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 发表于 2009-8-21 14:17:27

出 嫁

  
  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姥姥说起她们那个时代的事儿,用姥姥的话说是“老辈子”的事。什么讨过饭、逃过荒、兵荒马乱等等,满是生活的凄苦与艰辛。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老辈子”的女人出嫁的事儿。

  姥姥年轻那时候,人们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特别严重,女儿们一般出嫁都很早,几乎没有超过二十岁的,穷人家的女儿出嫁更早,有的十四、五岁就嫁了人。更穷一点儿的人家,甚至还把女儿从小就送给别人家去做童养媳,她们的命运可想而知。姥姥出嫁是十七岁,当时,没有大户人家几十副“抬”的嫁妆,只有一些简单的两个小箱子算作嫁妆,也没有大红的花轿,只是坐着迎亲的毛驴车,懵懵懂懂、迷迷茫茫地走进了并不属于她一个人的陌生的家。开始了她年复一年的辛酸、劳累的生活。

  到妈妈出嫁的时候,已经是新中国了。虽然还是媒妁之言,但已经是受法律保护的正式结婚了。妈妈出嫁时二十岁,正赶上五十年代的困难时期,每家的生活都很艰难,家家都一样。所以,妈妈也只是带着简单的嫁妆,和爸爸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日子虽说艰难倒也还是一天天的过着,直到妈妈生了第三个孩子以后,生活才渐渐好起来,能吃饱穿暖了。就是房子太小了,在我小时候,全家七口人还住在一个院子很小的两间土坯房里。七六年大地震以后,老房子都塌了,村里统一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我们家分到了三间房子。爸爸妈妈也从此带着我们走进了充满阳光和希望的新的生活。

  又过了几年,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分到了每家每户。我们村地处大洼地区,土地比较多,最初的时候,没口人能分到5亩地。除了种足全家吃用的粮食以外,还能种些大蒜、辣椒之类的经济作物。我们的生活也随着一天天好起来,手里也有了些积蓄。这时,哥哥姐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那时候,包办婚姻早已销声匿迹了,基本上属于自由恋爱,当然,自由的程度较现在还差些。不过那时结婚,彩礼、嫁妆已经有些讲究了,什么“三转一响”、“四大件”、“六大件”、“三十二条腿”都是当时流行的词汇,到后来,新房里又出现了大衣柜、小衣柜。娶亲用的车是搭着篷的马车,而且必须用马车,还要选健壮、漂亮的马,这可是有说法的,一点儿也马虎不得。然后放鞭炮、迎新人,新郎新娘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刚刚结婚就计划着怎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

  我们村那片儿,几年前就被定为“三辣”种植基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辣之乡”。家家户户每年种植大葱、大蒜、辣椒的收入还真是很可观呢。

  一晃,哥哥结婚已经二十多年了,老房子已经换成了新房子。今年春天,侄女出嫁了。她婆家的那个村,把土地全部承包给了一个种粮大户,村民都到村里的服装厂里上班,家家都住上了二层小洋楼。现在的农村越来越现代化了,女儿出嫁也不比从前了,什么都是现代化的:冰箱是无氟的、彩电是液晶的、电脑是最新配置的,还有电动车、摩托车等等等等一应俱全。那迎亲的车队排的老长,旁边还跟着婚庆录像车,跟电视里演的一样。再看看穿着婚纱的新娘子,打扮得像个仙女似的,真让人羡慕。

  现在的农村也和城市一样,人人都在享受着不断更新的现代化生活。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大,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日子一定会更甜。

王小亮 发表于 2009-8-21 14:52:36

额没赶上 就赶上好日子了

东雨 发表于 2009-8-21 14:57:42

我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日子一定会更甜。

云梦 发表于 2009-8-21 15:06:20

回 1楼(邂逅%选择题) 的帖子

你们这一带是在蜜罐里长大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出 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