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飞狐 发表于 2009-12-2 13:21:07

(转)【茶叶百问】茶文化知识25问

1、“茶圣”是谁?

唐代陆羽(公元733----804),著有名著《茶经》。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喜茶、爱茶,并煎得一手好茶。在唐代饮茶之风的熏陶下,从22岁开始即从事茶事的研究,后来又历经数年去茶叶产地实地考察,终于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此书是一本“茶学百科全书”,陆羽因此被誉为中国“茶圣”。

2、你知道《大观茶论》吗?

《大观茶论》是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宋代茶叶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状况的书籍。其作者是宋徽宗赵佶,这位皇帝不仅喜欢饮茶,还研究茶叶,并撰写了此书。

3、朱元璋对我国茶叶发展有什么贡献?

朱元璋即明太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性嗜茶,尤喜顾渚茶。明代初,进贡朝廷茶叶的制作方法仍按宋制,即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朱元璋认为这种制作方法太伤民力,下旨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同时又废宫中绣茶之制,首辟茶芽“一煮便啜”之法。这对散茶的兴起和普遍饮用起了推动作用。从此改变了我国千古相沿成习的饮茶之法。这种饮茶法,对于茶叶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黑茶、熏花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的兴起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明清两代成为我国制茶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

4、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如何论茶的?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5、当代茶圣是谁?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原名荣堂。青年时期就读浙江农业技校,立志献身农业,才改名“觉农”。1919年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于中国茶叶的复兴。1940年创立我国第一个高等学校茶叶系----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系,次年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一生为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6、你知道“客来敬茶”的习俗吗?

客来敬茶,自古以来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俗。古人有许多以茶敬客的佳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塘沸火初红。”“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这说明我国人民这一传统礼仪已深入人心。

7、“客来敬茶”的规范是怎样的?

饮茶的地点,应尽可能打扫干净;选择的茶具和用水必须清洁卫生;茶叶的选择亦必须是家中所存茶叶的上品。泡茶时应事先向客人介绍一下此茶的来由和特点;泡茶时不宜将水冲得过满,可分两次冲水。敬茶时,主人必须将茶双手捧上。主人陪客人饮茶,边饮边叙情谊,客人所饮茶汤只盛下三分之一左右时,主人应起身为客人茶杯里添水。饮茶时,主人有时亦可配上一些糖果点心,以助雅兴。

8、你知道宋代的“斗茶”吗?

宋代盛行于“斗茶”,又称“茗战”。斗茶茶品以“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现代的名茶评比会,是古代斗茶之风的变化和发展。

9、什么叫“茶博士”?

过去是称呼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倌,因其冲茶技艺高超,还有许多绝活;加上他们接触社会各阶层,见闻广博,所以称之为“茶博士”。现在,我国高等学院中有专攻茶叶栽培并取得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是现代意义上的茶博士。

10、盖碗源于何时?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茶托”又称“茶船”,相传为唐四川节度史崔宁之女所造。盖碗盛行于清代京师(北京),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宜于保温,所以后来各地都流行。

11、陆羽在《茶经》是怎样论水的?

陆羽在《茶经》中论煮水方法时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12、我国有哪五大名泉?

第一泉:中泠泉,亦名南泠(零)水,在江西镇江金山以西,位于长江江中心(今在长江南岸)。第二泉:惠泉,在今江苏无锡郊外惠山白石坞的寄畅园内。第三泉:观音泉,在今江苏苏州虎丘石观音殿后。第四泉:虎跑泉,在今浙江杭州虎跑山滴翠崖前。第五泉:趵突泉,在今山东济南。

13、北京的“天下第一泉”在哪?

北京玉泉山的“玉泉”被清代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泉。

14、你知道紫砂陶壶的鼻祖供春吗?

今知有明文记载的第一个制造紫砂茶壶的是宜兴金沙寺的一位僧人,但已不知其名。有姓名流传下来的第一位制壶专家是龚春,又叫供春,明代人。他原是参政吴颐山的家童,曾在宜兴金沙寺伺候主人读书,闲时他在寺内看到老和尚终日炼土,制成茶壶,日久天长他偷偷地在老和尚那里学得制壶绝技,以后即以制壶为业。所制之壶温雅大方,质薄而坚,有“供春之壶,盛于美玉”的美誉。

15、你知道制壶圣手时大彬吗?

明代制壶能手有时大彬、李大仲芳、徐大友泉,时称“三大”,其中尤以时大彬之名最盛。时大彬,号少山,宜兴人。当时有诗句赞扬他:“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他的著名作品有僧帽壶、葵瓣壶、调砂提梁壶等。64、什么是曼生壶?曼生壶是由文人题刻的一种紫砂壶。最早是由清代杨彭年制壶、陈鸿寿在壶上刻诗句铭文,他们的作品被称为“曼生壶”。

16、什么是孟臣壶和若琛杯?

它们是泡工夫茶的专用茶具。“孟臣壶”是明代宜兴制陶师惠孟臣所制,小巧精美,称为孟臣壶。“若琛杯”也来自人名,但何时何地人已不知。

17、唐代诗人卢仝(tong)的《七碗茶诗》内容是什么?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18、“茶墨俱香”的典故是怎样来的?

北宋文学家、诗人、书画家苏东坡,在一次斗茶比赛中得“白茶第一”。史学家司马光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君何以爱此二物?”苏东坡回答:“奇茶妙墨俱香。”“茶墨俱香”遂被后人传为美谈。68、“茶”在英语中为何写成“TEA”?是从福建话“茶”字的念法而产生的。

19、中国茶德是什么?

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

20、何谓“茶人精神”?

“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它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引申过来。

21、什么是“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是一种群众性的茶会形式,受到欢迎和推广。是一种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饮茶的全体参与式茶会。以茶会友,可结合各种队会或主题开展活动,有益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交流感情,活跃身心。

22、茶被人利用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药用、食用、饮用。其中,饮用又分为唐煮、宋点、明泡三个阶段。

23、你知道少数民族饮茶的习俗吗?

我国民族众多,饮茶习俗各异。如蒙族喝盐巴茶;藏族喝酥油茶;维吾尔族喝奶茶和香茶;湖南桃源民间流传擂茶习俗;傣族饮竹筒茶;福建广东民间喜饮乌龙茶等等。

24、你知道乾隆皇帝封御茶树的故事吗?

传说,乾隆下江南时,一日来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一乐之下,不禁也加入了采茶的行列。但是当他刚采一把茶叶时,忽闻太监来报,称太后有病,要他速回。乾隆很着急,就将所采茶叶往口袋中一塞后,赶回宫中。其实,太后得的并非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肝火上升,今见皇儿回宫,还随身带来一阵清香。一问,原来是皇帝兜里的一把茶叶。冲泡后给太后喝下,胃舒服了,肝火也下降了,眼目一清亮,不觉大喜。乾隆见太后如此高兴,就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18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因此,这18棵茶树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茶树的珍品。

25、你知道乌龙茶的故事吗?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福建安溪深山住有一位猎户,名胡良。一日胡良打猎后回家,烈日当空,他怕猎物暴晒,就随手摘下一些带叶的树枝遮在上面。回家后,他发现家中与以往不同,满室清香扑鼻。于是他就到处寻找,发现清香就来自这些树叶。他用树叶泡水后饮下,精神大振。他不顾夜色将临,立即又返回山中,将这些树枝摘了一大捆带回家,但煮后再饮,发现味道已大不如前,唯苦涩而已。他细心揣摩,终于发现了这种树叶要晒晾加工后才有清香,由此产生了这种香茶。“胡良”当地方言读音与“乌龙”相似,乡人为纪念他,就命名此茶为“乌龙”茶。

漂流在外 发表于 2009-12-2 15:18:32

真是长知识啊。学习了。

健哥 发表于 2009-12-4 08:40:48

学习了,真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茶叶百问】茶文化知识25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