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保增长、促发展”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为2009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定调。其实以“保增长、促发展”作为主题,围绕民生问题提出的五项重点任务并没有出乎媒体的意料之外。明年的经济局势更加恶劣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大家的共识。寒冬的到来已经不是什么悬念,问题在于我们会以什么姿态渡过这个冬天?依靠外围市场?还是依靠本土市场?
严酷的事实证明在当前条件下扩大出口已经不大可能了。首先是美国经济已经水深火热焦头烂额,明年1月20号小布什刑满释放走人,新科总统奥巴马上手至少需要6个月的适应期和磨合期才可能整理出美国经济的头绪,其中还有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的烂摊子等候着这只菜鸟。也就是说至少有大半年的时间中国不能指望上美国市场了。
欧洲市场又怎样?事实上梨花一直认为欧盟这种模式对于解救经济危机来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勾心斗角的气氛弥漫着整个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最近萨科奇、布朗和巴罗佐三巨头在伦敦密会,一脚踢开了智商有问题的傻女人默克尔,惹得整个德国都不太快活。趾高气昂的萨科奇高调会见达 赖,无论法国和欧盟做出何种解释,都无法避免地对中法乃至于中欧经济关系造成严重伤害。近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出口的椅子、大豆等产品进行制裁,中方也相应地做出了对欧盟产品进口政策适度调整的动作。这些手段事实上只能起到相互摧残的作用,中国却不得已而为之,很被动。在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欧洲政客的那点小智商几乎就只能达到刚好让人生气为止,不能起到任何帮助。
日本韩国和东盟市场能够指望得上吗?东盟的市场太小,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力。韩国的市场在韩国人的眼里最大,但是事实上比东盟的市场还小,并且还在不停地萎缩,只可惜韩国人太猥琐了不能发现这个现象。日本对中国最近属于贸易出超,在仰仗着中国经济才能苟延残喘,已经不能形成什么大气候。近日中国两艘海监船巡航(注意,是巡航,不是调查或者科考,有区别)钓鱼 岛,小日本就没法像以往那样歇斯底里地跳脚,这也大概和经济关系有关。
通过上述几个有分量的消费市场可以看出,2009年中国出口确实会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内需消费又如何呢?梨花早些时候已经写了不少有关内需问题的文章。内需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老百姓“顾虑”的问题,但是本质上属于贫富两级分化的问题。穷人的内需无法有效放大的根源还在于没有充足的购买力,宣传媒体就吹死了让他们都走进市场来也不会产生多大的成效。更何况他们手中那两个可怜的小钱还要对付医疗、养老和孩子入学等等等等一系列真实的大问题。有钱的阔佬柴米油盐每个月也就是那个定量,没有办法再扩大。他们要扩大消费,只能瞄准国际上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不属于内需的范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这正好说明了中央已经意识到扩大出口确实不存在希望,只能在内需上下足功夫。同时还可以看出中央确实意识到扩大内需的真正矛盾在哪儿,所谓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已经意有所指。作为把握宏观大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到为止,具体如何落实还需要看那些执行部门的理解能力。
本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释放出一条比较容易被人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信息,甚至于可以说是落实扩大内需的一个真正的突破口。这就是在明年研究推出全国统一的社保。所谓“保增长、促发展”的立脚点应该是“保就业”。没有充足的就业率,任何形式的增长和发展都不可能创造出和谐的社会,也不可能实现扩大内需的突破。当前劳动力市场没有实现“全流通”,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保关系的制约。万恶的城乡二元户口制度以及带有侮辱性质的“农民工”称谓就是拜不公平的社保福利制度所赐。假如真的能够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保关系转续,并且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入城务工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贫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一定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购买力,这就是实现扩大内需的一个有效途径。
只要脱离“购买力”这个问题去谈扩大内需只能是水月镜花。虽然有很多专家教授认为实现全国统一社保有难度,并且有抵触的情绪,但是要解决贫民的购买力问题,没有什么方法是容易的。这年头的专家学者和教授们也只会磨磨嘴皮子,写写假论文骗些项目课题经费,实在做不出什么有人格的事情来。 有深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