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三要素”
[文 / 淡墨听香]记得在郑州参加陈式太极拳教练员培训的结业考试上,理论试卷里有这样一道题:练好太极拳的三要素是什么?答案是:师资、天资、苦练。
现在想来,不只是太极拳,学习其他技法艺术亦是如此,甚至做任何事想要成功,有所成绩,都离不开这三要素。且待鄙人一一道来。
首先是“师资”。
有了一位很好的老师,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这点我有深深的体会。有一个学习舞蹈的女生,在陈正雷大师的指导下,苦练三个月,就拿到了全国的太极拳冠军;家父一直喜欢书法,直到这两年换了新单位,结识了著名书法家唐瑞臣老师,在他的指导下,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今年举行的《全国首届五体书法大赛》中获得金奖,寄出的几副作品,也陆续收到了获奖通知,作品被国内多家馆室收藏。当然,他们都有一定的基础,否则也不可能如此“速成”。但是如果没有好老师的帮助引导,恐怕再增加一倍的时间也是枉然。
《太极宗师》这部电视连续剧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的杨璐婵为了提高武术技艺,踏破铁鞋拜师觅友,为了学到陈式太极拳,在陈家沟(堡)装聋作哑打杂做苦力,完全是为了偷得一招半式,直到后来才被正式收到陈家门下,之后的几年里,杨璐婵又多次回到陈家沟(堡)继续学艺。后来杨璐婵被招进皇宫教给那些皇室贵族的纨绔子弟学习太极拳,因为他们不能吃苦底子也差,所以杨璐婵在原来陈氏拳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也发展成了现在流传最为广泛的杨式太极拳,不过现在公园里老先生和老太太们打的那些也只能算是太极健身运动,和武术的本质相去甚远了。扯远了。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说明了“师资”的重要性。
再说“天资”。
天资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刚上大学时,就有一个大我两届的学长和我学习太极拳。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开始学的跆拳道,也是为了省钱吧,只学到白带就不再去了。后来他去书店买了很多关于跆拳道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通过电脑进行学习,自己苦练。等他毕业不久,我们再联系的时候,他已经是黑带了。
我在教这样一个聪明人时,却让我费了不少的力气。之前也教过一些比较不上路的,但是他好像更甚之,哪怕我拿着他的手去比划,一些很简单的动作他就是做不来。很遗憾,最后我没有放弃的时候,他已经放弃了。不过我们还是好朋友,他每天还是和他的同学来和我一起练习,只是他练得多是跆拳道。
跆拳道和太极拳有很大区别,太极拳讲究运动非弧及圆,没有直线,没有平面,没有凸凹处,没有断接处,一动都动浑然一体,这些和练习跆拳道的方法都有质的区别。也许这也是一个方面吧。关于他的这件事,我宁愿说他与太极拳没有缘分,而不是没有“资质”。但是也不可否认,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有很大的区别,“天资”的因素在其中使然,亦是无可否认的。
最后再说“苦练”。在学校里,通过与学长学姐们的交流,知道进入武术协会的这些学生,身体素质是一届不如一届,其中和懒散不运动等诸多不良习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学武术的,练习的数量远远不够。前两天听说参加大学武术特招的预科班的一位学生在考试横劈时,裆部与地面的距离竟然有十四厘米之高,值得汗颜。因为受伤,我有一段时间没有压过腿了,但是我这个学习环境专业的也不至于只到这个水平。
陈正雷老师练武是很苦的,他常练到把全身湿透再把衣服练到干,有时回家的路上,都用“玉女穿梭”(太极拳中一个跳跃动作),而不是走路。秦永远老师,在武术方面也堪称一代大师,太极拳他一天苦练三十多遍,近七个小时,晚上如果去厕所,蹲下就很难起来(大腿消耗的能量太多)。还有上面提到的唐瑞臣老师,酷暑严寒,都坚持练习书法,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火影忍者》这部动画片在国内很是热播,听说日本本土并不播放,说在中国传播是为了从思想上毒害我们的孩子。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我无从考证,我走马观花的看过那么两三集,其中一个片段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与震撼(从这点看,我也觉得事无好坏,只看我们怎样对待了)。
其中一个叫“浓眉小子”的家伙很是刻苦,在和一个被称为天才级别的人比武时败了,惨败。他很是愤怒沮丧,一拳又一拳的打在树上,鲜血从他的拳头上不断流出。他一边打一边向自己的师傅抱怨说:“再努力也不可能打败‘天才’。”他的师傅冷冷的看着他,说:“你也是‘天才’。”“浓眉小子”停止了发泄,吃惊的望着师傅:“您说,我也是‘天才’?”“恩,你也是天才。不过你是一个努力型的天才。”他师傅肯定的说。
我觉得“浓眉小子”的师傅说得很好,他也是天才,一个努力型的天才。我相信通过努力,也最终可以晋级天才的行列,甚至完全可以有打倒天才的可能。
如果把天才比作“天资”,比“努力型天才”比作苦练,我觉得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玩味的。
说到这里,“师资”、“天资”、“苦练”就都说完了。它们三个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我们很难达到样样俱全,这样也只能靠增加“苦练”或者加强“师资”力量来弥补了,当然我觉得“天资”也不能说完全就是先天的,后天的努力也是对先天潜能的挖掘。
我起先和秦永远老师学习太极拳时,就被波了冷水。他说想学成太极拳和考大学一样,一百个孩子,也就那一两个能成。听得我心里凉了大半截。不过我很相信后天的努力,我也知道自己并不属于那种资质良好,冰雪聪明的人。通过后天的苦练,也算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在和蔡天向老师学习古诗词时,他就说过,你一定要经得起几次冷水泼才能把东西学好。
最后我想再说一点关于师资和苦练的问题。师资方面,我们可以寻找身边那些有才能的人,不必舍近求远,浪费不必要的财力。我很喜欢传统的东西,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学书法和太极拳,我说如果我老爸是个国画大师,我肯定也学国画。记得《叶问》里的甄子丹说过:“和我学武很贵的。”越是好的老师,也许越是要耗费更多的财力,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里。
记得管理学教授曾仕强曾说过,年轻人现在多不喜欢和比自己年长的人在一起,其实是很错误的,一个年轻人不懂事,另一个年轻人不懂事,两个年轻人加在一起还是不懂事。作为一个毕业的过来人,我这里奉劝一下还在学校里的学弟学妹们,不要觉得自己的大学不好,不要觉得无聊,不要没事了就去聚餐玩游戏谈恋爱空想,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再烂的大学她的软硬件设施终究比高中强,有足够的空间让你去发挥。尤其是一些不好的大学,更是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人物来做支柱,多接触一下他们。不要说这些人难以接触,只要你有上进心,有耐心,够真诚,最好再有点小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大学里一些国内数得着的很有成就的人,都是我靠自己的努力和他们认识的。我也曾被拒绝过,也有过在每天早晨不吃饭在别人宿舍前等待一个星期的经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是秦永远老师却告诉我“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也许就是这样的魄力与自信,使秦老师不但成为一代武术大家,也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发展为一位受人敬重的正厅级干部的原因吧。
再说苦练。我有些急于求成了。在知道受伤的情况下,坚持训练,最后睡觉醒来肩膀痛得抬不起来,走路一久右腿的韧带就疼。现在可好,双肩受伤,每天睡觉对我来说都快成了折磨,深感郁闷。一个按摩师告诉我:病,都是自然对不自然的惩罚。想来,确有几分道理。
以上所说都是我的感悟,在叔叔阿姨大伯大娘面前就见笑了。只希望能给看到此文的年轻如我者,一点点启发。也不枉我现在忍着肩痛,一口气敲下的这三千字的废话吧。 有见解有哲思的文字,很值得大家品读。 “师资”、“天资”、“苦练” 这三点缺一不可 有时候觉得离成功很近,有时候却又觉得很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