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楼市怪相:央视居心叵测 欲“逼死”楼市
揭秘楼市怪相:央视居心叵测 欲“逼死”楼市如果问现如今惨淡的中国楼市最怕什么,排名前三的原因中一定有一项是“购房者信心不足、市场预期不稳”。这种情形的出现无疑“得益于”社会舆论的巨大影响,有“无冕之王”美称的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不容忽视。
作为舆论界龙头老大的央视自然首当其冲,自08年初就频频关注楼市。从王石的“拐点论”到深圳的“断供潮”,能引起房产界一片恐慌的言辞大都出自这里。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不是普通的媒体,更不是央视人的央视,它所释放的信息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最高层的意思。然而,在混乱的市场环境下,有人想看楼市死里逃生,有人却唯恐天下不乱……
央视频频唱衰楼市,危言耸听苦苦相逼
央视2套的《经济半小时》栏目被定位为中央电视台唯一的经济时事的深度报道性栏目,它的权威性和深度透析力自不必多言,同时它也给国家宏观经济的决策层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参考价值。然而,我们不妨先看看他们是怎么报道楼市的。
2007年12月底自,《经济半小时》栏目专访“地产大佬”王石,也就是在这次访谈中王石首次提出了“建议持币观望者三四年后再买房”的惊人之语,这在房产界掀起了不小波澜,当时的情形相信每个关注地产的人都记忆犹新,所谓“拐点论”也在此时被无数人追捧。现在回头细想,这次访谈在某种程度上拉开了央视唱衰楼市的序幕。
2008年1月10日,《经济半小时》又播出节目“数据显示北京房价大幅下跌跌幅高达两位数”。其依据的数据源于“记者在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研究机构,看到了他们对2007年最后四个星期北京房价的走势分析……第四周下跌了20.25%。”我们暂且不说这数据是否权威,但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媒体,央视仅凭个别记者断章取义的数据,就做出“北京房价大幅下跌”的结论,其公正性又从何而来?
更让人震撼的是,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房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新建住房1月同比上涨17.2%,环比上涨1.0%,在涨幅榜中名列第五。与央视几乎同期报道北京楼市的《中国证券报》,也在1月11日的报道中强调“记者发现持币观望、期待降价的购房者并不在少数。然而,北京市的楼盘价格却并未出现具有‘拐点’意味的规模降价。”看来,央视的“大幅下跌”结论不仅与事实有出入,更有夸大其词之嫌。
在随后的六月中旬里,《经济半小时》栏目又连续四天集中打击房地产,从北京、武汉到深圳、浙江,可以说是从南到北覆盖全国了。当然,节目中也不乏激烈言辞,类似“深圳的房2000左右就值”、“地产商愿让利30%”、“房地产现在是秋天,明年是冬天,后年是寒冬!”等“大快人心”之语频频出现。在7月16日的节目中《经济半小时》栏目更是爆料“深圳楼市大跌36%,断供潮一触即发”的消息引起楼市一片慌乱,而在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公布数据中,6月份深圳市新房售价同比、环比指数却双双上涨。
我们暂且不论事实究竟如何,但作为国家级的电视台,央视在报道中只采取一面之词,采访中让矛盾的另一方严重缺失,利好消息只字不提,不利因素无限放大,此举不得不让人怀疑,央视是否想要像“封杀”超女一样,不让公众看到楼市一丝的生存契机?公众需要了解的是事实的真相,而不是被修饰、甚至于扭曲的信息,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刻意迎合大众口吻,为了知名度或影响力误导百姓,实在是有失大家风范。作为权威媒体,唱涨也好,唱空也罢,观点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拿什么支持你的论点。
查看雅虎网友发表的评论 我要评论>>> 就应该叫他们死 央视还能看吗? 期待啊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地产商的走狗
(我不是指楼主是指作者) 随便说吧,反正百姓已经买不起了 忽悠,接着忽悠吧! 好啊 有目的,就好像忽悠股市一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