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是夜空一道美丽的星光(朱芳)
每当夜空降临,卧在床上准备就寝时,我看着满天星光就会倍加怀念逝去的爷爷奶奶,仿佛两位老人已经化作天上的星辰,时刻关注着子孙们的成长。爷爷奶奶都是1926年出生的,两人的生日只差一天,不知是巧合还是先人所追求的门当户对。爷爷出生在地主家庭,曾经念过私塾,解放前就开始教书,直到1982年离休,在同龄人里应该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奶奶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学,一直在家相夫教子、务农劳作,直到去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爷爷喜好安静,坐在屋里有报纸为伴可以度过一天;奶奶喜好热闹,每天接待串门的邻居乐此不彼。爷爷是慢性子,凡事都会认真仔细的做好;奶奶是急性子,做事向来风风火火、紧张有序。爷爷身高1米70多,是学校的篮球中锋;奶奶1米50不到,是锅台边的厨艺能手。在我们这些后人眼里,两位家庭背景、文化、性格等方面差异悬殊的老人,能相濡以沫携手共度60多个春秋简直是奇迹。放在今日的80后、90后的小夫妻、小情侣身上,恐怕每天都要针尖对麦芒不得安宁了。
奇迹的发生总会有缘由,两位老人不会用华丽的辞藻来解释彼此的感情,更多的缘由只能我们用心来体会。爷爷是家里的顶梁柱,却不是当家人,因为他注重事业多余家庭,他把更多的心血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家庭的照顾就是每月如数上缴自己的工资。奶奶没有文化没有收入,却掌管家中财政大权,先后教育抚养了三子一女、五个孙子一个孙女。爷爷总是说奶奶辛苦,自己一个人拉扯孩子、照顾老人,家里家外的活都要自己干;奶奶总是讲爷爷不容易,一个人在外面当老师,学生怎么教育、同事间如何相处、领导满意不满意都要自己来解决,处理不好就会惹麻烦。虽然困难重重,爷爷奶奶还是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互相扶持的度过了一辈子,成为邻里、同事间交口称赞的“老好人”。爷爷是文 革时期少有的不被批判的老师,因为他友善;爷爷获得的奖章、奖状总是锁在柜子里,因为他谦虚;爷爷经常被60多岁的学生问好,因为他温和。奶奶总是邻里纠纷的调解员,因为她公正;奶奶16岁就过门与长辈从没红过脸,因为她孝顺;奶奶是当家人又是知心人,因为她慈爱。
对爱情和家庭,爷爷奶奶用行动作出了最佳的诠释,对做事和做人,耳濡目染让我更是感受颇多。“谢谢”是记忆中我学会的第一个词语,食物欠缺的年代,哪个大爷大妈给点馒头、给块糖,奶奶都会提醒我双手抱拳说声“谢谢”,我知道了感恩;上学时遇到了难题,爷爷都会鼓励我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我懂得了思考;与同学有了约定和出行计划,奶奶总是提醒我早去点别迟到,我记住了守信;工作时,思想上的稍微放松都会被爷爷发现并予以纠正,我学会了敬业;结婚后,爷爷奶奶共同来教育我要努力工作,照顾好爱人和孩子,我明白这是责任。
怀念是夜空一道美丽的星光,记忆被星光串成了一条璀璨的项链,挂在天上、记在心中。我将亲人逝去的悲痛化作前进的动力,将怀念化作黑暗中照耀前方的灯光,踏踏实实做事,真真正正做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