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长超百倍仍买不起房六大原因
收入增长超百倍仍买不起房六大原因普通居民买房无外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得收入来买房,而买房且能买得起房逃不脱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居民收入,而是城市房价。只有两者关系达到平衡才能实现买房的意愿。居民收入越高,房价越低买房的机会就越多。这只是理想状态,事实上,居民收入和房价并驾齐驱都在增长。这就要看谁的增长速度更快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回首60载春秋,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中央新闻单位从8月9日起联合推出“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专栏,分经济发展成就、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信息化等24个专题,系统展示新中国60年的伟大成就。
其中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存款增长约1万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约150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约100倍,汽车也开始步入百姓家。也就是说,新中国60年,居民收入增长逾百倍。
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房价不太好统计,也无法统计。但这不免让我想起今年年初任志强拿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收入和房价增长比较的事。60年的无法比较,就说说这30年吧。任志强说,“跟居民工资比,改革开放30年来房价等于没有涨”。他还现场算了笔细账:1978年中国GDP大概3000多亿元,现在是30多万亿元,涨了100多倍。1978年全国平均月工资28.6元,现在也涨了100倍。1978年中国的大白菜2分钱一棵,现在2元钱,也涨了100倍。而房价只涨了16.6倍,和工资收入一比,房价等于没有涨。
不说深了,但说表面,这么相差悬殊的增长比较,按道理来说,虽然买房时人生一件大事,买房不等于买白菜,但也不至于全民为房价苦恼啊!一面是居民收入快于房价的上涨,另一面却是大家对房价上涨的普遍不满和抱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光鲜的数字掩盖了老百姓晦涩的脸呢?为什么高房价仍然还是大众话题呢?
究其原因,大致可能是由于下面几点。
一、房价基数大。房产本身就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具有价值高大性的特色。因此即使对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房价仍然是高高在上。即使收入增长超过百倍,但是由于工资基数低,房价基数大,普通百姓仍然买不起房。
二、缺少适合普通老百姓的房子。我们不能说中国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房子少,但是由于中国人多,特别是非富人多,而更多的开发商喜欢开发高档楼盘,因为高档楼盘的利润要远高于低档楼盘,大约要高30%~50%,再加上北京这样大城市的房子一点都不愁卖,有钱人那么多,开发商大多数地都将目标客户群锁定为高收入群体。导致普通大众买不起房子。
三、贫富差距导致富人垄断。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不少居民特别是不少中低收入者不能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收入增长,降低了他们抵御房价上涨的能力。我国收入分配的特点是,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手里有很多钱,他们要买好房子,买大房子,买贵房子。开发商当然瞄准这些人的需求。最富有的20%的人,差不多占有全部收入的一半。而越富有的人,可以用来买房的钱占其全部收入的比例就越高。因此从房屋的购买力来看,20%的富人,恐怕占据了还不止半壁江山。这也是王石说的话。有了富人源源不断的购买力,房价只能会离普通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四、各地房价上涨不均衡。房价和居民收入一样分布不平衡,导致一些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居民购房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城市房价上涨幅度大,有的低些,但是即使上涨幅度再大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也不乏购房者,因为这里富人多,穷富差距也大。所以全国的房价统计一平均导致全国居民收入水平也甘拜下风。
五、居民的收入不只是买房消费。虽然买房消费占据居民收入大部分,但是人们不可能除了买房什么都不买,因此,多年收入即使加上理财所得也还要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开支,本来就不宽裕的收入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也只能灰溜溜的退而求其次了。
六、医疗和教育占居民支出除房产最大。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财政投入仅占医院总收入的10%,大量收入靠医院自己创收。过去10年,中国高等教育全部投入增长约8倍多,但来自政府的部分只增长了3.5倍,而来自学费的部分增长了18倍。这就是为什么工资涨了那么多倍仍然缺钱花的原因,也正是买不起房的又一个隐性原因、外在因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