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与女人
世界上只有一种学问没有女人的气息,那就是哲学。女人怕脱衣服,所以,也怕赤裸裸地沉思客观事物。——题记
关于苏格拉底,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一日,苏格拉底正在和弟子们高谈阔论,她的妻子桑蒂普嫌他整日游手好闲,总是带来麻烦,便当着弟子们的面对苏格拉底咆哮起来,说到激动处,一盆洗脸水迎面泼来,浇了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一个落汤鸡。弟子们面面相觑,苏格拉底却抹了一把脸上的水,说道:“我就知道,雷电之后,必是倾盆大雨。”这位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被弟子们奉若神灵,而女人却完全不买他的账,至于理由,再简单不过,他没有给家里带来所需的面包!
这个故事道出了一个事实:哲学是不能当饭吃的。许多哲学名家都是在死后才变得越来越伟大,而在生前,与他们那些伟大的哲学相伴终身的,往往是颠沛流离的逃亡和衣食无着的贫困。
女人天生是一种感性动物,特别是在她成为男人的猎物之前。(当然,有时候谁是谁的猎物是很难彻底搞清楚的。)过于感性的男人缺乏深度,让女人缺少安全感;但过于理性的男人又鲜有情趣,无法博取女人的欢心。哲学家恰好就是极度理性的男人!对他们而言,情趣这东西是要不得的,它会让人陷入虚幻的美好中不能自拔,从而忽视了对人性本质的探求。哲学家过于注重对自我感受,他们认为和肤浅的女人过密接触会妨碍他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所以,哲学家总是和女人互为天敌,格格不入。至于满屋油盐酱醋的婚姻,则更是被哲学家视为束缚自由思维的镣铐,除了苏格拉底,从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到康德、尼采、叔本华,这些人类历史上顶尖的哲学家都是独身。当然,具体到不同的个体,他们和女人之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纠葛。而伤害,则是女人赐予哲学家最核心的礼物,一位足够伟大的哲学家的成长史即是一段为女人所伤的血泪史,哲学家常把这种伤害转化为对女人的憎恨、漠视或远离。正如失意成就了大诗人一样,女人往往会造就大哲学家——女人是哲学家思维的障碍,同时也是动力。
在哲学史上,斯宾诺莎是一座丰碑,他对后世的影响无处不在。黑格尔曾经这样评价他:要成为一个哲学家,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哲学与苦难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多灾多难的犹太人一直是哲学大户。犹太人斯宾诺莎年青时曾向一位荷兰学者学习拉丁文,他的这位荷兰老师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她从拉丁文那里夺走了年轻的斯宾诺莎的感情,使他很快就坠入爱河。但是,这位妙龄女郎重视钱财甚于爱情,当另一位求婚者带着昂贵的礼物到来时,她便对斯宾诺莎失去了兴趣。无疑,斯宾诺莎就在女郎离开的那一刻成了哲学家。之后,他几乎是孑然一身地度过了孤独的一生,而孤独让他的思维变得无比锐利,让他的意志无比坚强,旷世之作一部接一部地诞生,而这些作品几乎都和女人无关。
哲学史上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康德身材矮小,谦逊、谨慎、刻板,海涅这样描述他:“每当伊曼诺尔•康德身穿灰色大衣、拿着手杖出现在住宅门口,然后向现仍叫作‘哲学之路’的菩提树大道走去的时候,邻居们就知道时间准是三点半。他如此来来回回这样散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康德做任何事情都再三考虑,所以终身未娶。深奥的哲学理论并不能缓解这位哲学家在女人面的害羞和胆怯,有两次他想向女人求爱,由于他考虑得太久了,第一位女友与另一个有勇气的男人结了婚,而另一位则在这位哲学家下定决心之前就搬了家。我不知道,有哪个女人能受得了康德式的求爱和生活方式,我们实在应该为那两位姑娘感到庆幸,当然,也得感谢她们:康德之所以能成为康德,她们的离开恰是时候。不过,爱情的远去在康德看来,也许算不了什么,他在22岁时就曾满腔热情地写道:“我早已投身于我决心保持的东西。我将沿着自己的路勇往直前,什么也不能阻止我对它的追求。”这“什么”自然也包括女人。
与斯宾诺莎和康德不同,成就叔本华哲学事业的是他的母亲。叔本华的母亲是位很有才华的小说家,在当时很有名气。她与平淡乏味的丈夫一直不和,丈夫死后,她便热衷于自由的爱情,歌德曾追求过她。叔本华强烈反对母亲再婚,通过与母亲的反复争吵,他获得了不少有关女人片面性的真理,后来,他曾借助于这些去推论哲学。他们之间的恶劣关系,可从母亲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看出:“你使人无法容忍,令人生厌,很难同你一起生活……”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争执中,他被自己的母亲兼对头赶出了家门。虽然离开之后,母亲又活了二十四年,但他再也没有去看过她。2
叔本华曾在爱情和处世上恣情放纵,这对他的性格和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变得忧郁、多疑、愤世嫉俗,更别提和女人在一起生活了。我们的这位哲学家一生从来没感受过母爱,只体验过母恨,不幸的家庭经历让他深深地憎恨女人,在他眼里,女人只是泼妇和罪犯,而没有别的类型。他拒绝了正常的生活,放弃了女人、婚姻和孩子,差不多在公寓里度过了一辈子。他将生儿育女视作莫大的邪恶,他认为恋爱之所以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是由于延续人种是可耻的事。不过,叔本华被赶出家门时说的一句话倒是在历史中得到了印证,当时,这位未来的大哲学家愤愤地正告她的母亲,她只会由于他而留名后世!
可别为叔本华的女人观生气,和尼采比起来,叔本华还只能算“小巫”。让我们来见识一下狂人尼采是怎样谈论女人的——
“所谓男女平等,就是说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十足的男子汉应挽救女人身上的女人味”。男女平等是不可能的,只有当一方完全服从于另一方时和平才会降临。跟女人讲平等是很不明智的,对于女人来说,她的完美和幸福决定于她会不会做母亲。“女人的一切都是谜。而这谜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生儿育女。”男人对于女人是一种工具,儿女才是她的目的;女人对于男人则是一个危险的玩物。教育女人是为了让她们学会怎样取悦男人。
与叔本华的家庭氛围相比,尼采是另一个极端。他的父亲是个牧师,母亲是位虔诚的清教贤女。尼采一直过着极其虔诚的清教徒生活,但父亲的过早去世让他成了家中笃信宗教的妇女们的最幸福的受害者。她们对他的极度娇惯使他形成了女性一样脆弱和敏感的气质。18岁时,尼采对父辈们信仰的上帝失去了信念,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纵欲淫荡,甚至学会了抽烟酗酒。但不久他就对烟酒和女人感到厌恶了,因为他觉得烟酒让人感觉不灵敏,不能进行清楚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女人也是如此。
女人的厨房装不下哲学式的思考,所以人类社会至今也没诞生出一位像样的女哲学家。古今中外,哲学的星空里最亮的星星都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这光芒照耀着感性的女人,却并不能给她们带来片刻的感动和美妙的憧憬。
哲学,让女人走开;女人,亦无需哲学! 是的,女人不需要哲学,女人要是什么都动了什么都会了,还要你们男人干吗用?
到现在为止,好像没有一个男人因为懂得哲学而不用吃饭。 引用第1楼苏宝宝于05-31-2009 13:37发表的:
是的,女人不需要哲学,女人要是什么都动了什么都会了,还要你们男人干吗用?
到现在为止,好像没有一个男人因为懂得哲学而不用吃饭。
有哲学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