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88 发表于 2009-3-12 10:19:45

给教师一把理直气壮的“戒尺”

给教师一把理直气壮的“戒尺”
 在屡屡发生伤害教师事件的当下,明确合理惩戒和体罚的界限,让教师惩戒学生的行为程序化和制度化,已经非常迫切。

  四川隆昌县一名小学女老师张远淑,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在学校寝室内服毒自杀。女教师服毒前夕把手机里的亲友联系电话全部删除,只留下一个山西网友的电话。事发后也是这位网友获悉其自杀情况后报警。(12月15日《华西都市报》)

  10月份,发生在山西和浙江的两起“弑师案”引发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进入12月份,先有四川攀枝花市新华中学28岁的女教师李虹蓉因被逼向学生下跪而疯掉,后有张远淑的自杀。

  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没有人知道。张远淑给山西网友的聊天记录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换个新的环境,不然,我宁愿一死。”如何给教师一个“新的环境”?这是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份沉重的社会责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曾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不过,如何区分合理的惩戒和体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让教师惩戒学生的行为程序化和制度化,在屡屡发生伤害教师事件的当下 ,显得尤为迫切。

  一直以来,惩戒教育,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教育过程中必需的管理手段。但是也有人认为惩戒和体罚只有一线之隔,在没有规则界定的条件下,惩戒一旦过度就会变成体罚。

  其实,惩戒恰恰是教师负责任有担当的表现,是对学生更深的爱,也是对家长的负责。对于教师这种负责的态度,对于教师合理的惩戒,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是否也要给予将心比心的理解与换位思考?毕竟,如果动辄得咎,老师也完全可以放任不管。

  在古代,教师都有一把戒尺,用来惩戒犯错的学生,现在,我们更需要一把充满智慧的“戒尺”,一把懂得掌握分寸的“戒尺”。在美国的一些州,教师惩戒学生时,就有这样严格的程序:学生犯规——老师找一个见证人——学生摆好姿势——老师持木板——心平气和——打——填写书面报告——见证人签字——送交校长室存档。这种严格掌握分寸的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只有不回避惩戒教育的存在,并制定相关的惩戒规则,才能厘清惩戒与体罚的界线,才能让教师有一把理直气壮的“戒尺”,让教师惩戒学生的“戒尺”不必战战兢兢,欲举还休。要实现这个目标,明确相关的惩戒规则是“硬环境”,而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软环境”,两者的统一、相辅相成就是教师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的新环境,也是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环境。

海纳百川 发表于 2009-3-12 10:46:40

引用楼主清风88于03-12-2009 10:19发表的 给教师一把理直气壮的“戒尺” :
给教师一把理直气壮的“戒尺”
 其实,惩戒恰恰是教师负责任有担当的表现,是对学生更深的爱,也是对家长的负责。

.......


但有多少家长能够理解。

花开 发表于 2009-3-12 18:06:04

在学校受不了一点批评,到社会如何去面对风雨?

yijianfengyi 发表于 2009-3-12 18:23:39

楼主激进,,但观点偏颇,,无可取之处~~~~~~~~~~~~~~~~~~~~~~~~~

转瞬红颜 发表于 2009-3-12 21:05:53

应该让学生知道,犯了错误,就应该承担责任。

尺度吗,不好把握,方法和尺度,家长和校领导不急了,就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教师一把理直气壮的“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