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重要 发表于 2010-2-10 09:23:52

中国的弹道导弹的强大

作为整个受阅方队中的“压轴”巨阵的是有着“大国佩剑”之称的DF-31A洲际弹道导弹。

DF-31A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主要依靠车载方式进行机动,既灵活又能提升生存率。其最大射程13000千米,可以在中国内陆腹地发射直接攻击美国本土及欧洲全境,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据哟强大的威慑力。导弹的战斗载荷在1050-1750千克之间,弹头为1枚100万吨当量核弹头或3-5枚9万吨当量核弹头。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加中国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有较高的命中精度,机动发射的导弹的命中圆周偏差半径在100-200米之间。最令西方感到不安的是,DF-31A的弹头内装配一种特殊动力装置,能使弹头在重新进入大气层后靠矢量喷射技术进行变轨,躲避前来拦截的反导导弹。

2009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的《人民子弟兵》栏目播出的《神剑倚天啸长空》中,首次公开了DF-31A突防装置的一些细节。在军事频道曝光的DF-31A德操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速诱饵”和“再入诱饵”等字样。诱饵一般俗称假弹头,诱饵技术可使弹头在中段飞行和再入大气时,由突防舱施放大量假弹头,使敌方真假难分,加大目标特征信号的信息流量,消耗敌方信息处理系统功能,延长决策时间,使真弹头突破反导系统。“有速诱饵”是一种轻质材料制成的诱饵,一般为采用金属化塑料薄膜或金属丝制造的锥体或球体,释放至真空环境后利用内部残存的气体迅速膨胀成型,金属材料可反射多个波段的雷达波,使诱饵模拟真弹头的雷达反射特征,迷惑地面反导雷达。“有速”指的是诱饵释放时与弹头有一定的相对速度。由于在中段惯性飞行阶段,“有速诱饵”与弹头之间的距离按初始相对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此“有速诱饵”会逐渐远离弹头。导弹突防舱放出“有速诱饵”的主要目的是在导弹中段飞行早期迷惑对手的地基预警雷达,在其视场内造成大量点目标,增加其识别负担。“有速诱饵”的特点是质量小(一般为一至几千克)、体积小、数量大(通常有十几个到几十个之多)、易制和价廉等。而“再入诱饵”是导弹突防舱在再次进入到大气层时放出的一种重诱饵。一般而言,“再入诱饵”越重其弹道系数(质阻比)、摆动特性、尾迹特征等就越像真弹头,其掩护弹头的时间就越长。“再入诱饵”比“有速诱饵”重的多,每个质量约10千克以上,由于导弹突防舱内空间和载荷都很有限,因此导弹携带的“再入诱饵”的数量不会很多。通常“再入诱饵”由钛基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在成型后折叠起来放进突防舱内。再入时被气动加热到相变温度,利用形状记忆效应恢复原来的形状。此外,为防止敌方的防御系统识别出弹头与诱饵间的比较明显的区别,DF-31A放出的各种诱饵也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敌方的防御系统只可能知道弹头的基本特征,而不知道其准确的特征,诱饵与弹头间、诱饵彼此间的轻微不同可以阻止敌方的防御系统将DF-31A得真弹头当作一个与众不同的目标而捕获它。


核力量还是绝对武器,是国家大国地位的象征和保证。有了核力量后才有了威慑这个概念。DF-31A则是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佩剑在未来作战中担负着遏制战争威胁、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

快乐晓生 发表于 2010-2-10 09:25:51

别发了,看不到。。

雪莲 发表于 2010-2-10 19:44:09

回 1楼(快乐晓生) 的帖子

可以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弹道导弹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