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福贵》观后感(李学武)
用了两天的时间穿插着看完了河南、江西、四川台同时播放的33集电视连续剧《福贵》,看后深受感动,扎眼、醒目烫金字的电视剧篇头李 瑞环的提名,引人入胜、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精彩故事都让人过目难忘。尤其是有过农村生活,尤其是有过历史经历的人更喜欢看。电视剧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小说《活着》曾被张艺谋拍成电影,葛优饰演福贵,巩俐饰演福贵的妻子家珍,获第4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葛优还因此戴上戛纳影帝桂冠。
比较而言,电视连续剧《福贵》要比电影《活着》内容更显充实。看的过程中是一气呵成连续地看的,所以对那些痛彻心底的生死离别场景更记忆深刻。
电视剧保留了原小说的悲剧色彩,全剧通过了福贵一生的经历,以一段真实艰辛的历史为背景,在时间上,跨越描写了从解放前的1946年到三中全会几十年中国农村的生活画面和时事变迁。从解放前的地主雇用长工,到解放后的打倒地主土豪分天地,接着又发展到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后来又搞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福贵》是一部反映社会历史的写照,内涵非常丰富的电视剧。 在艺术性上,该剧把一部历史长卷微缩于一人,一家,一地,小中见大,沧桑感,历史感渗透于细节之中,主要演员表演精到,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可视性特别强。
剧中,百无一用的地主少爷徐福贵,是个败家子。如他爹所说,是个畜生。他出人意料地娶到了十分漂亮、知书达理的米行老板的千金陈家珍,婚后嗜赌成性徐福贵在赌场上不能自拔,曾做出让妓女背着给老岳父请安的荒唐事,甚至还当众脚揣怀有身孕的妻子家珍。福贵最后终于赌光了徐家的全部家产,而手无缚鸡之力他终落得一贫如洗,日子越来越差。妻子家珍曾被父亲接回家,但是善良的家珍发现富贵已经改过,还是回到了福贵身边。家珍脱下小姐的盛装,开始下地干 她从来没做过的农活,生活虽然艰苦,但家珍再没有离开福贵。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战场钻进死人堆里的福贵,后被解放军所俘虏,捡了一条命回来;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不幸的是女儿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沦为一无所有的福贵,开始真正的脱胎换骨,开始了真正拥有亲情和爱情。解放后被评上了贫农福贵终于分到了五亩好地;但是随着新的社会背景大跃进的到来,以为练出钢铁来就可以天天在大锅里吃到红烧肉的福贵,很快就面临大饥荒;出门去逃荒的他,却惊讶地碰上了战场上同生共死、现在回来当县长的春生。当福贵把一家的希望都寄托在跑步跑出名次的儿子有庆的身上时,有庆却死于一场无辜的献血中;聋哑的凤霞刚刚被下乡采风的艺术家发现了她的舞蹈天分,却又因那个时代的政治运动而希望破灭;善良朴实,人缘极好的女婿二喜让晚年的福贵家珍感到欣慰和踏实,却万万没想到女婿和女儿都接连遭到噩运……
每看一集,都让人止不住泪湿双眼,不幸的事一件件发生,贫困的让人同情,让人揪心。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撕碎。尤其是福贵倔强懂事的儿子许有庆人表演的形象逼真,让所有善良之心的人为他同情落泪,放学后给羊割草的勤快,不忍心杀羊的善良,自己虽小却处处为姐姐着想的仗义都很招人喜欢。一个典型可爱的穷人家孩子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争气的有庆快要被省体校录取时,令人为之高兴,让观众看到了贫困的一家人有了希望。而有当胡老师无意中带孩子去献血的时候,孩子们主动要替老师献血的场面感人而揪心。救人心切,却不顾一切的大夫却把抽血的对象选择了孩子们身上,而当善良、天真的无辜的有庆献血后当场晕倒的时候,又感动和激怒了观众,可恨的大夫竟不顾孩子的年龄做出了如此糊涂,甚至违反医德的蠢事,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忍不住会骂上几句……当然最让人难受的还是富贵在葬子的悲哀情景,更显可怜,无助,愚昧。
勤劳命苦的哑女凤霞在爱情上遇到了两个真心相爱的好人,一个是通过弟弟有庆作为纽带联系到一起的胡老师,另一位是城里上班腿有残疾的二喜。剧中,胡老师和凤霞的爱情,表现的虽不能用语言诉说,却用行动来表达,用心灵去感悟,然而这种感情是真挚的,最后因工作的原因凤霞却没能和他走到一起。凤霞嫁给善良忠厚的二喜人们会以为有一个好的结局,没成想两个人在相继又都惨遭不幸,撇下了两个人结合的孩子“苦根”。在此再次让观众默默地掬洒同情的眼泪。
电视剧中,一段过去吃食堂的困难年代片断,家珍的父亲陈掌柜把从自己嘴里省下粮食给没有饭吃的外甥有庆时,那种关爱晚辈的神态和掏自己中山服口袋拿钱的动作,更容易让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人回忆,曾记得听长辈们说过,瓜菜代的年代,我们的家乡也曾有过剧中类似的历史,解放后土地的从地主手了分来,后来又搞土改,吃大食堂,挨饿,逃荒,划分成份,大批判会,归到公社,最后又责任承包…… 每一位年长的,有过农村经历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段难忘的历史。还让人想起曾救助过自己好心的叔叔、大爷们。这位在粮站上班的当年的商会陈长柜,手拿着一个玉米窝头舍不得吃,另一手里拿着仓库钥匙,坐在粮站门口,静静地离开人世,被活活饿死的场面。更让人让人忍不住泪如雨下……真可谓膝下小儿女,人间第一情。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没有多少鲜花的浪漫和夕阳下的缠绵,更多的是相依相伴地去承受生活中一波又一波的巨大的挫折,从抢亲开始,家庭巨变,大起大落,电视剧渲染了福贵与家珍之间爱情的坎坷,福贵领着佃农在米行前跳花鼓灯向陈掌柜借米,进而遇到家珍,与家珍一见钟情,进而尾随家珍去学堂读了几天现世的书,被陈掌柜所厌恶,可以说是轰轰烈烈。
家珍的婚后的日子是艰苦的,但她幸福!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年能给福贵做一双新鞋了!她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地她就知足了!这些平淡而朴实而震撼人心的话,每每让我永不知足的人们反响。对于男主人公富贵,从头到尾改变的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唯一不变的是他那始终乐观的态度,面对命运的捉弄一次次地抬起头来,无为却也韧性十足,不失为人性的一大亮点。
家珍最后死在福贵最后为她跳起的花鼓灯中,幸福而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弥留之际的家珍和福贵在的精彩对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故事点题,“这么多年跟着你吃了不少苦,怎么一点都不后悔?!” 这是家珍对相濡与沫同甘共苦前半生的总结和回顾,这也是现实生活所有夫妻到老了时都愿意听到对方说的话,是婚姻满意的答卷。由此还让人引发了人生的婚姻观和价值观的思考。福贵对家珍说:“当初潘家少爷没有能娶上你那是应为没有他“福贵”的福分”穷困潦倒的自己还说人家没有福贵命。在悲剧的基调中赋予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与诙谐。“你跟了我,你就是我的福,你就是我的贵,”朴实无华的语言,平静中更显精彩,话很是经典。而我既没能给你福,又没能给你带来贵,仅能留给你看的就是花鼓灯,说明是全部的毫无保留的又是唯一情愫。
作品还从自然界的角度描写着家畜的活着,尤其是“有庆”养着羊,精心的饲养,不让人杀害,和外孙“苦根”从屠夫手下买出的牛,表明了高级动物的人善良的本性,更显贴近生活,让人接受。
政直、热心、有知识让人难忘的胡老师,敢于对大家负责最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走上了领导甘位。杀猪胖子的小子,无知赖皮的二愣子的等人物形象现实、形象而不夸张,更具有时代感,衬托着故事的丰满,增加和充实了故事的可看性。
这部电视剧还让现在的人联想,不管在任何时候,富裕的人们更容易让人有优越感,忽视了珍惜。而穷困更能磨练人的意志,患难的夫妻更显得恩爱。富贵不是绝对和永恒的。人的一生是相对的,好多人的是在失去后才觉得珍惜, 电视剧从 曲调上有些深沉,但正视现实,同样也是一种回忆。起到教育人,让人不忘过去,珍惜现在。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在符合现实贴近生活,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要么让人笑声不断,要么感动让人泪流满面,达到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福贵》已做到了这一点,很短时间内,几个省级电视台的连续的播放,可见得到的社会认可的程度,相信这部电视剧还会得到更多的电视台热播。 前五年就播过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