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河流
作者:白荷岁月是河,流淌的过程必定要经过很多沙石漩涡,千转百回的曲折坎坷。而人生也是这样,漫长的人生长路上,不会全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那些防不胜防的灾难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的全部,平淡中有坎坷,平凡中有辉煌,单调中却蕴含着狂热的激情。当我在离家多年后走回村庄,站在气派的二层小楼前,心中的感慨如破浪翻涌。记忆的碎片如泄洪般的水流扑面而来……
儿时我居住的院子在村中间,院子窄长有三十多米吧。这样的院落特像江南那种小巷。如果两边都盖上撒子(半边房)中间剩下的就不足两米了。这样的院子是不能跟北京那种宽大的四合院相比的。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拥挤,正是这种拥挤给我的童年带来很大的阴影。
这个窄长的院落住了一姓两户人家,都姓郝。前面是我二爷家,我们家住院子后半部。至于二爷这个叫法是怎样排的,我当时小也搞不清楚。母亲让我怎么叫我就怎么叫,丝毫没有疑惑的意思。二爷家和我们家人口一样多,都是七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儿女三个。他们家的孙子辈是两儿一女,我们也是,我和哥哥弟弟。按说住在一个院子里,应该和和睦睦的,我们的大小都不差上下,也能在一起玩耍,不管怎么说,还是不出五府的亲戚呢。可事实却完全不同,他们的家人在我的记忆里就像恶霸,一直欺负我们,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记事起,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有妈妈带着我们兄妹三个过着清贫的日子。很多时候我问爸爸呢,妈妈总说在很远的地方上班,等我长大了就回来了。我疑惑着,很远有多远,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幼小的我时常在脑海里勾画着爸爸的形象,想念时常折磨着我纯真的心。我幼稚地想着期盼着,等着爸爸赚多多的钱回来给我买好吃的花衣服。就是这可怜的幻觉也在不久后被彻底摧毁了。
那天我在院子里玩跳皮筋。我把破布条接成长长的绳子,捆在院墙跟前的两棵树跟前,学着大孩子的样子跳。这时前院的菊,就是我二爷家的孙女跑过来两下把绳子扯断,隔着低低的院墙扔了出去,我哭着问她为啥这样,她奸笑着说道:没有皮筋玩就不玩,扯点破布条玩什么,真恶心。我说恶心不恶心管她什么屁事,就让她赔我。说着说着我们就撕扯在一起,我瘦小很快被菊压在了身下,她一边打我,一边说:打你,打你这个劳gai犯的孩子……后来还是母亲从外面回来才把菊吓跑了。我不顾身上的疼痛质问母亲,爸爸到底是干什么去了,为啥人家说我是劳gai犯的孩子呢。母亲沉默不语了好久,才告诉我爸爸是教师,是好人,是冤枉的,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那天。
打架以后,我和菊就不再说话。我们同住在一个院子,她家的厕所在我家的后面,我家的猪圈在她家的前面。也就是说这个院子,她家的前半院有我们家的一小片地方,而我们家的后院有她家的一小片地方。就这样,来来往往中不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绊绊,而母亲教育我们一定要忍受,不能再次激起祸端。也就是这种看似软弱的忍受让对方握住了把柄,他们时不时地找事欺负我们,先是我和哥哥上街走到她家厨房门前的时候,菊会故意泼水出来,水花溅我们一身,我和哥哥是敢怒不敢言。更有甚的是一次,我和哥哥上街,走到前院,菊和她哥哥故意拿出一个棒子挡住我们不让我们走,哥哥气急了就上前夺过来棒子一下扔了好远,接着战争爆发,哥哥把菊的脑袋打了个大包,这下乱了,菊的母亲那个像母老虎似的女人出来就骂,什么难听骂什么,矮小的奶奶迈着三寸金莲过来劝架,她一下就推开奶奶,还骂着你这个“绝户头”,奶奶趔趄了几下靠在身后的墙上,只有喘气的份没有还口的气了。善良的母亲本身是想说说好话平息这事的,看到这个样子就接着骂开来。那场战争直持续到街坊邻居来才算平息。而母亲却躲在角落里悄悄掉泪。
很长时间,我不知道绝户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奶奶和母亲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脸色都气得铁青呢。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奶奶就是我的姥姥,姥姥生了四个女子,没有儿子,就让母亲招了个上门女婿,爸爸其实不是奶奶的孩子。这在农村,没有儿子就是绝户,就是招婿上门也让人瞧不起。
从那以后,我开始恨爸爸,恨这个家,怎么没有一处能和前院的菊家比呢。菊的父亲在城里上班,是吃皇粮的人,他每隔几天都要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会大包小包地带好吃的。而我的爸爸不能给予我这些,却只能带给我耻辱和被人欺负的把柄,像这样的爸爸不要也好。可这些我只能在心里想,不敢在母亲面前说,母亲在我们面前提起爸爸的时候,依旧是神采飞扬,仿佛爸爸就是天下最帅气的男人一样。
后来我才知道,二爷家要盖房子,想霸占我们家前院的那片地方为己有,就趁爸爸不在,故意没事找事,让我们在那呆不下去。可要强的母亲没有示弱,爸爸不在家,她充当的是儿子带女儿的角色,她不想让笼罩在爷爷奶奶心头“无儿被人欺”的阴影变成现实。
按工分分粮食的年代,母亲和爷爷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没明没黑的劳作要养活六口人依旧是杯水车薪。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在后院的空地上撒下了一些菜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一碗菜汤也能让我们度度饥荒。就是这样,我的母亲,一个苦命要强的女人,用单薄的身躯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那个春天,前院菊家不顾母亲的拦阻开始在我家的老宅上挖土盖房子,母亲和爷爷前去理论,被他们一家一起拉过去,当时人多,没有打起来,可人家还是强行开始盖房。母亲拼命去拦阻,被爷爷和奶奶拦下了。
那夜,爷爷安慰母亲说:操好心,扎好根,好人自有好报。别看他们现在欺负咱,上天是长眼的,以后不知道会遭啥报应的。放弃吧,他们的目的达成了,咱们的生活就安静了。
生活的贫困和精神的打击,让母亲学会了沉默,并在沉默中更加坚强。小小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让母亲过上幸福的令人羡慕的生活。
当一生惊雷摇醒了沉睡的大地,大块的土地哗啦啦地分到了农民的手里,土地承包到户,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我那小小的村落。农民被束缚了很久的手脚彻底地解开了,谁有能耐,谁就能率先走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想像着马上到来的白米白面的生活,我笑了,哥哥弟弟笑了,母亲笑了,爷爷奶奶都笑了。
也就是那年,我背上了书包走上了村里的学校。我像春天的一朵花儿,用自己怒放的美丽引来众人的目光。每天我按时到校,课堂上,我认真地聆听着老师的教导,课后,我认真地做着老师留下的作业,闲暇我就帮母亲打猪草,下地剜野菜,那些辱骂和白眼留在我心中的伤痛逐渐换化成我不屈的性格。
一年级期终考试我得了双一百分的好成绩,当我手持着考卷像出笼的鸟儿奔向家门的时候,我看到了我家住的后院子里坐满了人,我正疑惑着,邻居王大妈过来拉我:快,你爸爸回来了。当时我一下懵了。正在这时,一个陌生的男人站在了我面前,我还没等他把话说出来就扔下书包和试卷向门外跑去。实在跑不动的时候我停了下来,扭头一看,那个我应该叫爸爸的陌生男人就站在我的跟前,我彻底地输掉了。
爸爸以他所有的优点:帅气、幽默、聪明能干很快征服了我。有了爸爸的日子,家里的变化就明显爱了。首先是地里的庄稼,圈里的家禽和牲畜都成茁壮成长的趋势,再就是父亲在农场学会了一手木工的技术,闲暇时候,他就把收来的木头,做成简单的家具,然后拉到集上去卖。每次卖了钱回来,父亲就给我捎我喜欢吃的油旋、芝麻糖,还会给我捎我喜欢看的小人书。也就是那时起,我喜欢上了看书。看书给我这个沉默寡言性格的女孩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有爸爸的日子,家里的笑容多了,笑声多了,连小脚的奶奶走路也挺直了腰杆,好像自己不是他们说的“绝户头”自己有儿子,以后谁也不敢欺负她了一样。
爸爸会书法,写字画画都能行,自从爸爸回来后,村里谁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写个对联画个迎门槛都来找爸爸,而爸爸都是乐意而为。爸爸的威信越来越大,口碑也越来越好,邻里也都接受了外姓的爸爸,连前院的二爷一家也不敢再为非作歹了,只是那片土地还是让他们占去了。
我就像是一棵久旱的树木吸吮着书本这个知识的甘露,顽强地生存着。只是由于父亲的事情,性格依旧是沉默寡言,不爱和别的孩子玩耍。三年级那年,我遇到了我人生中最有影响力的韩老师。韩老师和我爸爸一样是刚刚平凡的,先前也有几年的冤狱生活。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从我见他第一面起,就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也是这种第一直觉上的感受,让我特喜欢听他的课。他调来是当我们学校的校长,兼带了三、四、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第一次听他的课,我听得特别认真。韩老师讲课很有特点,他不是按部就班地讲书本上的东西,而是先讲出和课本内容相似的故事引出文章的主题,让枯燥单调的文字变成特殊的故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这样学生听课认真了,书里的内容也容易记住。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在课讲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让同学们举手回答。大约两分钟后,教室里依旧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同学举手,看到韩老师失望的眼神,我毫不畏惧地举起了我的小手,老师笑了让我站起来回答。我把我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韩老师笑起来,我也高兴地坐下来。韩老师当众表扬了我,说了他们的不是。这让我的那些同学很是不服气。放学后,他们在我回家的路上挡住我骂我,奚落我,让我以后再逞能就小心点。
这件事给我的打击很大,有段时间,我停止了在课堂上的一切发言,我认为,不回答就不回答,反正只要我会,考试依旧能考出好成绩。只是后来,韩老师看出了我抑郁的眼神,便抽出礼拜天的时候到我家家访。他像父亲一样问着我的一切,释解着我心中的疑虑,让我开朗起来。并且带来了一本很破旧的书,那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是对我有帮助。很长时间,我都沉浸在故事里,我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为主人公的坚强喝彩,我发誓我也能这样。
爸爸和妈妈为这个家辛勤的操劳着,生活正在慢慢发生着变化,首先是能吃饱饭了,自留地打的粮食不光能供给我们全家一年的口粮,还有剩余。再就是爸爸妈妈破命地在冬季空闲的时间打家具,卖家具,贴补家用。可就在这时,八十岁的奶奶得了一种怪病,这种病会不定时的发作,发作时就晕倒,人事不省,如果身边有人,赶紧扶起来躺倒在床上,歇上一会就好了,没人的时候就有生命的危险。爸爸虽是上门女婿,却也孝顺,和母亲赶着牛车拉着奶奶先是镇上,接着是县城的大医院瞧病,每次都是开一大包一大包的药,可是这些药用在奶奶身上,一点也不管用。奶奶的病越发重了,发病的间隔越来越短,一次,奶奶晕倒在火堆前,不是我及时拉起,后果不敢设想。
刚刚平静的生活因为奶奶的健康问题又泛起了涟漪。家里只要有点钱,爸爸妈妈就给奶奶看病,小日子又回到了窘迫状态。那年我刚好考初中,初中是在离我家三里外的大脚村,还有就是离我家六里外的乡重点初中——金钟寺中学。分数下来后,我们学校分数达到重点中学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拿到通知书的瞬间,我是高兴了,可随即就是莫名的心痛。家里哪有钱让我上重点呢,哥哥马上就该考高中了,弟弟也在上学,而奶奶的病……唉!我揉碎了手中的通知书,回到家里,轻描淡写地和爸妈说了我考上了金钟寺中学,我不想去上,太远了,我想去大脚上。母亲当时正为奶奶的病犯愁,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我的请求。
暑假里,每天我都去村后的田野里拔猪草,我想猪要是长得胖了,就能多卖钱。很多时候,我把篮子里拔满猪草以后,就开始躺在沟边大树下的草地上,看远方一望无际的田野以及天上飞翔的小鸟。想像着如果能变成一只鸟儿该多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甚至想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那时光是美好的,每次我躺下去就不想起来。
暑假很快过去了,到了开学的时间。韩老师希望我到重点中学去上,说我是清华的苗子,不能耽误了。为这事还来家里说了我几次,并且说钱问题他可以帮助我解决,就这我还是没答应,我决定下的事情不能改。其实我比谁都知道重点中学好,可是我不想让韩老师帮忙,因为他家也有两个上学的孩子,经济上比我们宽绰不了多少。就这样,我谢绝了韩老师的好心,到大脚村中学上初中。
初中三年,我学习依旧是班里的佼佼者。初二的时候,我疯狂地爱上了文学,借读过语文老师的书: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雨果的《悲惨世界》,凡是课外书我都喜欢看。我是班上文字写得最好的,每次语文考试基本上都是满分。文章每每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被抄到纸上贴到后面的板报上。这些都让我明白,我不是一个笨人,我想干好的事情就一定能干好。
那几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农村的经济还不很发达。人们的思想仍徘徊在田间地头,种好家里的二亩三分田,闲了搞点小手工就不错了,根本没有人想起到外面走,去大城市里淘多多的金子。这样的生活只能解决温饱,想要达到富裕小康那就难了。
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只能拼命地干啊,干啊。那时没有电锯电刨子,一根粗木头要变成木板,再刨光,变成家具是很慢的。记忆里,月圆的夜晚,爸爸妈妈就坐在后院的大树旁边,把一根木头捆在树干上,沿着画好的墨水印记拉锯。月光下,母亲额头的汗水像珍珠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那光芒直到现在依旧闪耀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就会刺痛我的眼睛,让泪水不自觉地流出来。拉锯、沾板、刨光、打眼、钉钉子……一道又一道的工序全是靠双手来完成。爸爸的手巧,活细,做出的家具根本不愁卖,可是由于手工太慢,一个冬天也做不出几件家具,赚钱肯定就少了。
最令人欣慰的就是我们三个当时都听话,并且学习都好。哥哥上高中的那年,弟弟也上了重点中学,我也考上了高中。这是令乡邻羡慕的,可这更加重了父母肩上的担子。可要强的他们坚决支持我们学下去,让我们学有所成,才能出人头地。
爷爷老的干不动活了,奶奶也躺倒在了床上,靠吃药维持生命。每次从学校回去,看到家里这种样子,我就有种辍学的念头。我要回来,帮助父母改善家庭生活的面貌,帮助哥哥和弟弟完成学业。可我提了好多次,爸爸都拒绝了,并且一再要求我好好学习,家里的事情不用我管。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韩老师给我的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里的故事像一条大蛇牢牢地盘踞在我的心里。我好像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坎坷和磨难,我知道我不能停止我的脚步,我知道我该怎样去冲破这一道道的高坡山峰。
我终于忍受不住父母疲惫的眼神对我的刺激,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习回到了家里。为这事,我挨过父亲第一次打,也忍受了母亲苦苦地哀求,更让我难忘的是我的班主任曾以三顾茅庐的形式来家里叫我,在我决绝的眼神里,所有的人都遗憾地退缩了。
我长大了,我可以和母亲一样扛着锄头去地里干活,我也可以洗衣做饭,做家务,腾出时间,让母亲帮父亲多做些家具卖钱。由于我的聪明,我学会了做衣服,闲暇时,就帮助别人加工衣服。计件制,做的多就能赚钱多,为了能多赚钱,每天我都做到半夜,直到眼皮打架,浑身酸软才开始和衣躺在床上。
五十、一百、三百……我会赚钱了。当我把赚到的钱交到父母手里的时候,我明显看出了父母亲心底的不安,可是我却发自内心的高兴。
由于多了一个人赚钱,少了一个学生的开支,钱就有了剩余。那年年底母亲用多余的钱给父亲买了电锯电刨子,还为家里买了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和一个鸥丽双卡录音机。我知道录音机是为我买的,我喜欢唱歌,更喜欢听歌。母亲是想我做活的时候寂寞才给我买了这个作伴。开春,父亲就把院子东边那破旧的撒子房拆掉,腾出了一个空地,准备大干一场。有了电锯电刨子,做活就快多了,也减少了不少劳动力,母亲还能在农闲的时候帮助我做衣服。
那年生意确实红火,父亲带了两个徒弟娃。只要家具做出来就有人上门来买。还有很多来料加工的活,父亲总是乐呵呵地接着,干着……
自从爸爸回来后,这么几年前院都是安宁的。虽然菊那母老虎似的母亲从我家院子走的时候,眼睛翻得发白,我也不屑一顾。还有我走前院的时候,菊那兄妹三个站在院子中间叉着腰,我还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根本不去想他们的感受。因为我有爸爸了,我不害怕他们了。
我们的日子一天天红火了,前院菊家却老起内讧。菊的母亲不是个贤惠的女人,看着二爷和二奶老了不中用了,就坚决把他们分开另过。并且稍有不如意,她就站在院子骂两位老人:老不死,你怎么还不死呢……每次听到这些,我就恨到了极点,真想上去理论几句,可想着两家本身就是冤家,只要她不来惹我们,别的只有置若罔闻了。
那夜,因为活多,父亲就加夜干活,谁知这也惹恼了前院,菊的母亲命令父亲立即停止,说是声音太大扰乱她休息。父亲好说是急活,可人家就是不听,硬去拉电闸,父亲想发火,被母亲劝住了。那件事情以后没有多久,村里规划宅基,只要有钱就能买上一处新宅基。父亲想都没有想就买下了最大的一处,有四丈宽,十一丈长。
当我们把宅基证拿到手里的时候,一家人高兴地吃什么都香。
八十年代末,哥哥上了大学,弟弟上了高中,我们的新房也落成了。前面是门楼院墙,后面是二层红砖到顶的楼房,母亲在院子前面的空地上种下了冬青、烧汤花、指甲草、斑竹、仙人掌等皮实的花朵装点着大大的院落。院子整齐而美丽。父亲把院子后面的空地上圈起来当他的木工厂。
独门独院,那种幸福现在想来都会笑。父亲能干,母亲勤劳能持家,加上儿女也争气,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搬到新家以后,很长时间我都不愿再回老院子一次,偶尔母亲让我去取东西,我也借口推辞让她自己去。不是我懒,而是我特别讨厌看到那一家人丑恶的嘴脸,特别是慢慢长大的菊和她母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吊丧着脸,好像谁都欠她钱。我心里想,他们一家人爱怎样吊丧脸就怎样吊丧脸,反正我们也看不见。
家里有钱以后,我也不再只是给人加工衣服,我学着自己进布料做衣服,搞服装批发。父母亲都支持我,我叫了村上因为经济条件不好退学的小姐妹和我一起搞,销路开始不行,我就不断地向别人学习,从样式到布料的材质细心精选裁缝,慢慢就打开了销路,生意开始好起来。村上好多人都学着我开始了服装的加工,服装的利润就开始降下来。这个我不生气,生活原本就是在竞争中求生存的。
九十年代初期,弟弟上了大学,我开始恋爱了。男友是邻村的小伙,家里出奇的贫寒,受家境的影响,男孩有点玩世不恭,可我认为他实质不坏。我们是自由恋爱,家人知道后极力反对,怕我后半生受苦。倔强任性的我偏不信那个邪,我坚信只有不敢想的事情,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阳光只给那些不屈服命运的人。抗争了三年,父母亲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我们的婚事,婚后我才知道,穷是小事,还有更麻烦的就是家事。公婆无休止地争吵打架,要债几乎把门槛都踢破了。这和我在娘家时简直是天地之别,我欲哭无泪,这些都是我自找的,我去找谁哭诉,泪流到心里吧。
无数次思索再思索,我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出去,去外面找出路。
九十年代后期,有点能耐的庄稼人都走出去,到大城市淘金子。我和老公抛开新婚的家,加入到了外出淘金的行列。在西北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开始了我们的创业之路。
黄沙漫漫、沟坡遍布的黄土高原上,到处都留下了我和老公辛酸的脚印。我们走街串巷,乡镇、村庄、县城……一点点用诚信打动着下面的商户。好多次,我坐着拉货的车往大山深处的县城送货,山路的崎岖险恶都使我听到了死亡的呼唤和脚步声。我知道,我只能前行,根本没有回头的路,这是我的命,命运注定我要经历艰苦的磨砺和漂泊的生活。
我只想,在穿越岁月的隧道时,能留下一点点印记,证明我不光贫贱也很伟大。纵使是用辛酸换来的充实也是不朽与美丽的。
命运不屈有心的人,我们终于在异地打拼出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离家的第五个年头,我和老公带着孩子第一次回家过年。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先前老公欠钱的债主,赔上不是,把欠人家的钱一分不少地还上。回到母亲家里,先前让我骄傲的小楼和迎面出来的母亲一样,沧桑衰老的面容。只是母亲身体还算强健,把小院子收拾的依旧干净利索。让这个家像一个涓涓细流,温柔地流淌着。
爷爷奶奶去了,父母亲老了,哥哥弟弟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大大的院子越发地显着空阔了。和母亲谈起旧事,母亲对我说:你爷爷说得好,操好心,扎好根,虽然你们都不在家,可邻里依旧是羡慕我们养了三个有出息的孩子。
问起老院以及菊的一家,母亲唉了一声说:“惨啊,你二爷二奶在你出去的第一年就走了,接着是菊的父亲也得脑溢血死去了,菊的母亲不守家,很快就远嫁他乡,家里只剩下了三个孩子。这不,最小的小飞年前结婚还是你爸爸去帮忙操办的。”我疑惑地看着母亲,不等我开口母亲又说:过去的都让他们过去吧,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他们几个没有爹娘管,也可怜啊!那一刻,我感觉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善良也是最慈爱的母亲了。
当我从老家归来时,我的心情完全变了。我知道生活不光是用钱来主宰,更多的是用人性的宽容和善良构筑生活的乐园。那以后,在商战中,我和老公始终以诚信为首,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站稳市场,赢得了属于我们的一大片经营网络。
这么几年来,老公的愿望实现了,从面包车、卡车、轿车,房子由出租屋到小套再到今天的大套。而我工作之余依然喜欢着我的文学,看书、写字,用文字宣泄着生活的感受。当越来越多的文章被报刊杂志选用,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幸福之情有甚于做好一大单生意。
去年,母亲电话里流露出想要把旧楼翻新一下的念头。我知道母亲是个要强之人,就和哥哥商量共同出资把家里原来的旧楼拆掉,修成了气派了二层的小楼,满足和父母亲的心愿。
儿时的同学说起我:你是一个永远不屈命运的人,你一直都在努力体现着你的生命价值,这是碌碌无为的人无法比的。
未来的路还很远,在生活的激流中,我知道,我还需要不停地搏击,才不至于被淹没,可我不畏惧,我相信,生活就如母亲,她不会丢弃热爱她的孩子的…… 未来的路还很远,在生活的激流中,我知道,我还需要不停地搏击,才不至于被淹没,可我不畏惧,我相信,生活就如母亲,她不会丢弃热爱她的孩子的……
没错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