严?
即使拥有了象韩国或者新加坡那样,以戒尺、藤条抽打犯错学生屁股、小腿的法定权力,我也不认为中国教师的尊严就会随之大大提高。因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说到底,是对教师这个角色以及他表率和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的尊重,这种尊重与尊严就像我们对父母的尊重一样,来自于既有的社会伦理及价值评价体系,是教鞭打不出来的。若教师在生活中真正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较高的经济地位,受到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尊重,我想,多数学生不会敢于无视师道尊严,在课堂上公然斗殴,而象“范跑跑”这样的教师也不会冒着丢失一份尊崇职业的风险,轻易发表有辱师道的谬论。反之,如果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学生又如何会去尊重老师,老师们又怎能自重?
中国的崛起在教育,教育的关键是老师。中国自古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但从反右派扩大化开始,到文革十年,再到近三十年以来流行的拜金主义,这个传统已经受到持续冲击,要挽救教师尊严,必须现在就考虑采取重大举措提高教师地位。客观说,改革开放三年以来,我国GDP翻了几番,国库丰盈,财政实力大幅增加,去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甚至比预算超收7239亿元,政府已经具备大幅提高教育投入的能力。 若教师在生活中真正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较高的经济地位,受到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尊重,我想,多数学生不会敢于无视师道尊严,在课堂上公然斗殴,而象“范跑跑”这样的教师也不会冒着丢失一份尊崇职业的风险,轻易发表有辱师道的谬论。反之,如果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学生又如何会去尊重老师,老师们又怎能自重? 就是啊,如果打架的那两个学生在警察面前,警察如何对待他们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