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热炕头(流年——我的生活记录)
2010.11.3 周三
忽然间,心底涌动起来回乡的念头。想去看看还在乡下的母亲。
这个念头于早间忽然在心底升起,一直消退不下去。坚持着等儿子放学回来,打点完他的午饭,我也匆忙扒拉了几口,就下楼打了辆三轮车直奔车站。
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有提前告知母亲。我就想在这样温暖的午后,一个人走在回乡的路上。
路程不远,来往车辆也极其方便。依赖惯了有人陪伴,依赖惯了开车回来,反而忘却了回乡其实还有这样一种简单温暖的方式。
母亲再过几日就该回到城里来过冬了,取暖的季节一到,哥哥嫂子就会将母亲接到城里,和我们一起度过漫长而寒冷的一个冬天。
前段时间,从来不生病的母亲闹了毛病。半夜呕吐腹泻,迷迷糊糊,天旋地转,在老家打了几针仍不见好转,大娘才瞒着母亲告诉了我们。母亲一贯不拿自己当回事儿,身体也还一直健朗。这次生病,她也认为过几天就会好的,却没想过自己也是七十好几的人了。在哥哥嫂子的一再坚持下,母亲被接到了城里。临上车的时候,还一直在叨念着院墙外没有收割的黄豆和白豆,还放心不下院子里油绿的大白菜,怕被毛毛虫吃掉了叶子。哥哥打趣对母亲说“吃点儿就吃点儿吧,毛毛虫也不容易啊!”
在哥哥家住了几天,母亲每天都说自己好了,想回去。我们知道她依然放心不下那些该收获了的豆子和蔬菜。母亲的小院不大,破旧的砖瓦房已经屹立了几十年,比我的年龄还要大。
就是这样的一个院落,却是母亲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年一过完春节,她就该默默地准备回乡的衣物,像盼望出笼的鸟儿一样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每次都在嫂子的威逼利诱下多住上一段时间,等我们认为真的春暖花开的时候才送她回去。哥哥嫂子对母亲是极其好的,尤其是嫂子,不藏不掖的性格,跟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我们平日说笑谈话,都无所顾忌。谁说轻说重了,也没人计较,一笑而过。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心都是善良的,没有自私的成分,更多的考虑都是为了亲人。
母亲也坚持着不去医院,说自己知道,心里没病。无奈,姐姐找了在医院工作的同学咨询,也说没啥大事,可能是脑供血不足,需要慢慢调养。嫂子说,不让母亲回去了,就在她家里养养。我们姐妹也在私下里议论,母亲的身体不会有啥大的毛病,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说起这个来,好像是我们作为儿女的不是。现在,哪还会有营养不良的呢?母亲嘴硬,不承认。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是萦绕在我们家庭里最棘手的问题。母亲的节俭不是一般人可见的。就算父亲在世的时候,这也一直是个问题,一直到今天。我们姐妹四个,哥哥夹在中间,上面两个姐姐,下面两个妹妹。虽比不得富豪人家,但是都还算富足,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况且,父亲还是老的退休干部,在世的时候,每个月都有充足的退休金可以维护他们日常充裕的开支。然而,母亲不。每日里,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可以说她的日子可以没有金钱。我们平日回去总是买很多东西,她舍得给串门的大姨大娘们着呢!邻里常情我们没有微词,可是自己也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啊!你一说,她的道理多着呢。因为她没有觉得不好,觉得自己幸福着呢。母亲说了,每天给她大鱼大肉的,她可吃不下去呢!其实不然,每年冬天,她在嫂子的照顾下,都会是红光满面的,回到乡下,人人都说“老马就是跟在家里面目不一样啊”!(母亲姓马)因为这个,我们姐妹没少跟母亲拌嘴吵架,她每次依然故我,进不得半点盐水。母亲说了,啥是孝啊?顺者为孝。可是这样的顺,不是我们想要的!如今,当我们说她的病就是吃的不好,每日里好歹对付一点儿,造成了抵抗力下降造成的,她依然不服。
母亲来城里几日,就闹着回家。跟哥哥商量着回去,嫂子警告说“回去就再也不接了”!没用!跟我商量了几次,见我没有送她回去的意思,老太太居然自己偷着坐车回家了。回去几日后,她依然眩晕。二姐已经派了鱼池的小工把她的豆子收了,毛毛虫捉了。她在家里依然每日躺着,还倔强地说自己没事呢。其实,那些豆子不过几行,白菜也不过几十棵,就惦记得心肝都不得安宁。哥哥说,都扔了值几个钱啊!那可不是钱的问题,是母亲的心血。每天看着翠绿的秧苗在眼前长大结果,看着大白菜茁壮地成长,一天一个变化,她的心都会开花的!
随着长大,随着岁月的奠基,随着心灵的厚实和丰满,我也日益懂得了母亲的心。
冬天,在暖暖的房子里,母亲总要找点活来做。衣服鞋帽,商场里琳琅满目,就连孩子都不再穿家里做的棉袄了。母亲就做棉的拖鞋。一双接一双,一块多钱的泡沫鞋底,没有成本的鞋面,总能在母亲的针线里缝合成护脚的拖鞋。在这一点上,嫂子和姐姐做得比我好。她们总会每年穿着母亲做的拖鞋,让她有成就感,高兴。她的高兴里还包含着姐姐和嫂子会过日子的成分。我呢,总喜欢超市里颜色各异,自己看着要洋气的拖鞋。买回家里,不光要穿,还要适宜欣赏。
几日前,收拾衣柜,发现了收藏在衣柜里的几双母亲做的拖鞋。酒红的,褐紫的,锗黄的,忽然间,心底一阵柔软。原来这土气的拖鞋,今天看在眼里竟然多了一份莫名的情绪。取出一双试于脚上,温暖,紧实地护于脚上。直至今日,在寒凉的深秋的每个夜晚,一家人穿着这样的拖鞋,体会着温暖的味道。这几双拖鞋,是母亲前年给在国外的妹妹做的,妹妹一直没得空儿回来,就一直存在我的箱柜里。
母亲中午包的饺子,雪里红馅的。见我一个人回到家里,母亲很诧异。我心底想说的话还是没说出来。其实我想说,今天,我非常想跟妈妈多呆一会儿。经常回来,都是大家一起来,来去匆匆的,放下一大堆食物,呆不上半个小时就走了。可母亲问我,坐汽车来的吗?我说是。母亲心疼地说“还要花好几块钱坐车”。唉,我的母亲啊!好几块钱不过我儿子一顿早点,不过我家狗漂漂几天的伙食啊!心底对自己说过,以后不再为这事儿跟母亲计较,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好了。
按自己的意思去做。我想到了那天送母亲去医院的一幕。
一早,母亲给我打电话,又说自己没啥事儿了,问问老公有时间送她回去不?她在我们的严词之下,是不敢自己走了。我们的话,她多少也听进去一些了。就是,如果半路上出了什么问题,摔倒了,受罪的主要是自己。回老家的客车有的是,可还需要走四五里路才可以到家的。
我当时应允“等着吧,一会儿送您回去”!紧接着给大姐打了电话,说带母亲去医院查查,一个来月了,总是迷昏,不会是真的哪有问题了吧?其实,那段时间,我们正忙碌,不然也早就去医院了。
去哥哥家,大妈也跟母亲在哥哥家住着呢。好说歹说,母亲不得不跟我们去医院了。一路还不停的唠叨“我自己知道,没啥事儿的,有事儿我也早说了。一去医院,哪都给你瞎查,给他们送钱去”!现在的医院,医德不再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姐说“我们都有钱,别嘚咕了”!
一开始,怀疑小脑有问题。照了CT,检查了几项,还真的如母亲所说,没啥问题。医生给开了药房,说坚持吃药,开了输液的药,但是愿意输就输点,不愿意就不输也没问题。我们的心里踏实了,母亲更是喜笑颜开的。一番检查,她的心底也会踏实的。别看嘴硬,老是迷昏,她也心里没底儿啊!
从医院出来,决定送母亲回乡下去。跟工作忙碌的哥哥商量,哥建议住院输液。我们姐俩说没有必要了。看病的大夫是大姐的同学,他的话应该是可信的。而且,每年的这个阶段,供暖还没开始,天气却已经很凉的时候,楼房里总是阴凉阴凉的,倒不如老家的火炕。一日烧点儿柴火,躺在炕上,舒服至极。大妈也说回去让陈大夫输液,她可以陪着母亲。老姐俩要不也是一直在一起住的,冷的时候都去各自的儿子家里过冬。
今天,我又如愿,躺在母亲的热炕头上。母亲和串门的婶子大娘们拉着家常,我就眯缝着眼,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阳光照射进窗棂,有尘土在眼前舞蹈,闪闪烁烁。
我问母亲:“啥时候开始做棉拖鞋啊”?眼角的余光分明看到母亲的欣喜——
“等收了白菜,回城里就做”。
去年,赶上影楼活动,在我的怂恿下,给母亲和大妈拍了写真。一向节俭的母亲欣然前往。
母亲亲手做的拖鞋,为了防滑,鞋跟部分还特意用皮子纳了针脚呢
母亲是家的魂 最喜欢看关于母亲的帖子了。感动中 很感动,记起家中的老妈,我家里也有妈做的棉拖。。。 穿不了就卖吧,我买几双。 母亲是最伟大的 母亲健康长寿 幸福的母亲 母爱无边 亲在,可以养,幸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