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津生 发表于 2010-1-6 09:01:14

政府过度干预房地产只会添乱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政府干预实际上是一个涉及面很广、错综复杂的决策过程(或者说是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过程)。正确的决策必须以充分可靠的信息为依据。但由于这种信息是在无数分散的个体行为者之间发生和传递,政府很难完全占有,加之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加了政府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分析处理的难度。此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并必然对市场经济的运作产生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2006年,政府在鼓励或强制的要求市场供给大量的低价位的普通住房,并试图用此来控制土地资源的消耗量和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改善问题,并出台了“90/70政策”。但香港等地的多年实践证明:小户型不是靠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形成的供给,而是靠市场中的高价格在竞争中自然形成的结果。2006、2007年的楼市调控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正确的决策往往需要决策者具备很高的素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必须基于对市场运行状况的准确判断,制定调控政策,采取必要手段,这在实践中是有相当难度的。即使判断准确,政策工具选择和搭配适当,干预力度的把握也是很难控制的。而干预不足与干预过度,均会造成“政府失灵”。而现实中,由于中国特有的公务员选拔培养体制,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官员,很多并不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企业经营的基本经验,缺乏起码的依法行政决策素质和能力,这必然严重影响政府干预的效率和效果。


   国外有一句名言:政府要干预市场,首先要被法律“干预”。意思就是说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也会出现“市场失灵”之外的“政府失灵”。正因为政府的干预存在着上述天然的缺陷,所以让政府干预成为替代市场的主导力量,其结果只能导致“政府失灵”,用“失灵的政府”去干预“失灵的市场”必然是败上加败,使失灵的市场进一步失灵。2007、2008、2009政府过度干预带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乱象已是不争的事实!



   首要的问题是要大幅而持续地减少或弱化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机制的过度干预,尤其是要促使政府专注与政府本应大有所为公共物品领域,而从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私人物品领域尽早撤出,过多过强的政府干预将会使中国正处在关键发育期的中国市场机制受到损害,不利于中国市场的健康成长。



   2009中国房价持续上扬,引起了社会各层各界的普遍关注。普通市民们几乎都在对此议论纷纷并充满怨言,希望中央政府重拳“打击”、“治理”房价;各类媒体也在尽力炒作“暴涨”、“崩盘”、“地王”,竭力在中国房价这一热点问题上推波助澜和寻找卖点;各级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也纷纷登台亮相和跃跃欲试,似乎可以对中国房价“一抓就灵”、“纲举目张”。概而言之,似乎社会各层各界都在呼吁政府尽快出面强力干预价位过高和持续上升的中国房价。因此,2009年底形成了中国的“政策月”。



  房屋不仅是居民必需的耐用消费品,而且更是可供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既然是商品房,其市场价格就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和供求规律调节,并表现为持续性的价格波动。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供求平衡则价格稳定,这是合乎经济学常理,也是常识。商品供求关系不是供不应求,就是供过于求。就商品房而言,长期而持续的价格上扬则是市场需求过旺而强力向上拉动的价格现象。政府对房地产的干预也会在短期内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给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和时间。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不能用市场竞争的方式来配置资源和形成价格,那么这个价格就无法引导和形成有自我激励机制的供求平衡条件,也不可能形成合理的市场消费观念,会必然的破坏市场自我调节作用。



  中国经济长期而持续的高速增长已达30年之多,经济增长既靠需求拉动并必定表现为需求扩张而引起的价格上扬现象;中国人口长期而持续的增长膨胀且惯性很强,人人需要有最基本的住房;中国人均土地远低于国际平均值且日益减少,地价构成建房的重要成本;建房所需的各类资源都具有显著的稀缺性,这些资源的价格也再不断上涨;住房不仅是生活消费的必需品,而且还是可供保值增值的投资品;中产阶层的逐步形成和逐渐扩大,对住房改善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富裕农民要在城里购房;没有住房的市民想购房,有住房的市民想购房保值增值;新的结婚高峰需要有住房;农民工要有大量出租房屋,┅┅我们还能够找出很多原因说明城市住房需求强劲,导致了中国房价的大幅上扬。住房需求对房价向上拉动,还将会在未来长时期发挥作用,中国房价还将会长期持续上扬。



  房价上涨的首要和主导因素,仍然是市场需求力量。人们预期着日趋增强的住房需求,就会预期房价将会上涨,当人们普遍认为房价将会上涨时,房价肯定就会上涨,这是理性预期的力量,房价一旦进入了上涨的轨道,短期内房价就不可能发生逆转。



  房价持续上扬是世界各国经济快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普适现象,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所提供的自由交易和自由选择机制,才释放了被计划经济所长期压抑的各种潜在能量,并优化了各类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表现为物品和服务的产出与供给能力大幅增长,从而使得包括住房条件在内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而持续的提升。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发展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建构起完善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体系。政府本应首先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公共秩序、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而不应该热衷于介入诸如房价等私人物品或服务领域,否则就会发生政府职能的空位和错位,该做的事情没有去做,做的确是市场、企业应该做的事情。



  政府天生具有干预控制的内生本能和强烈偏好(住建部、国土部今年表现的就很出彩,一些刚刚退下来的高官说出的话就很雷人),也叫“干预情结”。政府特别喜欢以百姓或媒体提供的干预为借口,对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进行干预。目前之所以会出现政府过度干预的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对计划经济的依赖性,或称之为对市场价格机制的不适应性。中国计划经济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力量过于强大,深度化地剥夺了人们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自由选择权利,政府干预力量的每一点扩张和增长,都是公民和厂商自由选择权利的压缩和减少。2010年,不要再继续呼吁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经济下的房价,否则,中国经济和中国房地产的前景会很惨很惨!

   当前中国房地产业面临的主要倾向不是市场过度,而是政府过度干预所导致的市场关系的扭曲。未来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基本方向,首先应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运用价格杠杆调节住房分配,逐步满足中高收入阶层不断提高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其次是合理划分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边界,合理匹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根据公共财力提供的可能性,优化各项建设支出结构,增加公有廉租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廉租住房制度操作程序,满足低收入阶层合理的基本住房需求。



   不是不要干预,不是不要调控。只是不要过度干预,不要添乱!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一再证明,经济发展更多的不是政府“管”出来的,而是中央政府给地方政策“放”出来的!张维迎先生说过,“如果我们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念,制造越来越多的政府干预,中国的未来就面临着曲折和危险。”“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富人和特权阶层,而是穷人和普通人。”

王小亮 发表于 2010-1-6 09:08:41

这又是哪个专家说的?

快乐晓生 发表于 2010-1-6 09:13:13

癞蛤蟆专家吧,为了某种利益可以不要脸的

honghh7755 发表于 2010-1-6 10:13:27

估计是房地产商雇的枪手写的

最初 发表于 2010-1-6 11:38:40

lz纯粹白痴,250

飞翔的鹰 发表于 2010-1-6 21:31:35

有点儿不识数!

山姆大叔 发表于 2010-3-24 17:35:12

魏京
生 ? 什么时候放出来的?

陈宇 发表于 2010-3-24 18:00:15

兰州烧饼

红蜡烛 发表于 2010-3-24 18:36:06

太长了,

几何 发表于 2010-3-24 19:23:19

欠扁,,拉出来把他毙了都不过余。。这专家是哪里跑出来的物件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府过度干预房地产只会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