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恣肆 别样华章——论宋健散文的艺术特色(李庆荣)
汪洋恣肆 别样华章——论宋健散文的艺术特色
读宋健的《游黄山杂想》、《夹竹桃》、《夫子庙、秦淮河、乌衣巷》等散文,总有一种不忍释卷的感觉。作者娓娓而谈,却能扣人心弦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散文具有的突出的艺术特色。
一、知识丰富,旁征博引,融百家于一炉,寓新意于典籍,从而自成一体。这是宋健散文的最主要特点。
作家刘白羽说:“一个作者作品的风格取决于作者的经历、修养、人格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宋健的散文汪洋恣肆,文字别致,无论是孕育多时的精心之作,还是偶然得之、一挥而成的急就篇什,都反映出作者的深厚造诣和功底。他“红学”研究的经历,与周汝昌、张中行等大家的接触,在汗牛充栋的书海中遨游,在各地名胜古迹的游走,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他获取广博的学识,练就洞穿人生的慧眼,沉淀出晶莹的思想,从而使他运用自如的笔,在长期的酝酿或偶然的感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留下深刻的文字。
作者的丰富阅历和渊博学识,从其各类散文的题材中不难得到印证,且不论《晋城的宴席和“柏木板”》对山西晋城古文化传承的描述,《银鱼》中对两种银鱼渊源的追溯和探轶,仅从其散文中对典籍的引用便可见一斑,最突出的例证当属《游黄山杂想》一文。登临黄山,作者“思接千载,神与物游”,把本该对黄山直接的正面描写让位于文献典籍的摘录,通过对古今大量游记、诗文的引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烘托或反衬出黄山的奇绝胜景,巧妙地表达了“黄山是天地间最美的山”,“让人类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的主旨,可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作者选取描述的角度之新奇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文章借助典籍的烘托和反衬,形成强大的叙事推动,从而更加突出黄山之美——令所有描写黄山的诗文“消退了颜色,暗淡了光彩”。
看得出来,宋健的不少散文中夹叙的史料,经过苦心搜集,而撷取简约,恰如其分,引用得体。篇章中常常摘引古诗词,增强了描写的细腻和感情的跃动,见出他的古典文学素养。从而形成了论古涉今、融为一体,而又行文流畅、一气呵成的散文特色。
二、浓郁的诗情浸润生动的画面,理性的思索开启深远的意境。这是宋健散文的又一主要特点。
散文,文笔不怕散开去,文势也不怕迂回伸展。愈散,愈伸展,就愈见神奇,也愈觉有味。正如攀援山径,迂回曲折,盘旋而上,就会看见更多的风景而渐入佳境,终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走进赏心悦目的天地。读宋健的散文总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天南地北,草木山水,都使作者流连忘返,思古的幽情、动人的诗意油然而生,创作的欲望使迷人的风景清澈地流于笔端。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清新隽永,浓郁的诗情浸润其中。散文《夹竹桃》依次描绘了山东农家庭院的夹竹桃、“我”在家中盆栽的夹竹桃和四川宝成铁路两旁蓊蓊郁郁的夹竹桃,一幅幅清新的画面无不充溢浓浓的诗情,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获得美的陶冶和享受。
作者在创作画卷时,既倾注浓郁的诗情,又进行着理性的思索。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行文中借助文献典籍的有关记载,适时楔入议论和内心独白,以抒发感慨,启人心智。用联想和象征的手法,在画笔的挥动中流泻出思想的光芒,让哲理的思辨随色彩渗入画面而浑然一体,创造了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在《银鱼》中,面对不堪一击的“满腹诗书的银鱼”, 作者“为历代知识分子曾经有过的不幸而悲哀和惋叹”;面对河道干涸、蓬蒿零落,“只能在梦里寻觅”“无比稀有珍奇的银鱼”,作者“总不禁扼腕长叹”,痛感环境的恶化。探骊得珠,有效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宋健的散文饱含激情的画面,导引哲理的点拨,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又启发了读者的艺术再创造。
三、文章前后连贯,脉络清晰,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要求。这也是宋健散文的主要特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尤其如此。散文讲究曲折有致,意境优美,这就要求作者有高超的结构文章的能力和技巧,合理地组织纷繁的材料,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文章思路前后贯一,接榫严密,过渡自然。好像涓涓细流经过几个迂回,逐渐汇为激扬飞溅的浪潮。宋健的散文总能使形似散乱的背景、人物和作者的感情,被集中地传出“神”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由于作者善于按照一定的顺序,根据主次、轻重的原则安排结构,将材料加以调剂、搭配,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夫子庙、秦淮河、乌衣巷》一文的结构,活泼中显谨严,疏密间见脉络。文章几乎把整个旅途的景物都汇集到了笔下,游踪所见,无一不显现在读者面前,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然而作品又并不给人散碎感,仍有一种整体美,达到“散中见整”的艺术效果。作者对夫子庙、秦淮河、朱雀桥、乌衣巷逐一描述,娓娓道来,将所见景物分别构思成不同的画面,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游踪的先后为顺序分别展现出来,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表现、连缀了复杂、众多的内容,写得酣畅、饱满又严整精密。
《夹竹桃》中描绘的几幅有关夹竹桃的画面摇曳多姿、各有特色,内容不可谓不丰富;描述时而寓情于景,时而景因情异,头绪不可谓不纷繁。但“画面”有机整合,脉络清晰。最后,卒章显志,归结出文章的主题,即“爱情恰如蓊蓊郁郁的夹竹桃,四季常青,生机勃勃”。从而升华了文章的思想境界,达到了“形散神聚”的艺术效果。这些都应归功于作者高超的结构文章的能力。
鉴于上述宋健散文的艺术特色,我们有理由期待作者写出更多华美的辞章。 期待作者写出更多华美的辞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