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怎么样的经济增长
当前,\"保增长\"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保增长\"成为\"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的背景下,有部分承受转型压力较大的地方和企业认为结构调整的压力暂时消退了:为了\"保增长\",环保\"硬杠杠\"可以适当软一软,土地\"紧箍咒\"可以适当松一松,项目\"严审批\"可以适当宽一宽,固投(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关\"可以适当缓一缓……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为了实现明年经济\"保增长\"的目标,在生态环境、耕地保护、资源能源等方面做出一些牺牲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甚至有部分之前在节能减排中被砍掉的项目和工程也蠢蠢欲动,试图借机要求重获资金支持和放松政策压力,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显著增加,但由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巨大的内需潜力,而且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财政赤字规模较小,外汇储备充足,这就使得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而且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余地较大。只要进行科学有力的宏观调控,在不牺牲环境、土地、资源等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保增长\"的目标。
如果环保\"硬杠杠\"真的软了,土地\"紧箍咒\"真的松了,项目\"严审批\"真的宽了,固投(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关\"真的缓了,那么之前在节能减排中被淘汰的项目就会死灰复燃,低水平重复建设就会卷土重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底线就会坚守不住,推进结构升级就会停滞不前,随之而来的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结构的失衡、发展动力的透支等等恶果。这种只保当前不保长远、只保数量不保质量的\"保增长\",在国内外都有付出惨痛代价的先例,现在绝不能重蹈覆辙。我们不需要污染了的GDP,不需要乱占耕地的工程,不需要浪费资源的项目,不需要效益低下的所谓\"保增长\"。
增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讲求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明确提出,保增长,要坚持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相统一,要坚持推进结构升级;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换言之,只有将\"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保科学发展的\"增长\",我们才能不违\"保增长\"的初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