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晓生 发表于 2010-10-10 17:05:46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宝坻一中 红烛 13602012690

  孩提时候,总想多几个玩笑的朋友,从不把宁静的小屋捧如圣地。渐渐的,心灵有了一丝丝颤动,不愿再把心音告诉周围的人们,喜欢静坐,喜欢沉思,喜欢躲进小屋子,跟兰色的日记本交朋友,拜一本本好书为老师,享受孤独,享受 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声。不知道一本好书要读上几遍才能领悟到作者的心意,第一遍你会发现这是一本好书。过了一些时候,书没有变,但读书人的心境因为经历了一些人情世故而发生了变化。重读这本书时,自然心情会是另外一种感悟。再过一些日子,年龄又有所增长,又经历了另外一些生活,人生观又有转变。再度翻开那本书时,就会觉得感悟又深了一层。所以,对于我来说,一本好书,我是不会仅看一遍的!好书不厌百回读。多年来看书成了我的一个癖好,喜欢上一位作家就恨不得把他所有的作品都收集到。中学时期曾经一度迷上了台湾作家三毛,于是她的《撒哈拉的故事》《荷西》《雨季不再来》《爱自己》等等,都成为我学习之余的精神盛宴。当然,还有那个年龄的最爱,席慕容,琼瑶,金庸,古龙等人的作品。期间,还利用寒暑假,阅读了四大名著,尤其喜爱《红楼梦》,也喜欢脂胭斋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判词。居然在一次次的品读中,记住了其中大部分诗文。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大多数读过的书籍并没有在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记,但其实他们都是潜在的。在言行中,在气质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存在于书籍与文字中。 有时候,喜欢上一本书的原因很是简单,如果是属于好友推荐书目,我是一定必看的。朋友的定义在我看来只要有相同的爱好与兴趣即可称为朋友。既然朋友说是本好书,想必肯定是本好书,我是一定不能错过的。这也许叫爱屋及乌吧。于是由此也读了好多东西,诸如王志刚的《性格决定命运》,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于丹的《论语心得》,宋丹丹的《幸福深处》,周国平的《只有一个人生》,还有《他改变了中国》,《为了让世界更美好》等等。人常讲,读人如读书。我所指的读书还有另外的一个含义,那就是“读人”。在我看来,生命中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聪明的读者,对于外表精美而内容平淡的书只会随手翻翻而弃之;而对于那些外表虽然普通却内容充实的书,却会读上千遍也不厌倦。所以,在人生这个长长的修为过程中,我们不应该错过任何一本带给我们温暖,感动,惊喜,帮助与祝福的“好书”。当然,那些不仅外表精美,而且内容又充实的"书", 当属书中精品,更应在我们的阅读范围之内了。




追寻厚重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宝坻区人民法院董海明

   在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先生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到这部作品,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这部作品陪着我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年,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偶有闲暇,我还是喜欢认真地品读几页,虽然书中描写的时代距现在已近三十年,仍能体会到书中人物平凡的生活下永不屈服、奋勇向前的升腾之气。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也深有同感,两本书中主人公的信念都一样坚韧不拔,百折不回。
   孙少平是路遥先生着重刻画的一个新时代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年形象。他在从一个辍学在家的农民到背井离乡的揽工小子再到煤矿工人的成长历程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昂扬的奋斗精神,维护着自己的尊严,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孙少平身上,体现着刻苦。他的家境艰苦,高中时,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馒头,即书上写的“非洲”。但生活上的艰苦,并没有使他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个衣着不合体的高个学生,是精神上的富翁。读书,在拓展他知识面的同时,也使他树立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在揽工的困苦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读书。
   在孙少平身上,体现着开拓。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哥哥孙少安通过自己的拼搏在农村打拼下一片天地,但他的目光却放得更远,为了实现人生理想,甘愿放弃了安稳的生活,走上了外出揽工的道路,在不断的突破中,寻找着自身的价值,最终成为一名煤矿工人。
   在孙少平身上,体现着本真。对待家人,从不给家中添加负担,工作之后,想法设法往家中寄钱,帮家里渡过难关。对待朋友,他和金波之间尽量为对方着想,深深地了解对方、帮助对方。对待爱情,他和田晓霞是思想领域的好伴侣,现实生活中也相互体贴,田晓霞因公殉职后,他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并把这痛苦深埋在心底。
   在孙少平身上,体现着责任。他对惠英和明明是一种责任,所以后来他回到了煤矿。至于金秀对于他的爱情,他心里清楚,这只是一种由类似兄妹感情过渡来的爱情,所以他选择了拒绝。他不会去接受这一段感情,正如他不会忘记田晓霞一样,这都是一种责任,做人的责任。
   在作者笔下,孙少平具备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所有条件,他的原则,他的责任,他对亲人朋友以及社会上的弱者和主家的态度,就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足以担当任何事情的新青年。他的身上有着太多闪耀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孙少平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孙少平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这是一本励志的书籍,路遥先生为我们讲述的不只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在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当代青年人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到孙少平的精神在闪光:《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终于成为了“兵王”,《奋斗》中的华子,虽然家境贫寒,但不甘沉沦,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闯出了一条路……
   时光荏苒,作者描写的年代渐渐远离了我们,现在的世界与书中描绘的世界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建议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都应当从孙少平的身上汲取精神的营养,塑造健康独立的人格,追寻厚重的人生,以灼热的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了生活、事业、爱情和既定目标而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壮丽的人生史诗!
  
  知识助我飞翔
  海滨街道宝鑫小区王媛媛
  
   ?在我众多的好朋友中,有一个从不与我拌嘴,却能给我带来无数快乐和知识的朋友——书。我给与了书一份痴情,书报答了我七分智慧!
   我从小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得益于我的爸爸和妈妈,年幼时我和妈妈到爸爸的部队生活,由于爸爸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读书成了他最大的嗜好,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影响了妈妈,再后来又感染了我。
   ? 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同样,我家还是我阅读的乐土,这块乐土扶我快乐地成长着——。
   金色的童年是美好的,从我懂事的那天起,书籍便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教给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做人。在部队每逢星期天,我都会一头钻进图书馆,在书籍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有时都想打个地铺在书店里住下。在我十二岁生日的那天,爸爸送了我一张借书卡,从此遇到自己喜欢的书便可以借回家来看。  
? ?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长大。我发现:书,只有书,才是我心灵的家园,书,只有书,才让我快乐地成长——
   现在我已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庭,但读书的习惯一直陪伴着我,漫步在喧闹的校园,我与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体育狂”格格不入,更与谈笑风生的“逍遥派”无缘。我只愿与书谈话,正如歌德所云“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聆听《智慧背囊》,心仿佛就是蓝天,任短小而感人的故事飘来飘去,使自己变得睿智,走进《鲁滨逊漂流记》,眼前浮现出一个人在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看到了鲁滨逊的勇敢,亲吻《繁星·春水》,体会到了诗的奥妙,在心中激荡着一朵朵智慧的浪花。读何其芳,是执著的追求;读茅盾,是精致入微的笔风;读郭沫若,是强烈的革命精神;读冰心,是轻柔的旋律……
? ?? ? 漫步书山,徜徉书海,纵横五千年,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到毛泽东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顺着时间的长河,伴着优美的方块字,我的心随着文字的脉搏在跃动,在一次次的阅历中豁然开朗。
? ?? ?我遨游书海,天南地北任我自由来往。我如清风一般掠过万水千山,长城黄河、秦岭长江,我如燕子一样,飞出美丽的家园,飞过辽阔的草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倾听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 ?? ?学校的读书生活使我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在书海中,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的灵魂得到了陶冶,我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 ??如今,那大本大本的名著像磁石般吸引我,使我如痴如醉,我把大部分的校外时间都花在其中。
? ??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便如长路漫步,可以从书中的每一页每一句每一字中寻觅出人生的启迪,我会为主人公终于得到幸福而快乐;读高尔基的《童年》,我曾为高尔基儿时艰苦挣扎而感慨……我曾和曹雪芹一起走进大观园,与林黛玉一起作诗;我还和鲁迅、巴金、莎士比亚结为知心朋友,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和三毛一起去眺望大漠星空,和徐志摩一起“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和快乐,是我有感而发的。
? ?? ?读书的日子不会无聊,不会怅惘,不会迷茫。在书中,我读到了种种神奇,读出了作者的感受,读明了人间的哲理,读懂了许多奥妙……? ??
   回顾十几年来的读书生活,不但掌握了许多的知识,而且还有许多的感悟:
    感悟一:读书就是和另外一个人的“对话”,是心灵的一趟“旅行”。 
  感悟二: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更是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也许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书中蕴涵着多么强大丰富的营养,滋补着你的精神世界,让你的知识层次得以渐渐增高。
   感悟三:捧读一本自己所喜爱的书是一种最最温馨的休息方式。并非因为缘自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才读书,只为从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感受书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感悟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书是我们最亲切的老师,也是一位充满魔法的魔术师,当你难过时,它可以开导你,当你有困难时,它可以帮助你。  
   感悟五:读书可以提高生活品位;读书可以体味生活、感悟生命,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让读书为我们进步与成功奠定基础,为开拓与拼搏注入活力……
   我坚信:读书,必将成就幸福、快乐、精彩、高尚的人生。
   
   
          读书,给我力量
            
                     进京路小学马若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使人智慧,因为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历史都是通过书来传承的,现在我们的读书机会可以说是很多,尤其是与父母小时侯相比,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发自内心的高兴。还记得第一次到图书馆的情景,干净的地面、墙上的标语还有被那琳琅满目的书籍,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真的是书籍的海洋,知识的宝库,这里没有游乐园的嘈杂,置身其中我的心也安静下来,从此我和这里结了缘,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活,每周都要和爸爸一起来这里,总是选了又选,哪一本都舍不得放下,在车上我总是迫不及待的看,弄得爸爸总提醒我注意保护眼睛。
   读安徒生童话,我会为《卖火柴小女孩》而伤心;读《木偶奇遇记》我的心被皮诺曹牵动,为他能改错而高兴;读《伊索寓言》我学会了很多的道理,空闲时,读书使我充实;疲惫时,读书使我精力充沛;困惑时,读书给我指引方向。书,象朋友一样陪伴着我,给我快乐、使我坚强。这里,就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朋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呢?是不是也因为这些而自己生闷气呢?是不是也因为这摔过书本、甚至和家长耍过脾气呢?不怕大家笑话,我原来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的人,要是作业多一些、题难一点我就不想写了,还大吵大闹过呢,可现在我却不那样了,你要问什么原因,我慢慢告诉你吧:
   是一本书改掉了我的不良习惯,这本书就是《勤学苦练的故事》,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讲的是名人的事迹,妈妈说,读读吧,看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没准对你有帮助。说实话,我开始还真不信,但慢慢的我就被吸引了:凿壁偷光的匡衡、断齑划粥的范仲淹、刺骨而学的苏秦、昼夜疾书的巴尔扎克、永不掉队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顽强的坚持学习,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范仲淹十多岁就外出求学,因为贫穷每天只吃一锅稀粥,严冬酷暑都坚持学习到深夜,终于成为有用之材;苏秦读书困倦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驱赶困意;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然坚持创作。
   朋友们,和书中的这些主人公相比,我们是不是很幸福呢?是的,我们有健康的身体,舒适的生活环境,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吃不愁,穿不愁”,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只要我们肯于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学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能把时间荒废在游戏、吃喝等事情上,始终让自己充实,有收获,走进书籍,你就会发现,你拥有一个广大的多彩的世界。
   


                                 读书的日子
                                 光大永明人寿李金萍

  从八岁开始上学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乃至结婚生子,经历了许多,也因了环境和心情的变化改变了许多,而唯一不曾改变的怕只有对书的痴迷与喜爱了。
  因为喜爱读书,宝坻图书馆阅览室便时常出现我的身影,喜欢那里的环境,那里的气氛,更喜欢那里的书。小时候就喜欢读书,那时偶然得到的几本小人书也会让我爱若珍宝,后来年龄见长,所看之书也越来越杂,从古典名著到外国文学,从武侠到言情,从历史到诗词,凡能拿到手的书都会一睹为快,只觉这些不是为了世俗的利益和好处而读的书,才真正是一种轻松悠闲的阅读。而现在,看各种杂志成了我的首选,那些精短的小文往往更能揭示人生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沉醉其中,心中便生出一种无比清凉愉悦之感,让人忘了时间,忘了一切。
  也曾有过一段远离书的日子,为了所谓的前途而殆精竭智,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找立足点,最终将自己弄得遍体鳞伤,终于在一次大病之后顿悟,觉得对幸福、成功的定义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而我不过是想把日子过得快乐充实罢了。想想,读书的日子是快乐的。于是再次投入书的海洋,远离喧闹的人群,给心灵寻一片净土。
  读书的日子,真好!

               随想
                            王海云

   “铃……”
  “是霍心蕾的家长吗?祝贺您,您的孩子被区图书馆评为08年度优秀小读者。”听到这个消息,诧异的我呆呆的、木木的有两三秒钟没反应过来。之后,我马上向图书馆的老师表示感谢。平静下来想想,让我心里着实不好意思,因为每周我都要带着女儿去借书,给人家添了许多麻烦,虽说每年交了10元的阅览费,可心里……今天,又被选上了优秀小读者,这心里更过意不去了。这不禁把我带到了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
  “妈妈,那是做什么的?”女儿那天真的声音和稚嫩的小手,把我引向了那一堆儿童图书上。原来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幼儿园为小朋友们现场办理图书借阅证。 看女儿那认真的小模样,真像一位小书痴,出于怜爱之心,当时就给她办了一张借阅证。没想到,渐渐的女儿与图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从家到图书馆这条路上,每周都有我们的影子,寒暑假就更不用说了。一路走来,一路看。冬去春来,不知不觉中已是七个春秋。
  从图画到图书;从童话到小说;从成语故事到历史典故,她都一一涉猎。且不说她的词汇量丰富了,也不说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更不用说它的习作会怎样,光是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她看来就已经很有意思啊。有爱吃蜂蜜的小熊维尼的笨拙、可爱形象,以至于提起它,女儿就笑;爱运动、写小说的小狗史努比,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女儿带到另一个世界;米老鼠的机智、乐观;小鸡索卡的幽默、搞笑,在她看来都是津津有味的。在童话的海洋里寻觅了《丑下鸭》、《海的女儿》、《野天鹅》、《莴苣姑娘》……从中分辨了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值得高兴的是从去年开始,她已经可以读整本的小说了,先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绿野先踪》,再到《鲁宾孙漂流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月球上的五星期》……。她尤其喜欢《鲁宾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她说,要是我遇到那样的情况肯定不行,早吓坏了,鲁宾孙多棒啊!从她的言谈中,我已感受到鲁宾孙在她身上所起的作用,我想,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女儿的书就没有白读。更何况连古人都说开卷有益呢!
  这些大大小小的书籍,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着女儿的心田,让她在这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中,能畅游天地。
  读书真好!

与书为伴
                                 
                                 宝坻中医院王晓丹
                                 
  鲁迅曾说“人生识字始糊涂”,而我恰恰从识字后对书发生了兴趣,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起,一路走来,书再也没有离开我,我也没有离开过书。
  刚开始时识字较少,书籍也有限,读书只限于小人书、童话书,却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世界的精彩。
  大量的阅读是在高中至大学阶段,从四大名著到《家》、《春》、《秋》,从《安娜卡列琳娜》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歌、散文、杂文······一夜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生,一个世界。看尽人间的悲欢离合,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观察世人生活百态,读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人生。
  参加工作以后,读书时间锐减,长短小说换成了杂志,短小精悍的文章同样能读出人生的真谛。图书馆优雅的环境,工作人员微笑的面庞,图书馆成了我的又一个家,在这我可以忘掉生活的琐碎,工作的烦恼,寻找心灵的净土。如今4岁的儿子也喜欢上了读书,每次来图书馆都欢呼雀跃。
  书籍是全世界人类智慧的结晶,已成为我的知己,也是我的精神食粮,已伴我走过20多个春秋,也必将伴我走够以后的漫漫人生。
  
  【本栏目稿件由宝坻区图书馆提供】

向寺 发表于 2011-4-15 09:29:0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