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08中报数字迷宫 探求市场低迷的深层原因
透视08中报数字迷宫 探求市场低迷的深层原因市场再创新低,而中报业绩还在增长,到底是业绩配不上股价,还是股价配不上业绩?
本周是9月的第一个交易周,由于中报披露完毕,尽管2008中期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减缓,但看起来中期业绩仍然保持了适度增长,在市场中关于反弹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但本周市场跌势连续刷新行情低点,两市股指周跌幅分别达到-9.25%和-8.13%,周K线均以中阴线报收。其中上证综合指数跌破了2245这个2001年牛市的顶部,并一度跌破2200点整数关口支撑,也创出2199.36点的调整新低,创近十二周以来的最大周跌幅。至此,上证综指从去年10月份的历史高点6124.04点下跌以来,累计最大跌幅进一步扩大到-64.08%。现在的市场到底是业绩配不上股价,还是股价配不上业绩?
最近市场上广泛流传天相投资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8年中报显示,1564家可比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87%,较一季报的17.15%小幅放缓。若剔除石油、石化、电力三个受价格管制的行业,其余公司仍实现了41.34%的较快增长。这个数字让许多市场投资人为之兴奋,也有人据此认为,上市公司中期增长仍然强劲,基本面足以支撑股市上涨。然而市场的现实再次让人们迷惑:既然业绩是股价的基石,那么股价走势为什么会与大部分行业上市公司的41%的增长背道而驰?
要解开这重重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报告中寻找答案。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迷题,才能找到市场低迷的深层次原因。
中报数字迷宫层层剥解
数字是股市的语言,财务报表是公司基本面的语言。通过《证券日报》数据部的统计,我们对2008上市公司中报进行了详细分析。
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87%。若剔除石油、石化、电力三个受价格管制的行业,其余公司仍实现了41.34%的较快增长。但令人非常瞩目的数据是——若剔除金融类企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为-3.67%,并且这个数字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在2008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行业利润这个大蛋糕中2007年和2008年中期利润的分配情况。2007年中期,A股总利润蛋糕中,石油石化行业占据24%、电力占据3%、金融38%、剔除四大行业后的其他A股占据35%;2008年中期,A股总利润蛋糕中,石油石化行业占据11%、 电力占据0、金融46%、剔除四大行业后的其他A股占据43%。其中盈利公司占比87.6%,亏损公司占比为12.4%。
从各行业对整体业绩增长贡献来看,2008年上半年银行业对净利润增长贡献为122.37%,而作为反差的是,受到价格管制因素影响,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分别同比下降44.63%、85.11%,石油天然气和开采业、电力对净利润增长贡献分别为-68.55%、-9.75%。
与一季度相似,盈利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盈利的大幅下滑,由于国家对成品油和电力采取了严格的限价措施(尽管6月20日上调了成品油和上网电价,但对半年业绩影响有限),无法消化市场化下的国际油价和煤炭价格快速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石油、石化行业上半年盈利同比下滑35.1%和75.5%,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上半年盈利分别下降36.3%和77.3%;电力行业盈利更是同比下降91.0%。
谁吞噬了上市公司业绩
从中报数据中可以发现,是什么吞噬了上市公司的利润。资源价格扭曲导致了市场预期进一步恶化。
在上市公司净利润蛋糕中,银行股占据近半壁江山,成为最主要利润来源。
普遍的预期显示,越来越多的机构和投资认为2008年度中期业绩可能成为银行业业绩高增长的顶峰,并将在三季度形成业绩的拐点。原因在于银行业的中报显示影响其业绩的因素复杂且多变,如持有“两房”债券可能造成的减值损失、如贷款质量随地产业的回调而出现降低、如大量现金回流银行并以定期存款形式出现造成银行利差收益的收窄等等。从影响因素的制约力量观察,大都具有全球普遍性的特征存在,也就是说,这些影响因素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与国内的宏观调控等是息息相关的。 考虑到2009年上市银行业绩增速将回落到30%以下,因此光靠单一金融企业驱动的业绩增长难免会进一步放缓。
石油、石化、电力三大行业在A股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至9月5日收盘,三大行业总市值在A股总市值中占据21%,这些在通胀压力下的受到价格管制的行业无法转嫁上游成本压力,直接压缩行业利润;而这些重大板块出现定价扭曲则增加了市场估值难度。因为潜在涨价压力没有充分释放,致使市场估值紊乱。在价格管制下,电价和油价离真实的市场价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些行业的价格何时调整,调整力度多大,调价后下游行业能否转移涨价压力,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使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的估值变得更为困难。从这个层面来说,市场走稳需要更为明确的上市公司业绩预期,而上市公司业绩预期明朗还有待于价格进一步理顺。
资源价格扭曲、毛利率下降、费用上升是导致企业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
企业成本上升压力明显:首先,毛利率水平不断受到挤压。毛利率改善贡献非金融行业净利润增长率从2007年的-2.5%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的-23%。其中,大部分反映的主要是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的情况。剔除石油石化和电力后,毛利率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亦从2007年的2.1%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1.5%。2008年上半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下滑3.9%。其中,炼油和电力等价格管制行业在承担上游能源通胀带来的企业成本恶化,毛利率大幅下滑均超过10%。
PPI增幅有望在10月份后小幅回调,但企业在需求放缓下难以转嫁成本压力的局面不会因此很快改观。另外,资源价格改革虽有助于缓解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的毛利压力,使得能源成本压力开始向中下游转移,进一步挤压中下游行业毛利率水平。因此,下半年中下游制造业的毛利率压力可能继续恶化。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将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房地产行业最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上半年整体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出现明显下降40.2%,非金融行业下降20.4%,进一步剔除石油、石化和电力行业的影响,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仍有19.9%的增长。
理顺价格是市场机制
发挥作用的基础
通过中报数据可以看出,价格管制板块对市场的影响极大,而他们所带来的利润下滑远非剔除这些行业之后的看似魅力的“41%”所能弥补的。由于基础产品定价的扭曲导致市场定价机制的扭曲,这是本论市场大跌的最直接因素。
受能源价格管制,目前国际市场原油、煤炭、钢材等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也仍然与国内保持较高的价格差,国内工业品价格冲高的动力丝毫未见。
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指标的大幅下调,中国经济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显然已经从前期对于通货膨胀的恐慌中逐渐走了出来。但正如当年里根政府所面临的困境,逐渐渡过短期通涨难关后,经营总体业绩开始的滑坡,经济信用代表下的内地股票市场,出现了信心的滑坡,股票价格一跌再跌。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能源价格管制的紧松则是一个两难问题。放开价格管制,可能会显现另一个问题——CPI大幅上涨。虽然目前CPI涨幅已经有所回落。但是,要放开能源价格管制,也并不能一步到位。正面的来思考,这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推动改革的机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即意味着让市场发挥自主调节能力的功能要充分得以发挥调动,市场机制逐步理顺,作为股票市场的“晴雨表”的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好的发展空间,老百姓的投资性收入,才能够稳健增长。 看数字,真让人高兴,
走势正好想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