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雷人的英文标识__转贴给爱好英语的人们
在日语中把世博会称作“万博”,大概是“万国博览会”的意思。走过世博上南路出入口附近的参展国国旗阵,那迎风猎猎作响的各国国旗,还真有点“万国”的感觉。http://static6.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1957255&690 中国办世界性的活动最讲究脸面,喜欢竭尽全力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四方来客,容不得任何坍台丢脸的事儿。于是乎才有了禁止上海市民穿睡衣上街,发动群众消灭沪上街头雷人英语标识等“运动”。 尤其是后者,我倒认为极有必要,因为满世界跑跑,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街头有如此多的雷人英语标识,看得外国人一头雾水,看得中国人啼笑皆非。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国外主流媒体也以“上海市政府发起消灭雷人英语活动迎接世博会”为主题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和肯定。据报章记载,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都市,上海街头被搜索出来的雷人英语还真不少,就拿被网友评为“最雷人英语”前三名的例子来说:其雷人的程度用语言很难表达:小心溺水”被翻译成”Careful drowning”、“数码冲印”被翻译成”The numerical code flushes India”以及“团市委书记”更是被翻译成”Regiment city wei secretary”。个人认为第二名“数码冲印”最为“幽默”,居然把“冲印”翻成了“(用水)冲洗一下印度”,其无厘头的程度连周星驰也自叹不如。(网络图片:雷人英语集锦)http://img5.pcpop.com/ArticleImages/500x375/1/1548/001548619.jpg 经过这次“雷人英语大搜索”的活动,上海街头的英语标识水准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至少在世博园区内我没有看到一处令人产生歧义或者无法理解的英文标识。然而我还是高兴的有些太早,那天晚上刚出上南路出口大门,没走几步,迎面就看到一张便民的指引标识,差点把我雷倒:(P3)http://static13.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176ed5c&690 显然这是一张指引出园客流乘坐上海地铁7号线和8号线的指路牌。中文的含义就不算明了,英文更是让我啼笑皆非。把出口(Exit 或者Way Out)硬是翻成了Export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这样低级的错误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世博会最主要的出口之一,而且存在了很多天,足见铲除雷人英语这一顽疾任务之艰巨,也显现出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还有待加强。 上面那个有关“出口”的笑话,让我联想起两年前在浙江诸暨某景区看到的雷人英语标识,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http://static2.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1d25cc1&690 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1c323ab&690 上面那个“入口”和“出口”的翻译比世博会的要专业得多,至少没有把游客“出口”到国外去。不过把进和出的方向搞反了,这也是要命的错误。好在,这里外国游人罕至,问题不算太大。据说某地还有把“进口”翻成”Enter the Mouth”的,那更是“技高一筹”。 该景区其他英语标识也是错误百出,滑稽之极:http://static10.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1b3e869&690 http://static4.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1e1b8c3&690 现在把话题再转回世博会的那幅指路标识,除了把客人“出口”到国外以外,有关上海地铁的翻译个人认为也不妥。P3中把上海地铁翻成“Subway”,我认为欠妥。 中文的“地铁”一词似乎是来源于日语中的“地下鉄”。在英语种,地铁这个词本身有很多叫法。个人认为,“Subway”只是美国等少数国家对地铁的称呼,在全世界英语和其他语言中并不占主流,用“Metro”可能接受面更宽。 在地铁的老祖宗英国,地铁的正式名称被称作“Underground”(地下):http://static11.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23d2f0a&690(摄于伦敦罗素尔广场地铁站) 在英国人的口语中,地铁又被昵称为“Tube”(管子)。因为英国的地铁车辆在像管道一样的圆形隧道里穿行,连窄小的列车顶部也被设计成圆形,好跟“管子”匹配:http://static14.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167960d&690(摄于伦敦皮卡迪利广场站) 资料显示,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在欧美很多国家,地铁之所以被称作Metro,其实就是metropolitan railway的简称,字面意思就是都市里的铁路。法国巴黎地铁是在1900年开通的,最初的法文名字是“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是从英语“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译过去的,所以《英汉大词典》中指出,Metro这个单词尤指法国巴黎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地的地铁。 在斯拉夫语族的俄罗斯,地铁也被称作“Метро”,把这5个西里尔字母对应成拉丁字母也就是“Metro”。到莫斯科的第一天,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久负盛名的莫斯科地铁,出宾馆后找不到地铁站,就向路边一位老大爷问路。老人不懂英语,可我会的俄语单词又仅限“谢谢”“再见”“好”等两三个词儿,于是我灵机一动,用“俄式大舌发声法”反复说英语“Metro”这个词,(说成“麦特罗”或者“麦德龙”),老人一下子听懂了,亲自带我到地铁站,让我喜出望外,连声说“Спасибо”(谢谢)。http://static5.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22e0434&690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我发现西班牙语“地铁”也被称作“Metro”:http://static8.photo.sina.com.cn/middle/613d8269h8cd401a4a6e7&690(摄自布宜诺斯艾利斯5月广场站) 在葡萄牙语中,地铁也叫“Metrô”。如此看来,从全世界范围看,把地铁称作“Metro”还算是主流,而“Subway”更多的时候是指地下过街人行通道(美国除外)。另外插一句,Subway在美国还是一个著名快餐连锁店的名称,这几年已经进入中国,中文名译作“赛百味”。 查阅上海地铁的官方译法也是“Shanghai Metro”,上海地铁的官方网站就是http://www.shmetro.com既然上海地铁7号线、8号线被缩写成M7和M8,这个M就是Metro那里来的,所以这里同时再把地铁翻成“Subway”未免就不妥了。 Metro is the most common term for underground rapid transit systems, although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terms subway and underground are also used. Above-ground rapid transit systems that are above street level are known by names such as elevated trains (New York City), and 'L' or el (Chicago). 咱不懂英语,但那出口,翻译的也太那个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