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原动力在哪里?看完后冷汗直流 庆幸自己还没买房
中国楼市的全面回暖触动了所有人的敏感神经,许多沉寂多年的年轻白领终于按捺不住“安居才能乐业”的冲动,不惜倾其所有、负债累累也要拥有一套住房。或许在他们眼中,房价真的“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成为房奴是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殊不知,此背水一战的心态极有可能在未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灭顶之灾。我之所以这样说绝非危言耸听。在我看来,如果2006年以前你贷巨资买房还可以理解,因为那时的经济尚属景气,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你仍旧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且付出了更加高昂的代价),那么此种错误是不可原谅的,无异于自掘坟墓。我通过数年观察,发现中国民众普遍欠缺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种特质与受教育程度,如学历、专业等似乎并无太大关联。每当我善意提醒身边的白领朋友警惕地产泡沫时,他们总会援引一些“知名专家”的看法来反驳我,诸如“人多地少”、“刚性需求”、“城市化”之类。其实,我猜测他们并没有对这些专家观点进行过认真细致的推敲和分析,相信他们,仅仅因为他们是专家,是权威;抑或自己本来早就打算买房了,只是需要找些理由给自己一种心理慰藉,而所谓的专家看法正迎合了这种内心的诉求?
我不敢全盘否定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他们之中确有许多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但也不乏仗义执言之士。人人均有发表见解的权利,因此无论这些专家学者替房产商造势也好,“说真话”也好,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拥有独立的主见,不能总指望让别人代替自己思考,直接告诉你答案。市场经济的精髓就在于买卖公平。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对你的钱负责。永远不要指望吃亏之后,到万科售楼处给王石送一个花圈能解决任何问题,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房价真的会永远上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最好先弄明白为什么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房价会取得惊天涨幅。为什么这件事没有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
房价上涨的原动力在哪里?
有人说是“温州炒房团”集体炒作的结果。您不妨思考一下其合理性:温州经济占全国GDP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他们真有这样的实力翻云覆雨,让上海、北京、深圳的房价在5年里翻10倍吗?即使他们真有如此大的能量,为什么不早点动手?毕竟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为何在1990年代无所作为?温州人可并不是 21世纪才在地球上出现的。对此,您一定会联想到国家政策出台的时机。的确,2003年8月3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18 号文,首次明确了房地产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并被看作房地产市场化的引擎。诚然,这是点燃此次楼市繁荣的第一把火,但仍然不是深层次原因。我可以大胆断言,如果把这样的政策放在1990年代,绝不会发挥如此“出色”的功效。
实际上,楼市疯狂上涨的最大推动力,不在国内,而在美国。如果您平时留意国际财经,那么当得知“中国加入WTO”、“格林斯潘将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降至 1%的历史低位”这两件事同时发生的时候,就应该马上买房。当中国在2005年7月宣布允许人民币在央行干预下维持小幅升值时,就应该明白房价还会继续上涨!这个中有何奥秘呢?
认真观察一下同期世界各地楼市的表现,可以发现除中国之外,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房地产市场均出现了30年来罕见的大幅上涨,虽然和我们相比仍然极为逊色。股市也是一派繁荣胜景。不难看出这是一波世界性行情,已经加入WTO的中国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其幕后推手是谁?答案是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2001年,由于担心美国纳斯达克泡沫崩盘之后引发经济衰退,格林斯潘实行了长达5年的低利率政策,并于2003年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只有1%,达到战后最低水平。长时间的低利率使得信贷水平极度宽松,制造出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如果说中国是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的话,那么毫不夸张的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通胀出口国。由于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过量发行的美元不仅直接推高了美国房价,而且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地(即热钱)。作为“金砖四国”中发展速度最令人惊羡的中国,当然是热钱竞相追逐的对象。中国从21世纪初开始外汇储备就急剧增加,除出口盈余之外,最大的“贡献”就来自国际热钱(主要是美国)。2005 年之前,人民币始终采取盯住美元的策略。此时美元已经在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下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又与美元挂钩,这使得人民币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被严重低估。在西方国家眼里,那时中国的房子实在是太便宜了!(但这只对外国人而言,当时的房价相对我国普通百姓的收入并不便宜)2005年7月,中国央行宣布开始实施人民币“渐进升值”政策,这立即点燃了海外热钱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这个“渐进升值”政策简直就是为海外热钱流入量身定制的!这意味着你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存在银行里什么也不做,每年也可以坐拥5%的利息和7%左右的升值利润。自此热钱加速流入,但12%的年利润率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因此他们试图涌入资本市场追求更高的回报率。中国不像美国,我们的投资渠道极为有限,只有股市和楼市。2003年,由于股市正值大熊市,而同年又恰逢18号文出台,楼市想不涨都难了。
虽然很多主流经济学家不太认可(主要是新凯恩斯主义者),但我一直坚信,资产价格(股市与房市)快速上涨本身也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方式,虽然它们从未被统计在CPI中。这或许就是格林斯潘从2001年至2005年长期奉行低利率的原因,因为期间虽然房市异常火爆,但CPI一直保持在低位。如果按照奥地利学派,通货膨胀永远只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说法,那么可以认定,钱太多了才是导致资产价格上涨的唯一原因。从2001年到2008年,我国多增了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算按照1:7的汇价,为了兑换这些流入的美元,我们也最少多印发了14万亿元的人民币!其实不难发现,这段时间所有的物价都在上涨,只不过楼市的上涨最为疯狂,因为它是中国比较稀缺的投资品。热钱深知,政府取消了老百姓的福利分房之后,房价再高,中国百姓也得买单。其实出现这种状况的不只是楼市,当时国际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叫“买中国”。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需要什么,我们就炒高什么。明白为什么大宗商品暴涨吗?为什么铁矿石谈判每年均以供方大幅提价告终吗?就是因为中国需要。卖家明白:再贵,你也得买!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绑架。 看不明白,我觉得上涨的动力是ZF,都是ZF造成的 已经买房的肯定是赚了,但是没买房的可就不同了!
指望房价大幅下降是不可能的! 看不懂那些理论东西,不明白有什么好庆幸的,几年前买了房都赚了,现在房贵了,也都谨慎了。 以前买了两套房子的,现在卖了一所的,都赚了。如果只买了一套,现在还住着的,只能说是少花了。 理解比并支持 银行就是源动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