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学生本可以相处的很好!
老师与学生本可以想处的很好,可全被所谓的“抓成绩,要成绩”给伤害了。我们可以认清:成绩固然重要,可抢时间,加时间,挤学生这是要成绩的最好方法吗?
早上加了一节晨读(早自习),中午加了两节午休(午自习),下午加了一节活动课(晚自习)。再加上正常的七节课,共11节课。这是一名初中生应该承受的吗?
如果你是一个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你可以“坚持住”吗?
如果你“坚持不住”你又会做什么?
国家的政策是好的,甚至教育局的政策条文也是好的。(学校要开展五四,开展运动会,开展二十一活动,开展冬季长跑,开展活动课,开展各种对抗比赛,开展艺术小组等)。可又有哪所学校开全了。
可以负责任说,如果上述活动一切在按部就班的开展,那么老师与学生就一定会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开展活动中老师就可以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会和老师拉近距离,有了这些前提上课还会成为"困难"吗?没有了"困难"上课的高效率自然会高,学生的成绩会差吗?
我个人认为会比不开展活动,抢时间,加时间,挤学生。成绩要好!
注: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学生亦需要了解老师。即:老师需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要看到老师的多才多艺. 只要还是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师生关系就很难和谐。 同情老师!同情学生!有谁来写一篇“救救孩子们!救救老师们!”吧。 什么意思
老师和学生相处得本来就很好 反正问题不在老师身上 “想处”、“相处”,老师,先把错字改改,容易引起歧义 高考、升学、排名、绩效给折腾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