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发表于 2010-5-12 21:56:47

中国楼市调控恐被“架空”

被视作中国新一轮楼市调控高潮的、上月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十条”,周二迎来了它的第一张成绩单。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7.3%,涨幅创下纪录,其中,90平米及以下的新建商品住宅(因为符合“适度住房消费”而最受官方鼓励),价格上涨幅度更是达到22.4%。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和“国十条”出台后市场一片看跌背道而驰的是,上述两个数字与3月份比较,不仅未跌,反而分别上涨约1.5%。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数据,还是中国国家统计局以现有的“和谐数据统计法”计算出来的。而就在几天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南开大学就坦然承认,现行的房价数据统计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掩盖了房价的差异性、波动性,国家统计局考虑在这两方面进行改进”。

即便撇开其可信度不谈,最新的房价数据还是会让中国的决策者们感到甚为尴尬。究竟是什么使得中国这些大中城市的房价在如此严厉的调控中不降反升?

关键的原因,是最高层力推的这一轮调控,正在遭遇地方政府、甚至包括像住房建设部这样的主要执行部门的“软磨硬抗”。人们期望中的与“国十条”配套的实施细则,甚至是一些基本的界定标准,至今还“如抱琵琶半遮面”。

比方说,5月7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称,住建部和央行、银监会“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二套房”这个关键概念尚未有清晰界定,针对它的整治措施自然难以落实。同样,“国十条”要求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采取一系列打压措施。但该部门至今没有给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界定标准,也没有公布哪些城市出现“过高过快”,应属于被打击地区。

再者,“国十条”规定,“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但对什么是“哄抬房价、捂盘惜售”,也未有清晰界定标准,而人们至今也没有看见住建部对任何一个开发商动过真刀真枪。

“国十条”中普遍被视作打击炒房者最有效的一条——“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也就是房地产特别税和收益税),至今不见踪影。“国十条”对开发商最有效的制约手段——对后者进行土地增值税的“重点清算和稽查”,也停留在一句口号。

而比中央政府部门更暧昧的,则是地方政府。对于许多因超大规模基建而背上巨额债务的地方政府而言,房价下跌预期可能导致房市成交量剧烈下降,从而影响当地的总体经济增长,而高度依赖土地的地方财政更可能因为新政而入不敷出。因此,许多地方政府迟迟不肯出台配合“国十条”的实施细则,在观望中等待着这股调控之风风力减弱。

比如,几天前,深圳的楼市新政在出台前临时变卦,开发商最担心的“一户一房”限购令在最后一刻被取消。南京市政府则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为出台更温和的实施细则造势,宣称调控已初显效果,4月下半月“新开楼盘实际成交价格出现10%至20%降幅”。而国家统计局周二的数据表明,南京市新建90平方米及以下商品住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5.1%。

综上所述,此轮调控尚未跳出雷声大、雨点小的“空调”旧窋,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就已经开始上演利益博弈。若不想继续失信于民,中央政府的矛头恐怕就应当不仅仅是指向开发商们了。

铁马金戈 发表于 2010-5-13 07:30:44

架空、架空、哎……中国楼市啊……

最初 发表于 2010-5-13 07:40:58

绝不可能,更加严厉的政策在后面,否则政府将失去公信力!

dhendhen 发表于 2010-5-13 08:38:41

现在对房地产的过快增加的调控似乎已经见了成效,但是另外一个巨大的危险已经若隐若现的出来了。最近,一条新闻,让不再震惊的人们再一次的震惊了。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花费了60亿的人民币准备建设一个新城,结果不但没有建成,60亿还打了水漂,变成烂尾楼和鬼城。60亿,有人说不多,中国三公消费,就1万亿,这点小钱算得了什么。或许算不上什么,但是这个县城的总体财力才有3000万元,也就说,清水县不吃不喝200年,才能将现在的欠债,全部还清。200年,一个强大元帝国,也不过90年的国运;一个民国到现在还不到100年,这些官员们一高兴就花掉了200年的子孙财富。在这件事情下,我们看到,许多问题已经通过这个边远地区的小地方,逐渐的显现出来。如果整个中国都是这个德行的呢?那么现在的风光,带来将不仅仅是荣耀,应该更多的是警惕,更多的是悲凉和恐惧!

dhendhen 发表于 2010-5-13 08:42:14

如果是那样,我们对得起,今后的子孙吗?200年后,当那个边缘的小城还清了债务的时候,不知道当时的人们,是该哭,还是该笑?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债务啊,使十几代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古人云“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的好坏,政策的好坏,最低层的人感受的是最清楚的!不用专家教授精英学者,听一听普通老百姓的实在话,所有的问题都摆在那里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楼市调控恐被“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