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小路(哲理散文)
[文 / 沁雨馨]2009-06-14小路,这是一条远离闹市的小路。
小路不宽,路两旁有参差不齐的房屋。那低矮的茅舍冒着缕缕青烟,在房顶的瓦缝中长出了几株毛毛草。路中间是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小径。那些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塞满在板缝里,闪着五颜六色的光。就象一条深绿色的地毯蜿蜒的伸向前面。路的两旁种着一排枝叶婆娑的垂柳,那擅动着的柳枝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曳。晨曦,小路上空就会飘荡着炊烟的气味,响着雄鸡的鸣唱和孩子们的欢笑……
而以前的小路可不是现在的样子,那时垃圾遍地,尘土飞扬。到了雨季更是泥泞不堪,成了一条“水泥”小道。邻家老奶奶就是因为走在这样的“水泥”小道上,拧坏了脚住进了医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路上出现了一个穿蓝布大袄的老头,搬来了青石板,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拣来了那么多的鹅卵石塞满在板缝里,栽上了一棵棵小柳苗。有时索性脱掉蓝布大袄光着脊梁干。那成串的汗珠就象珍珠一样撒下来。满头的白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听母亲讲这个穿蓝布大袄的老人是个孤寡老人,唯一的儿子为了救落水儿童牺牲了,老伴多年前也去世了。为了表彰老人儿子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政府给了老人一笔奖金,但老人全部捐助给了希望小学。每当我从小路上经过,望着忙碌的老人我打心眼里敬佩他。在崇敬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产生了前去拜访的冲动。
天空正在下着蒙蒙细雨,我来到了老人的住处。这是在小路尽头上的一所小院。小院不大,时至暮春时节,院墙上怒放着一簇簇红彤彤的月季花,在春雨的滋润下更加的艳丽。老远闻到一股中草药味,当老人打开门时,我看到老人苍老的脸上带着倦容和浮肿。当我说明来意老人把我让进了屋,我和老人聊了起来。原来老人退休前在鞋厂工作,干了一辈子的手艺活。退休后,老人在小路的路口开了一个小修鞋摊,给过往的行人修补鞋子。他亲眼目睹了这条泥泞不堪的小路给行人带来的种种不便,老人说:我退休没事了,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与人方便就是己方便。听着老人朴实的话语,我的心灵震动了。多么善良朴实无华的老人,他用他平凡而伟大的人格魅力感动着我和周围的人们……小路在老人辛劳的双手下慢慢地在化变着,变的越来越美了。那邻家老奶奶也能飞快的迈动着三寸金莲的小脚走了。
光阴似箭,一晃几年过去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小路上的变化,或从容走过,或匆匆而过。有谁还记得那个穿蓝布大袄的老人?或许想起向他投去一瞥。可是他却从这条小路上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但小路上的石子还在,它填在路基上是那样的坚实、牢固、深深的扎根在泥土里。小路两旁的树木依然常青…… 在哲理中享受。 思念,这里也有哲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