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篇博客-中国足球理念不更新还是扯淡——中超四强亚冠技术报告-马德兴的纯足球blog
中国足球理念不更新还是扯淡——中超四强亚冠技术报告(2009-05-22 20:57:09)标签:亚冠联赛鲁能申花国安泰达抗日抗韩体育 分类:国内联赛 征战亚冠联赛的中超队伍连续第三年全军覆没!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今年亚冠联赛的席位由以前的两席增加为四席,小组赛由过去的仅第一名出线变为前两名出线,但中超四强还是无一晋级。相比之下,同为四队参赛的日本不仅全部小组晋级,而且三队占据了小组榜首位置;过去两年同样连续无队小组出线的韩国也有三队晋级。中超联赛水平不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尚不至于差到连东南亚球队都没办法取胜甚至遭逆转。如今对于中超的剖析、反思还在延续,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事实、是数据,而不是口水!遗憾的是,中国足球这么些年来,有多少人在踏踏实实地研究、分析数据?并从中总结、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所以,今天,我希望再一次用数据与事实说话。
一、“奇迹”的背后
5月20日亚冠联赛小组赛最后一轮东亚区最后四场比赛后,“奇迹”一词同时出现在韩国与澳大利亚的媒体上:先是澳超的纽卡斯尔喷气机队客场1比0战胜韩国蔚山现代队,从而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杀入16强。赛前没有想到纽卡斯尔队会出线的澳大利亚媒体不得不用了“奇迹”一词来形容,并称纽卡斯尔为澳超争得了荣誉。晚上,当鲁能队客场2比4被印尼斯里威贾亚队以4比2逆转、使得下午刚刚以2比1客场逆转击败大阪钢巴队的FC首尔队也以小组第二身份出线时,韩国雅虎同样用“奇迹”一词形容首尔队的出线,并认为鲁能队客场输球着实令人不解。
“奇迹”为什么出现在韩国、澳大利亚球队的身上,而中国球队从来就与这个词无关?或者说,为什么中国足球从来就没有“奇迹”?因为中国足球从来就相信足球场上会有“奇迹”出现,因而,中国足球从来就是习惯性“放弃”、习惯性崩溃,国家队、国奥队如此,地方俱乐部球队更是如此。
国际足联最近几年在世界杯、世青赛、世少赛等大赛的技术报告中,特别强调“必胜信念(winning mentality)”这一概念,在2005年的荷兰世青赛技术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支球队的心理状态将是决定性的,特别是在展示投入和取胜的意愿方面。一支球队始终保持目标的集中直至终场哨响,这是最根本的。”而欧洲足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足联技术发展委员会主任安迪·罗克斯博格在总结一支成功球队的要素时归纳了11个基本要素与基本原则,其中一个便是“必胜信念(winning mentality)”,具体细化为“A、B、C”三点:
“A”即“Attitude(态度)”,包括determination(决心)、emotional stability(情绪稳定)、competitiveness(竞争)、pride(自豪感)、optimism(乐观)和ambition(雄心)。
“B”即“Behaviour(行为)”,包括habits(习惯)、discipline(纪律)、concentration(注意力集中)、cooperation(协作)和resilience(精神的恢复力)。
“C”即“Confidence(自信)”,包括self belief(自我信条)、trust(信任)、self reliance(自我信赖)、ability(能力)和success(成功)。
限于篇幅,对上述总结的内容不再展开详细解释。但对照一下中国球队尤其是中超四强在今年亚冠联赛中的具体表现,我们也就不难看出中超队伍的差距究竟体现在哪里。
就以国安为例,第四轮主场0比1输给蔚山队之后仅积4分排第3位。在还剩两轮的情况下,球队依然有很大出线机率,可俱乐部方面却作出了战略性放弃的选择,因为他们不相信以6分排名第2的蔚山现代队还会输球,于是派二线队出征澳大利亚。结果呢,蔚山队第5轮客场1比4惨败名古屋队、第6轮主场0比1输给纽卡斯尔队,最终还是未能出线。反倒是纽卡斯尔在积分垫底的情况下最终连胜两场,以10分获得小组第二晋级!对照纽卡斯尔与北京国安,为什么奇迹发生在前者身上而不可能光顾国安?答案不言自明。
再看鲁能队,第四轮客场1比1逼和首尔队之后,当时没有人相信首尔最终还能出线。但首尔在剩余两轮比赛中全部取胜,尤其是客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大阪钢巴队。但鲁能缘何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连续错失两次机会?国内有这样一种阴暗的心理,称:钢巴队是在“打假球”,“故意放水首尔”。可问题在于:难道不是鲁能为对手提供了“打假出线”的机会?
二、中超缘何客场难取胜?
长期以来,国内常把“精神力”、“精神面貌”等挂在嘴上。这没有错,但更需要具体体现在行动中,尤其是在对韩、日球队的比赛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本届亚冠联赛中,中超全军覆灭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糟糕的客场表现——四队在12个客场比赛中仅取得1胜3平8负的战绩。
如果说对阵日、韩强队不能取胜可以用“技不如人”一言弊之,与新加坡军团、印尼斯里维贾亚这样的东南亚球队都占不到便宜则让人匪夷所思。以鲁能队对印尼斯里威贾亚队的比赛为例,主场比赛时,射门次数为24比5、攻入对方30米区域次数为34比25,前场任意球为9比5;但客场比赛时,三组数据为:17比24、36比37、6比3。鲁能队反而体现不出任何优势。不能说鲁能客场比赛“保守”,无论主场还是客场比赛,攻入对方30米区域次数变化不大,客场反而比主场还要多2次,但射门次数方面,完全被印尼球队压制住。于是,最终客场输球也不意外。
抛开与东南亚球队比赛不谈,单就中韩、中日间的比赛,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中看到中超球队做客比赛时的问题。
http://static10.photo.sina.com.cn/bmiddle/47014d30x6a7ffef5c7a9&690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bmiddle/47014d30x6a8000b17bdb&690
从上述两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超球队主场无论对阵韩、日球队时至少还可以一战,在控球时间、射门次数以及攻入对方30米危险区域内的次数这三项最反应问题的技术统计数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与韩、日都有明显差距【在个别数据方面中超队伍占优,应看到名古屋与鹿岛鹿角在提前出线后都有保留,因而这种优势要大打折扣。】,但完全不像客场比赛时那么大。仔细查看上述数据,我们其实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超球队在四次做客日本时只有1平3负、做客韩国时1平3负了,中超球队与韩、日之战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可以回想一下,中超四强中,国安客场与名古屋队、泰达客场与川崎队的两场比赛被认为是客场比赛踢得最好的,在控球时间方面与对手的差距是最小的;虽然攻入对方30米危险区域的数次少于对手,但国安队射门次数甚至多于名古屋队、天津队也仅少对手2次。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外界认可这两场比赛。相反,鲁能0比3惨败给大阪钢巴队,数据足以显示:去年中超冠军队与对手根本就不是同一级别水平上的球队。
而且,主客场数据也可以反应出中国足球的“劣根性”:客场比赛缺少一种“必胜信念(winning mentality)”,按习惯说法就是“保平争胜”、“客场平算赢”。这也是中国球迷最为痛恨、看不惯土帅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土帅向来就是“保守”的代名词。所以,“奇迹”永远也不可能与中国足球有缘,中国足球所能奉献给中国球迷的,除了“崩溃”就是“惨案”,今年的亚冠联赛又让我们领教了一回。
中国足球技战术水平下滑其实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还是在于责任感的缺失,国家队、国奥队等国字号队伍如此,地方俱乐部更是如此。就以参加今年亚冠联赛的队伍为例,一旦球队失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双线作战”、“再打下去是影响自己的队伍在中超联赛中的前景”,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代表的是中超、是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问题。虽然中超今年有四个席位,但未来亚足联有可能会以成绩情况调整参赛席位,整个中超会因为某些队伍的拙劣表现而因此被削减参赛席位。相反,对于国内低水平的联赛倒是更为看重。正是缺乏这种起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使得中国足球在外战中成绩越来越差。
三、细节差距最为明显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一切”,类似的说法在中国足球流行了N多年,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少付诸行动。看看本届亚冠联赛小组赛期间中、日、韩球队之间比赛的一些技术统计数据,就更能说明问题。
(一)犯规:
“技术好等于犯规少”,这是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但实质却是一个错误理念。技术越好的队伍,实际大赛中常常是犯规次数最多的球队。《2008年欧洲杯赛技术报告》中显示,最终夺冠的西班牙队累计犯规次数为114次,是16支参赛队中次数最多的,平均每场19次也是排名靠前。而在《2007-08赛季欧冠联赛技术报告》中,欧足联有这样的论述:“本年度欧冠联赛再一次证明:因为犯规而受到处罚最多的,不是后卫,而是攻击型球员,像切尔西队的德罗巴、国米队的伊布、AC米兰的安布罗西尼。而且,在本年度欧冠联赛中,犯规次数最多的三名球员是曼联队的C罗、葡萄牙波尔图队的夸雷斯马和费内巴切队的巴西球员奥雷利奥。”而且,统计数据显示,16强中犯规次数最多的队伍是来自公认以技术见长的西甲联赛中的皇马队,平均每场17.5次!
值得注意的是,欧足联技术报告中所提到的犯规最多的三名球员两人来自葡萄牙、一人来自巴西,印象之中,这两个国家的球员全部都以技术好而著称,但缘何犯规那么多?因为他们更多地在比赛中合理利用技术犯规来瓦解对方的进攻。请看下表:
http://static1.photo.sina.com.cn/bmiddle/47014d30x6a8011f546e0&690http://static10.photo.sina.com.cn/bmiddle/47014d30x6a80152ae459&690
从上述两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超球队在与韩日直接交锋时,后场的任意球次数几乎场场高于对手,为什么?因为韩、日球队在进攻中丢球之后马上就是就地反抢,以此延缓中超球队由守转攻的速度与节奏,甚至不惜采用技术犯规战术。而韩日球队的后场任意球机会少,恰恰反应出中超球队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前场丢球之后没有就地反抢,或者说根本就缺乏就地反抢的意思。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可以理解欧冠联赛技术报告中为什么德罗巴作为一名中锋,其犯规次数居然高居首位了。
而前场任意球方面,就是过了中线之后在对方半场内获得任意球的次数,中国球队在与韩、日球队的对抗中同样多数场次比对方少,原因也是我们的中场逼抢不紧,而韩日球队在进攻中丢球后就地反抢以达到延缓中超球队反击的目的未果之后,继续在中场紧逼甚至不惜犯规,于是,中超球队的任意球次数多也就正常了。
但在对方后场30米区域内,中超球队再获得任意球次数的机会明显少于韩日球队,也就是说,韩、日球队在本方球门前最危险区域内的犯规很少了,尽可能不给中超球队以通过任意球得分的机会。反倒是中超球队在本方球门最危险的区域内犯规次数大量增加,韩、日球队获得通过任意球直接得分的机会和次数大量增加。
这样的统计数据充分说明了中超联赛水平为什么低,因为中超各队对于现代足球的理念与发展趋势完全背道而驰,在攻守这对足球场上最基本矛盾的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二)控球:
根据《2007-08欧冠联赛技术报告》,平均每场比赛控球时间与比率最多的三队是巴塞罗那(平均每场控球率为59%)、皇马(58%)和塞维利亚(55%),且全部来自西班牙,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西甲的技术性。但最终参加决赛的却是曼联队与切尔西队,前者控球率为51%,仅排32强中的第14位;后者为52%,仅排第11位。
根据《2008欧洲杯赛技术报告》,夺冠的西班牙队控球率为54%,但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葡萄牙队,场均达到56%,但却止步八强。欧足联为此在总结中提出了“positive possession play(积极控球踢法)”一说,并指出,“传球的成功率比控球更为重要。”
对照前面的数据表,中超四队在今年亚冠联赛小组赛与韩日球队之间8次交锋时,只有3场比赛的控球率占优,即国安主场对蔚山、主场对名古屋,以及申花主场对鹿岛鹿角。但这三场比赛的结果却是1平2负,为什么?
相反,申花主场胜水原、鲁能主场胜首尔、泰达主场胜川崎的三场胜利,以及鲁能客场平首尔、泰达主场平浦项的两场平局中,中超球队的控球率全部要低于对手,但缘何战绩不差?
如果理解了欧足联指出的“传球的成功率比控球更为重要”,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中超四强在亚冠联赛中的表现了。控球率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相反,在这些场次中,中超球队的主动失误次数要少于对手、成功率以及进攻的效率更高,从而确保了中超球队可以取得理想成绩。于是,通过亚冠联赛,中超球队下一步该往哪一个方向发展?答案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三)效率:
现代足球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强调“效率”。国际足联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技术报告》中曾有这样的论述,“很多时候,比分并不是当场比赛的真实写照,某队可以掌控着场上局势,而且攻势足球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却未能把握住机会,也就无法取胜。门前的效率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这个总结已经为现代足球的“效率”问题作了最好阐述。
事实上,中国足球也有过自己的高效球队——克劳琛所执教的85国青队。在2005年6月荷兰世青赛上,中青队是所有24支参赛队中“效率”最高的球队,在射门次数方面,射正率达到了71.05%!这个数据甚至超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赛上的任何一支队伍!
那么,中超球队在本届亚冠联赛中,在与韩、日球队对抗时,又呈现怎样的状况?请看下表:
http://static15.photo.sina.com.cn/bmiddle/47014d30x6a8026e317ee&690http://static8.photo.sina.com.cn/bmiddle/47014d30x6a802822caf7&690
应该说,中超四强在与韩日直接对话中的效率真实地体现了最终的比赛结果。例如,鲁能主场胜首尔、客场平首尔、申花主场胜水原、泰达主场胜川崎等场次,更进一步突出了“效率说”。中超球队能够战而胜之,无一不是首先在射正成功率方面压倒了对手,而其他失利的场次,也都是首先在效率数据方面低于对手。而且,鲁能在与首尔队的比赛中,无论主客两场比赛其实场面都不占优势,但取得1胜1平的成绩,完全就是得益于效率。
于是,摆在中超球队乃至中国足球面前的形势和任务也就非常清楚了——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进攻中的效率。
× × × × ×
中超四强全军覆没,值得总结的东西实在太多,除了场外很重要的管理因素外,技战术方面更多,上面只是谈到了几个方面的小细节,类似的细节还有N多,限于篇幅,不再进一步展开。但所有这些细节,恐怕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对足球的理念与认识着手、从训练中去尽快解决。
中超联赛水平低,首先就是足球理念落伍、训练质量不高。如果中国足球不在训练方面下大力气去抓,中国足球恐怕永远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2009年5月22日晚于北京 图片转不过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4d300100d3n7.html这是原文地址。 很值得琢磨的一篇文章。 -------“技术好等于犯规少”,这是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但实质却是一个错误理念。技术越好的队伍,实际大赛中常常是犯规次数最多的球队。 ---------是啊,觉得这句话挺对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