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健强:业界绝对老大 建立同盟获利惊人
http://www.hbjjrb.com/Tyu/UploadFiles_3464/200803/20080303170409596.jpg反赌三波过后,从球员、俱乐部老板、地方足协官员,到教练、足协高中层,中国足坛的假赌黑拼盘只剩下最后一块——裁判。
说到足坛的“黑”,第一反应就是“黑哨”。公众对中国足球执法者形成如此的印象,一点也不冤枉。早在8年前,阎世铎在处理“龚建平事件”期间,曾召集几乎所有的裁判,让大家交出自己的受贿款。结果让“阎王”吓一跳,这些执法每场各级联赛的裁判们,竟然没几个“净身”的。但当时的“阎王”越权“法外开恩”,姑息了他们。而这次,曾主管裁判派遣的张健强落网,一支这么“黑”的执法队伍,成为本次反赌风暴的被执法对象,也就不足奇怪了。
裁判江湖,绝对老大
张健强被抓,中国足坛的“黑哨群体”不禁颤抖。一旦“强哥”在与专案组民警的“面对面”中交待出问题,必然将“黑哨群体”推向公众的眼前。张健强管理裁判时,裁判员还没有被纳入技术部,当时几乎是由他专职管理裁判,独揽权力之下,“黑幕”必然震惊天下。阎世铎8年前没有完成的重任,很有可能由“强哥”亲自完成。
职业化以来,中国足协有着四大金刚,他们都是内部业务能力最强的干部,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权威。四人分别是:郎效农、张健强、冯建明和杨一民。虽然只有杨一民后来被提拔成足协副主席,但和南勇同岁的张健强,业务能力比他还高,加上性格上的倔强和太强的控制欲,足协的历任领导都与“强哥”不和。无论是在裁判委员会还是在女子部,张健强都不容他人插手更多的业务,核心都由他一人掌握。
南勇曾经想控制裁判的委派权,但是张健强不让。后来,无论是南勇还是杨一民成为他的顶头上司,相互之间的关系都非常不好。只是碍于张健强的业务能力,足协高层才没有把其降职成普通工作人员。在他担任裁判委员会时,一手遮天,只对张吉龙负责。调至女子部主任后,硬是让该部副主任蔚少辉“靠边站”,后者不得不去担任男女足国家队热身赛的总协调,空挂女子部副主任的职务。
这样强硬的性格和空前的控制欲,让张健强在裁判界有着更高的控制权。知情者回忆,“那时候,强哥(张健强)真的是绝对的老大,没有一个裁判敢在他面前如何如何,否则,你就别想执法顶级联赛。谁都知道执法甲A要比执法甲B和乙级的利益多,所以,大家都服他。”
张健强的这种强势,还来自于他在亚足联的地位。在张健强担任亚足联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中国队在亚洲比赛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极差,尤其是郝海东等人的吐痰行为,让亚足联官员一看到中国队就没好脸色。后来,在“强哥”的公关下,情况才得以好转。
利用自己在亚足联担任裁委会副主任的方便,亚洲各国裁判在执法中国队的比赛时,不再存有之前坏的印象,的确是张吉龙和张健强的功劳。后来,亚洲其他国家的队伍参加比赛时,其足协官员甚至也想找张健强,希望他“示意”裁判不要太照顾对方。一时间,“强哥”的权势在亚洲足坛和中国足坛呼风唤雨,成为裁判江湖绝对的老大。
攻守同盟,惊人财富
据悉,在张健强掌管裁判的那些年中,他和裁判员建立了无数牢固不可破的攻守同盟。利用这样的关系,每年在夺冠和保级军团中,获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按照平均每年14家顶级俱乐部,每家俱乐部每年用于裁判员的“专项资金”以平均80万计算,一年的总费用就是1120万。每年执法顶级联赛的主裁判大约40人,助理裁判大约60人,平均每人超过11万。
实际上,主裁判获利最多,几乎每个主裁判每年都会向裁委会领导进贡,相关领导的获利肯定在100万以上。即使后来不直接管裁判员了,但“强哥”的关系仍在,所以,张健强的问题和2002年时的黑哨事件有关,但肯定不仅仅局限在那时候。即使当年青岛颐中海牛保级,张健强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足协对于主管裁判人员的选拔向来剑拔弩张。在谁主管裁判以及谁来具体负责裁判的问题上,数次闹得不可开交,夸张的时候差点拳脚相向。南勇在2009年1月19日上台后,曾经想改革裁判的管理,成立“裁判部”,委派“自己人”担任裁判部的主任。足协高层都对这个提案拍了桌子,但最终,在南勇“失踪”之前,“裁判部”仍未成立。
作为曾经的掌管者,张健强比其他人更熟知内情。他若交代出问题,足以摧毁整个“黑哨群体”,让执法职业联赛的裁判员不得不重新洗牌。 从头再来! 水到底有多深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