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剑 发表于 2008-8-25 18:55:05

心灵的漏洞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他很失望。他左思右想,也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

  后来,他听一位私塾先生说,在距他的家乡不远的南山里,有位得道的高僧,能解答关于人生的各种疑难问题。于是,他连夜起程,沿途探询这位高僧的住处。

一日,他来到南山脚下,见一樵夫担了一担柴从山上下来,便上前询问:“樵夫大哥,你可知道这南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居住在何处?何等相貌?”

樵夫略微沉思片刻道:“山上确有位得道的高僧,但不知道到底住在何处。因为他常常四处游历,随缘度化世人。至于他的相貌,有人说他佛光普照,面貌清奇;也有人说他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谢过樵夫,年轻人抱定了决心,不顾一切地向深山里前进。后来,他又遇见了农夫、猎户、牧童、采药人等等,就是一直没有找到他心目中的那位可以指点人生迷津的高僧。

绝望之下,他回头下山,在路上遇见一位拿着破碗的乞丐,向他讨水喝。年轻人便从身上取下水袋,倒了一些水在碗里。还未等乞丐去喝,水就流光了。无奈,年轻人又倒了些水在碗里,并催促乞丐赶紧喝。可碗刚端到乞丐的嘴边,水又流光了。

“你拿个破碗怎能盛水?怎能用它来解渴?”年轻人不耐烦道。

“可怜的人,你到处请教人生的道理,表面上谦虚。但你在内心中判断别人的话是否合你的心意,你不能接纳不合你意的说法,这些成见在你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使你永远无法得到答案。”

年轻人一听恍然大悟,连忙作揖道:“大师可就是我要寻找的高僧?”连问数声无人应答,抬头再寻那乞丐,已无踪影。

心灵有漏洞吗?当然了。成见就是心灵的漏洞,嫉妒也是,猜疑、懦弱、浮躁、仇恨等等无不是心灵的漏洞,只不过每个人的心灵漏洞不同罢了。

心灵有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而不去弥补,那样只会越漏越大,贻害人生。有了漏洞肯于去弥补的,心灵才显得可贵。心有漏洞都可以弥补,人心又有什么不能弥补的?

弥补心灵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求索的心智。多思索不合己意的语言而少冲动,多镇定而少浮躁,多宽容而少嫉妒,多仁爱而少仇恨———如此,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读后感:当我们在寻找自己的善知识的时候,总是先入为主的打造了一个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善知识,但往往现实与理想是有很大差距的。用这样的心态去找善
知识,很有点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感觉,中意的我就要,不中意的就不要。在这个
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我们为何要寻找善知识?我们的动机在哪里?

善知识的作用在于引导我们走上正道,走上解脱之路,解开我们的心结,因此对
于善知识我们应该要打开自己的心胸,不要先主观的定义自己中意的善知识,我
们应该要学会倾听,听他在讲什么?要学会去理性的观察,观察他在做什么?如
果都是如理如法能开启我们智慧的,哪怕他长得再丑,穿着再难看,我们还是应
该去依止的。

往往主观意识都是一种执着、是一种习气,这些都是我们成就的障碍,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扫清这个障碍,但前提是你自己也愿意扫清这个障碍。

管儿 发表于 2008-8-25 19:54:42

心灵的漏洞需要我们自己慢慢修补

寒冬 发表于 2008-8-25 19:56:57

人活着就是累

盗版爱情 发表于 2008-8-25 22:29:09

多思索不合己意的语言而少冲动,多镇定而少浮躁,多宽容而少嫉妒,多仁爱而少仇恨

清静无为 发表于 2008-8-26 21:42:47

心灵漏洞自己慢慢修复吧

管儿 发表于 2008-8-26 21:45:12

引用第4楼清静无为于08-26-2008 21:42发表的:
心灵漏洞自己慢慢修复吧
没错俄

花开 发表于 2008-8-29 17:49:33

不错的一篇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灵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