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苍狼 发表于 2009-5-10 09:29:45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撑起生的希望------向5.12地震中的人民教师致敬!

在“512”大地震中,我们的同行舍生忘死,救助保护学生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我们坚信:英雄的精神永放光芒!

严蓉:女,28岁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师

苟晓超:男,24岁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教师

吴忠红:男,45岁四川省崇州市怀远中学教师

瞿万容:女,21岁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教师

汤鸿:女,26岁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教师

谭千秋:男,51岁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师

向倩:女,21岁四川什邡市龙居镇龙居小学教师

王周明:男,27岁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教师

张辉兵:男,30岁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教师

王光香:女,52岁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五通村幼儿园教师

张米亚:男,29岁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师

袁文婷:女,26岁四川省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教师

杜正香:女,48岁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代课教师

郑发富:男,42岁四川省安县花荄镇初中教师

李佳萍:女,41岁四川省北川县北川中学教师

蒲彬:男,28岁四川都江堰市的聚源中学教师

刘林秀:女,25岁四川都江堰市的聚源中学教师

乔广平:男,41岁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平通中学教师

李宏勇:男,24岁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平通中学教师

刘小艳:女,27岁四川安县秀水第一小学教师

张红梅:女,27岁四川安县秀水镇龙泉村佳欣幼儿园教师

刘继军:男,38岁四川什邡市龙居镇龙居小学教师

何智霞:女,35岁四川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教师

汤宏:男,26岁,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学教师

刘林秀:男,25岁四川都江堰聚源中学教师

汤鸿:女,20岁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教师

滕德玲:女,45岁四川广元市金台小学教师

张家春:男,29岁四川绵阳市北川镇北川中学教师

左涛:男,27岁四川绵阳市北川镇北川中学教师

罗晓明:男,47岁四川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

罗秀芳:女,39岁四川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

方明飞:男,36岁四川都江堰新建小学教师

何代英:女,36岁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教师

梁爱迪:女,29岁四川都江堰新建小学教师

周其祥:男,52岁四川绵竹汉旺武都白方村小学教师

…………

谭千秋老师的事迹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那个老师呢?”“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5月16日晚,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牺牲的谭千秋老师的骨灰在其妻子张关蓉和其他家人的护送下抵达长沙,并将送回他老家祁东县安葬。在黄花机场,100多辆出租车自发为他送行。湖南大学约2万名学生手持蜡烛迎接他回到母校。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德阳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同志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



吴忠洪:用生命诠释师德大爱

几天来,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吴忠洪老师以生命为代价抢救学生的事迹,让全镇乡亲为之动容。吴忠洪老师用身体力行又一次昭示:师者,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导师,在灾难面前,更是学生们偎依的羽翼和希望的灯塔。“如果吴老师要跑,他可以第一个离开教室、第一个冲下楼,也许身强体壮的他还可以率先到达相对较为安全的操场。但是,他没有!”在记者面前,怀远镇中学校长高列潸然泪下。“如果没有吴老师,我可能……”学生林霞已泣不成声,说起当天的情景,她还隐隐后怕。可是,更让她痛苦锥心的是,吴老师为了抢救学生,永远离开了他们。

5月12日下午,吴忠洪老师正和往常一样,在4楼的一间教室里给学生们上英语课。吴师流畅的发音,让孩子们沉浸在原本陌生的语言世界里。巨大的灾难顷刻间袭来。地板剧烈晃动,门窗玻璃狠狠地砸在地上摔得粉碎,浓重的烟尘顿时笼罩住整间教室。在灾难面前没有任何防震经验的学生们不知所措。“同学们,快向楼下跑!”吴老师瞬间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将懵懂的学生唤醒。29个孩子立即起身夺路而逃,而最靠近门口的吴老师却牢牢地扳住摇晃得很厉害的门框,为学生疏通一条生命隧道。“快跑呀,林霞!”跑在后面的林霞,被吴老师狠狠地推向了楼道。随后,吴老师紧紧护住同学们向楼下跑去。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吴老师突然发现,还有两名学生滞留在教室没有跑出来。关爱学生的吴老师奋不顾身地转身逆着往楼下蜂拥的学生,奔到楼上。而吴老师的生命,也在此刻逆转!大楼轰然倒塌,石子瓦砾在滚滚烟尘中四处迸溅。抢险战士从废墟中找到吴老师的遗体时,已是第2天早上7点。随后,吴老师转身上楼营救的两名孩子的遗体也相继从瓦砾中被找到。在现场的人,痛哭失声。抢救人员根据遗体的位置以及先后顺序判断出,吴老师当时已经将两名孩子护送出了教室,并在身后守护着他们。可是,灾难最终没有放过这位崇高的老师和尚显稚嫩的学生。教学楼里上课的700余名学生获救了,而吴老师年仅17岁的儿子却永远失去了慈爱的父亲。人间大爱,洋溢天地之间。吴忠洪老师用生命诠释了“教师”这一称呼的分量!

袁文婷老师事迹

袁文婷老师,女, 1982年出生。她是一名光荣的80后人民教师,她是一个美丽的天使。 她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袁文婷在什邡为了救学生牺牲了,沉痛哀悼中,很美丽的一个女孩,她的爸爸去世的早,唯有一个妈妈相依为命,她平时挺沉默的,在关键时刻却做了这样伟大的事情,她一次次地返回教室抱出孩子,自己却永远出不来了,沉痛哀悼!!!袁文婷今年刚满26 岁,是民主小学的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5。12 地震发生之时,她在奋力救出了十余名学生后,却因为楼房的垮塌而永远的离开了大家。她最后救出的孩子叫吴佳辉,他一听到袁老师的名字就开始嚎啕大哭,嘴里一直叫嚷:“ 袁老师还被埋在里面,她没有死,我看见她倒下的,她手里还牵着同学。”在他的脑海里,一直都回放着地震发生那一刻时袁老师的身影。他抽泣着说:“当时我们在教室里复习功课,袁老师正在给我们检查作业,我们只感觉地开始晃动,根本就没意识到地震发生了,只听见袁老师大声吼叫,地震了,大家快跑……,我们当时也吓傻了,站在那儿不知道该往哪儿跑,只见袁老师快速的奔跑过来抱起大家就往外跑,一个、两个、三个……,十多个同学被送出了教室,正当袁老师把我放在教室门口又转身回去救其它同学时,我只听见‘嘭’的一声,楼板就掉了下来,我也被楼上的饮水机砸倒在地,当我回头去寻找袁老师的身影时,在离我几米远的地方,我只看见了她的双脚和她怀里抱着的同学。”5.12 晚10 点过,搜救人员终于发现一块厚重的水泥板下压着的袁老师的身影,当救援人员艰难的抬走这块水泥板时,眼前的一幕让大家潸然泪下:袁老师柔弱的身躯下还藏着她的学生,而此刻袁老师却因为伤重永远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她的母亲在 11 点过赶到学校后,刚看了女儿一眼就昏了过去,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此刻躺在一边冰冷的尸体就是和自己相依二十余年的女儿。



苟晓超老师事迹

5 月12 日下午2时28 分,人们正在午休,殊不知一场残酷的自然灾难却突然降临……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教师苟晓超例行在教学楼巡察。当来到三楼他所带的教学班时58个孩子正甜甜地酣睡。他轻轻地转过身,正准备巡察下一个班级时,突然,一阵地动山摇,整栋教学楼剧烈地颤抖摇晃,门窗玻璃噼哩啪啦……“不好,地震!” 苟老师脑海中出现了这个可怕的念头。“ 快跑,教学楼要垮了!”出自本能,他大声吼叫学生赶快逃生。同时,他大声通知在二楼和一楼巡察的各位老师。酣睡中的孩子被突然惊醒,还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快跑,危险,快,快……”他一边大声呼吼,一边迅速抱起两名孩子直往楼下冲去,清醒的十余名孩子紧随而下。到了楼下,连一口气都来不及喘,他返身冲向三楼,此时,150余名孩子正从楼道向下涌来,他奋力来到三楼,又抱起两名学生向楼下冲……他再一次冲到三楼抱起两名孩子向楼下跑,刚到达一楼地面的最后一级楼梯时,顶楼轰然坍塌,砖块、混凝土、门窗玻璃劈头盖面向他们袭来。就在那一瞬,一块重约一吨的砖块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本能地将两个孩子“藏”在怀中,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挡住从天而降的砖块……他的双腿被无情地砸断,胸部、头部也受到了重创,顿时扑倒在血泊之中。“我……恐怕……不行了,快……快……救孩子!”飞速赶来的老师和群众在搬他身上的砖块和混凝土时,他断断续续地说着,并艰难地用手指向顶楼,“上……上面……还……还有……”下午 4 时 20 分,当他被转往县城医院抢救的途中,因伤势过重不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两个孩子安然无恙,但苟晓超却永远地走了。“我们全村人都说苟老师年轻,书教得好,对学生负责任,人又和气,像这样的老师不多见,这么大的祸怎么出在他身上哟……”一位老大娘泪流满面地说。13 日一早,当记者赶赴现场时,坍塌的教学楼前已布置了长长警戒线,一些学生仍在失声痛哭。“我要苟老师,我要苟老师……”9 岁的莘能军声嘶力竭地哭喊着。“苟老师是个工作狂,虽然离家只有几十分钟的路,但不管是不是他值周,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未回过一次家。”该村小学教师苟文元说。“如果苟老师不是第三次跑向顶楼去救孩子,他是绝对不会牺牲的!”教师万保瑞如是说。洪口小学校长王家义告诉记者,苟晓超生于1984 年 9 月,2006 年毕业于重庆西南大学计算机专业,2007 年 8 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公考成为教师,放弃了留在县城工作的机会,而来到该村小学任教。他因优异的工作业绩和高尚的思想品格,今年4月,被学校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5月2日刚举行了婚礼……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采访完毕,回首永安坝小学三楼右侧一面仍强劲地顶着坍塌楼层的一端,教学楼正前方的两根巨柱已残断,断垣残壁静静地躺在教学楼四周,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荡在教学楼的正前方,灾后沉寂的校园正向远去的英雄寄托无尽的哀思 ……  



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代课老师杜正香

5月15日电:“挖出来了!挖出来了!杜老师找到了!”震后一直守候在南坝小学校门口的老师和家长们围拢上来。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人们口中说的杜老师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小心挖,注意保护杜老师的遗体。”这句话在搜救人员中互相传递。“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可我知道,她肯定不会扔下自己的学生们。”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杨树兰正在学校的宿舍午休,当她连滚带爬跑到操场上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小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这是杨树兰和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师的身影……

位于平武县腹地的南坝镇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由于桥梁坍塌和山体滑坡导致与外界的交通完全中断,水电通讯也彻底瘫痪,成了与世隔绝的震后“孤岛”。南坝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剩下的也都成了危房。

南坝小学是南坝镇伤亡最为惨重的,两座3层高的教学楼全部倒塌,全校870多名学生中142人死亡,170多人失踪。王全香老师说,同样在一楼的学前班大班的三四十个孩子都自己跑出来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剧烈的地震吓呆了跑不动,要不然杜老师也不会跑进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

杜老师的丈夫严正明回忆起自己的妻子,哽咽里还有骄傲:“我知道她一定会那样做,她一直对学生们很好。”和四川其他边远山区村镇一样,南坝镇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老小小。爷爷奶奶们也都放心把自己的孙子孙女交给她照顾。孩子们都亲热地喊她“婆婆”,特别熟的就干脆叫她“老杜”,她也不介意。杜正香对孩子好是出了名的,她已经在南坝代课20多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是附近落河盖的社长,为人好是出了名的。

这次地震,杜老师班上的孩子获救的并不多,可是家长们都没有怨言,“都知道她对孩子好,怎么能怪她”。14日下午,全镇幸存的村民自发为杜正香出殡,队伍从山上拉到山下,他们都要来送送这位好老师。



杨树兰老师事迹

5月12 日地震发生时,杨树兰正在学校的宿舍午休,当她连滚带爬跑到操场上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小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这是杨树兰和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师的身影……位于平武县腹地的南坝镇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由于桥梁坍塌和山体滑坡导致与外界的交通完全中断,水电通讯也彻底瘫痪,成了与世隔绝的震后“孤岛”。南坝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剩下的也都成了危房。南坝小学是南坝镇伤亡最为惨重的,两座 3 层高的教学楼全部倒塌,全校 870 多名学生中 142 人死亡,170 多人失踪。王全香老师说,同样在一楼的学前班大班的三四十个孩子都自己跑出来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剧烈的地震吓呆了跑不动,要不然杜老师也不会跑进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杜老师的丈夫严正明回忆起自己的妻子,哽咽里还有骄傲:“我知道她一定会那样做,她一直对学生们很好。”和四川其他边远山区村镇一样,南坝镇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老小小。爷爷奶奶们也都放心把自己的孙子孙女交给她照顾。孩子们都亲热地喊她 “婆婆”,特别熟的就干脆叫她“老杜”,她也不介意。杜正香对孩子好是出了名的,她已经在南坝代课 20 多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是附近落河盖的社长,为人好是出了名的。这次地震,杜老师班上的孩子获救的并不多,可是家长们都没有怨言,“ 都知道她对孩子好,怎么能怪她”。 14日下午,全镇幸存的村民自发为杜正香出殡,队伍从山上拉到山下,他们都要来送送这位好老师。

张米亚老师——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他是一名平凡的山乡教师,当灾难降临时,却变成了一只令世界仰慕的雄鹰。

这一幕必将长久印在人们心中:汶川地震发生不久,救援者挖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看到一名已经气绝的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孩子活了下来,而雄鹰的“双翼”已然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其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我们怕极了!都想往教室外面跑。”讲起地震时的情形,小茜睿仍惊魂未定,“可是张老师大声喊‘不要慌,都趴在课桌下面’,我们就钻到了课桌底下。前排有人趴得不够低,张老师还去按他们的头。几个同学想往外跑,张老师就一手抱住一个,拼命压在讲台下面。这时候,房子就垮了……”

张米亚的同事贾正秋证实,张米亚的班在二楼,30名学生全部被埋,后来几乎有一半获救,是全校所有班级中获救比例最高的。

“紧急情况发生时,教师的处置方式是孩子们生存的关键。很多获救学生家长,在转移之前,讲起张老师,还感激得掉泪。”贾正秋说。

“张米亚应变能力很强,平时我们一起打篮球、打电脑游戏,他总是反应很机敏。”张米亚的好友、映秀小学体育教师刘中能说,“但这也许是他最机敏的一次了,我完全能想像他尽全力保护孩子的情景。”

我们再一次听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平常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似乎并无特别之处的普通人,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绽放出人性中最为壮美的光彩。

5月,正是映秀山区的春天,青草黄花中随处可见一种翩翩起舞的白色小蝴蝶。而在荒凉的废墟间,那蝴蝶却仿佛万千悲伤的纸片,寄托着人们对逝者无尽的哀思。

通过人们点点滴滴的回忆,张米亚的形象在我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他的几位同事说:“他那么做我并不吃惊。以他的个性,他肯定先把所有孩子都送出去,自己最后再走,腰上还要夹上两个孩子。因为他平时就很爱孩子。”

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说:“张米亚是个男老师,照顾学生却比女老师还心细。有的学生走读,下雨鞋子湿了,他就想法找来鞋给孩子换上。”

人们都说,张米亚善解人意,尤其懂得孩子的心理。他生于四川阿坝州著名的红叶风景区米亚罗,名字就由此而来。在家里是独子,三代单传,所以他很了解独生子女特有的孤独、羞涩和自尊。

贾正秋对张米亚最初的了解,正是通过孩子。几年前,贾正秋的儿子刚上六年级,只有十一二岁。她说:“一开始我不明白我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张米亚,整天往张家跑。后来我发现,对那么小的孩子,张米亚却当成一个完全平等的朋友来对待。每次我儿子到他家,他都要泡一杯柠檬茶给他喝,还跟他谈心。我儿子就把他当成了‘哥们儿’。”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他对孩子有些溺爱。”刘中能说,“他批评学生的时候从不板着面孔,总是温和地讲道理,还笑眯眯的。学生天然就喜欢他,从来不怕他。我对他指出这一点,他就笑着摇摇头。他最怕孩子受到伤害。”

贾正秋说:“老师也会有偏心,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那么喜欢,可是张米亚却一样亲切地抚摸每个孩子的头。一个人说爱孩子很容易,但真正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个孩子却很难得。”

“你喜欢张米亚老师吗?”听到我们这样问,杨茜睿使劲地点头,说:“他每一节课上完都给我们讲笑话。”

张米亚的课堂从不缺少笑声。映秀小学教师李顺兰说:“张米亚教的是数学,他怕孩子们觉得枯燥,总想办法调节课堂气氛。”

这是个经常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即使在瓦砾堆上,谈起他的往事,被苦痛煎熬着的人们仍能感到一丝慰籍。而那些欢笑已成过去,小茜睿和贾正秋坐在一起,这对劫后余生的师生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阳光的笑容来自阳光的心境。每个熟识张米亚的人都说,他是个心胸开阔、待人宽厚的人。

“好像他的心里从来没有嫉妒。”39岁的贾正秋心直口快,从不掩饰自己的个性,“我和他同教二年级,其实好多老师都不愿意和我一起教平行班,因为我太好胜了。可是张米亚不在乎,他笑着对我说:‘大姐,没关系的,我尽力就可以了。’他对名利看得很淡。”

随和的性格为张米亚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的小名“亚亚”。他们说,“亚亚”最突出的优点之一是乐于助人。

大家能想起来的是一些小故事。和张米亚住邻居的刘中能回忆:“就在地震两天前的晚上,我从外面回来,自行车放在宿舍楼下忘了锁。快睡觉时才想起来,但也没下去。第二天一早下楼,发现张米亚已经用锁把我的车子和他的车子锁在一起了。”

地震前半个小时,贾正秋瞥见了张米亚步入教室的背影。那一瞬,她回想起了从前张米亚帮她解决教学难题的几个片段。当时她没有料到,那样的情景将永不再来。

生活中总有一些凡人琐事,发生时并不觉得如何,过去以后回想起来,会发现一种奇特的东西早已悄然渗入你的心底,是那样温暖、亲切。当你发觉往昔长逝,那些回忆顿时化作巨大的悲痛排山倒海而来,把你的心触痛,久久不能平复。



用生命履行诺言——记 5.12 事件中的刘继军老师

2008年5 月12 日,一个让中国哀伤、让世界震惊的黑色苦难的日子。当天下午 2 点 28 分,位于四川境内的汶川县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强度的地震。它的发生,牵连了龙门山脉下一座美丽的小镇——龙居,镇上的小学更是惨不忍睹。这一刻,天昏地暗,地动山摇。仅仅几秒钟的时间,整个教学大楼全部倒塌。美丽宁静的学校成了一片废墟。有幸生还的师生个个抱头痛哭,脑海中时刻浮现起刚才那惊心的一幕。同时,他们在内心深处为废墟中被掩埋的同学和 师深深祈祷,“平安平安”。余震还在持续,大地还在摇晃……此时,闻讯赶来的龙居父老乡亲会同学校教师,顾不上余震的危险,他们用手掏、用肩扛,努力寻找每一个生还者。学生的哭泣声、父母的寻子声、抢救人员的呐喊声,构成了一曲爱的苦难赞歌。那一刻,每一个在场的人泪如雨下。就在救援无法加快的情况下,党和政府赶来了,可敬的人民子弟兵赶来了…… 一个个生还者被抢救出来,一具具尸体也被抬了出来……惊喜和悲伤交织在一起。五位被埋教师中的其中一位被找到了!在场的抢救人员员个个为之惊讶、哭泣!一个并不庞大的身躯,支撑起两块沉重的水泥板,他的身下蹲着三个因惊吓而颤抖瑟瑟的学生。学生生还了,而他却因头部、背部等多处受伤永远闭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离开了他的同事,离开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他就是龙居小学科学教师——刘继军。刘继军,男,中共党员,17 岁参加工作,至今在这边远山区执教整整 20 个春秋。默默的奉献,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同时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同学。据事后生还者讲述,当时他刚开始给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上科学课。大地突然震抖起来,“快,快跑,地震了”,随着刘老师的喊声,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在他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冲向室外……然而苍天无眼,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太少了。大部分学生逃生后,楼板掉了下来,教室垮塌了,跑在最后的刘老师立刻冲向三名尚未逃离的学生,用宽大的前胸和手臂护住学生,无情的地震让他们从三楼掉到了二楼,同时无情的楼板又雪上加霜地压在了他那并不结实的双肩上。从他匆匆逝去的表情,是那么宁静和安神,嘴角微露出丝丝笑容,他似乎听到了生还者的哭声,升华了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深深含义,他问心无愧;也许最令他自豪的还是他履行了他在鲜红的党旗下所许下神圣的诺言。刘继军,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千万共产党中的普通一员,未满九岁孩童心中的好爸爸,妻子眼中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我们的好同事,就这样离我们远去,永远的远去,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念、悲伤,更是自豪!也许,这是一个梦!好想好想回到梦之前!放心吧!我们的好同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沿着你未走完的路,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抗灾自救,用双手重建新校园。安息吧!我们的骄傲,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地震来临刘宁老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

5月14日7时30分,这是令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永远悲恸的时刻:念初三的女儿终于从水泥断块下被“掏”出来,但却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睹见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悲怆之情,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人潸然泪下。这个在5月12日大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教师,却在地震发生时刻,机智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班上59名学生,使他们安全脱险。

刘宁是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六班班主任。地震发生的时刻,刘宁正带领自己59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礼堂突然在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经验丰富的刘宁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我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刘宁说。

正是刘宁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全班59名同学中只有两个受了轻伤。

当时的情形是,礼堂发生部分坍塌,沉重坚硬的横梁和砖头水泥雨点般向下砸,“学生们躲在椅子下面,牢固结实的铁椅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刘宁回忆说。初一六班一名学生心有余悸地向记者描述当时场面:我蹲在椅子下面,听见屋顶垮塌掉下来的横梁砖头砸在铁椅子上面发出的砰砰声,非常害怕,护在我身上的铁椅子每被砸一下,我的心都要剧烈地抖一下,“我好害怕铁椅子被砸穿哦”,几分钟之后,屋顶坍塌的重物终于停止向下砸。地震暂时过去了。

就这样,59名学生奇迹般得救了。但刘宁老师在救援学生时,双手被水泥划得鲜血淋漓。刘宁说,我们跑出县委礼堂时,发现整座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往日的高楼现在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泥瓦砾垃圾场。到处是呻吟的声音,满目是被砸倒在地的人群。“学校肯定也出事了,我们赶紧往学校方向跑。”跑回学校时,刘宁惊呆了。两座教学楼垮塌,其中一座被地震完全“粉碎”。刘宁说,要知道,这个校区有2600多名学生。后来刘宁才得知,被压在废墟下面的学生有1000名左右。刘宁的宝贝女儿刘怡,在北川县第一中学念书,她当时也被压在废墟下面。幸存下来的教职员工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刘宁在抢救其他学生的同时,每次经过女儿被困的废墟时,感觉一阵阵巨大心痛袭来。女儿被压在巨大的水泥板下面,由于缺乏大型吊车机械,暂时还无法救援。女儿刘怡所在的初三一班,在二楼,地震发生后,她被压在课桌下面。“据同样困在里面的同学喊话,女儿还活着,只是脚受了伤。”刘宁说,但形势很快发生变化。由于这两天余震不断,女儿被困的空间已经被新塌下来的东西挤占,可爱的女儿永远回不来了。

……

绝地苍狼 发表于 2009-5-10 09:34:09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他们的事迹无须赘述,人们对他们已耳熟能详。 透过灾难的尘沙,人们惊讶地看到,倒下的是身躯,挺起的是脊梁,撑起的是天空,屹立的是师魂。孩子们说得好:天堂里如果有课堂,我们的老师一定会微笑! 他们的行为让世人感动,亿万人心潮难平。感动的同时,有人会问:生死攸关,他们的心里为什么只装着学生?熟悉他们的人、懂得他们的人都明白,答案非常简单,用一个字足以概括——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老师和诗人有着同样深沉的爱,只不过,他们把这种深爱,全都无私地献给了学生。 这就是教师,一种普通而特殊的职业,一个平凡而光荣的使命。古今中外,人们总是把教师看成是道德的典范,对为人师表者有着很高的道德期待。“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这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最需要人文情怀。教师的职责,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递爱心,用自己的爱,点燃爱的火把,照亮爱的心灵,教育家概括为“以爱育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在灾难来临的一刹那,苟晓超、吴忠红、王洲明、瞿万容、袁文婷、严蓉、唐春梅、向倩、刘继军、蒲彬、李佳萍、母凯贤、张兰……这些优秀的人民教师,正是用这种人间大爱,诠释了高尚师德,铸就了伟大师魂。 此时此刻,说他们是“红烛”和“春蚕”已显得苍白,确切地说,他们是新时代中国教师的骄傲,是1400万中国教师的楷模。有了他们,中国教育之园才桃李芬芳,中国教育之船才扬帆远航。用什么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思念?为他们唱一首歌吧,《爱的奉献》是对他们最好的礼赞,不仅是对逝者的慰藉,更是对生者的激励;为他们写一本书吧,以此作为活的教材,让世人读懂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师德的内涵,什么是真正的为人师表;为他们立一座碑吧,碑上不仅镌刻他们的名字,雕塑他们的形象,而且书写“师魂”二字,让世人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大爱的力量。 大难见证大爱,师魂永驻人间。

飞翔的鹰 发表于 2009-5-10 10:27:29

向倩:女,21岁四川什邡市龙居镇龙居小学教师
“大难见证大爱,师魂永驻人间”。

笑剑 发表于 2009-5-10 10:33:41

花开 发表于 2009-5-10 11:55:19

大难之时见真情!
大难之时见真人!
向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致敬!

洗涤心灵的雨 发表于 2009-5-10 17:20:15

向5.12地震中的人民教师致敬!

勿忘勿念 发表于 2009-5-12 12:20:19

向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致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撑起生的希望------向5.12地震中的人民教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