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不撞死南墙不会回头的
一日,几个朋友在地铁上谈及房价,一个朋友说,“房价要跌一半了”。没想到,一个旁边的四十来岁的汉子,居然接腔说,“你脑子有毛病啊,精神不正常,你小子是不是想买房子想疯了吧”。我那朋友都气晕了,正待争辩,我赶紧将话题岔开。下了地铁后,我那朋友说,你研究了那么多年房地产市场,房价为什么只能涨不能跌?房价还是价格吗,是价格就有涨有跌,现在的房价只能涨不能跌吗,预期房价大跌都成了精神病了吗?
这一连串的反问,的确反映了当前房价的高热不退,踏空的人没有机会等到回调的痛苦。事实上,房价取决于无房者的能力和预期,也取决于供房者的能力和预期。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形成惯性,不到这种预期的能耗耗尽,不撞到南墙是不会回头的。日本和美国的房价都是这样的,不撞到南墙,这种预期不会任何改变,不管你采取什么措施来压制,都是没用的。
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实际上与中国各大产业和社会财富捆绑在一块的。现在房地产市场很危险,属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那个关键棋子。不仅仅是中国,最近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二次破裂。因成功预言次贷危机而声誉鹊起并被冠以“末日博士”头衔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星期二在南非开普敦出席一个会议时发表讲话说,如果美国房价再次出现下跌,因抵押贷款违约而带来的冲击将使世界经济遭受一场空前的灾难,因为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全球房价已经被高高托起,美国房价下跌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房地产抵押贷款违约将如滚雪球般激增。他说,这场金融风暴带来的危害和冲击将远远超过次贷危机。
而且,他认为,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央行都在推行接近于零的超低利率政策,这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将会在全球范围内酝酿一场更大规模的危机。他说,一个危险的信号是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几乎蔓延到所有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一旦物价上涨失去控制,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将会被迫加息。这种加息将会连续多次进行,最终会刺破房地产泡沫。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末日博士的逻辑是,连续的加息是最终刺破房价泡沫的麦芒。也就是说,加息实际上是助长器,使得房价像筑大堤一样,直到资金成本高的受不了,就溃堤了。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欲擒故纵”的手段,为了擒拿他故意放纵他让他干尽坏事,最后一举消灭。这种做法的危害非常大,与其如此,为什么不提早解决其隐患呢?现在很多境外学者主张刺破泡沫,中国人又不是傻蛋,为什么要自己砸自己,就算是解决房价问题,也不能搞成经济震荡,通过各种切断投机和增加供应来改变预期的房市,解决房地产问题。你硬着头皮搞不正是中了这这帮人的奸计了吗?
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就算是投资品也好,金融产品也好,从来都没有只涨不跌的。只不过,所处的周期不一致,短期内看不到变化。其实,像房地产市场,现在是处于上升通道,但是,一旦进入下降通道之后,ABC三浪大调整也会很凶狠。
只要投资收益率还高于贷款利率,房市投机和投资还会持续,堵都堵不住。很多人或许说,那我把贷款利率提得高高的,让你无利可图。问题是,这会让银行获得更多的利差,中国存贷利差已经够大的了,你还继续让他们获利,金融集团们当然很高兴了,但是,这对中国的投资和消费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再说,贷款利率提高,价差会补上利差的损失,否者,大量的地方政府能够贷款的抵押物土地,不就大幅度缩水,地方债务还不裸奔吗?
一方面地方财政受损,另一方面地方债务危机出现,这可不是一个好苗头。因此,如果现行的政策,真实的是想降房价,我们希望,政府要做好对冲的准备,否者,我们储蓄存款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地方的发展与规划,可能都成为一纸空文。从城镇化的大规模的推进来看,似乎没有要彻底整治房地产的味道,因为很明显,城镇化的主力推手在地方政府,城镇化的发展资金和抵押贷款是要靠日益增殖的土地来实现的,一旦这种增殖逆转,城镇化还能推动吗?就像当年的海南,土地增殖变成负的,多少年来海南都难以真正的崛起。因此,这就牵扯着一个核心问题,当前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想要高房价?想要高通胀?两个你都不想要,就当前的情况来说(注意,我这里是有条件的),那是不可能的。高房价会吸纳一部分热钱从而降低通胀压力,同样,高通胀也会吸纳热钱降低房价的压力。但是,千万不要搞成高通胀和高房价并存在,那真是资产和产业一起过剩,实在就不那么妙了。
有媒体报道,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囤积土地达12亿平方米,这些土地足够1.2亿人居住。这个数字我不太相信,但闲置土地肯定是有的,很多“蜗牛战略”的开发商,就是靠土地升值赚钱的。地皮升值的预期,是炒地皮的主们敢于囤地的根源,能够囤地的,当然不是一般人。就像炒房一样,我想炒房也炒不成,这需要能力强悍,否则,你就算看准了趋势,也是干瞪眼。房价上涨预期,已经形成了一股强悍的力量,从买者到卖者,从土地供应者到最末端的炒房租者,大家的这种预期不到南墙不死心,这种惯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不堪重负。 都知道的道理,有一小部分人不知道 不撞南墙不回头,如2007年疯狂入市的 不撞南墙不回头 道理都懂,都知道有周期,现在争论及悬而未解以及无限后推的事这个“周期”是多长?还有多长?这个南墙之前的道路有多长?什么时候撞上?
04推05,05推06,06推07,07推08,09金融危机有苗头了,还活过来了,10好容易国十条了,还赶上通货膨胀,大白菜6毛一斤了。 即使真的崩盘朝廷也会把代价转嫁给房奴 买什么房啊攒钱 移民 去加拿大本身就是个移民国家 所以无所谓种族歧视又是适宜居住的国家
要不就等着外敌入侵 趁乱起义 南墙在哪 嘿嘿,看看宝坻的房价吧 共产主义会来的,在梦里 房地产崩溃进入倒计时
任何一位期望房地产价格下跌的人,只要愿意了解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力量对比,那他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绝望。
在中国房地产巨大的泡沫游戏中,处于多头一方的,都是当今中国最为显赫的力量。在这些力量中,位列首位的是各级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官员政绩,还是地方财政及gdp的考量,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有最大的激励推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可谓中国房地产的死多头。其中理由无非利益二字。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中央政府稍有政策松动,各级地方政府便雷厉风行,密集出台各种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原因。出于同样的理由,在2010年中央政府开始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时候,各个地方政府则是虚与委蛇,能拖则拖。今年以来,处于某种特殊的政治需要。虽然也有个别地方大员祭出住房消费税之类的把戏,颇有一点对房地产泡沫大开杀戒的势头,但地方财政对土地泡沫的巨大需求使然,个别地方官员对房地产泡沫的特殊态度,至多能起到某种政治宣誓的作用。可以判断,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一天不结束,地方政府就始终是推动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死多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现行的政治架构中,地方政府只享受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利益,却丝毫不承担泡沫破裂的责任,是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房地产泡沫过程中毫无顾忌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与地方政府利益高度一致并结成稳固同盟的另外一只多头力量,是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商。在这些房地产商中,虽然各有各的算盘,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价格泡沫,泡沫越大,他们赚得越多,即便冷静如王石者,恐怕也不会与泡沫过不去。说归说,长远利益归长远利益,短期暴利毕竟不是坏事。至于泡沫破裂谁来兜底,地方政府尚且不顾,唯利是图的房地产商们又何须替古人担忧呢?所以,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采取诸如信息欺诈,游说政府等一切可能的手段,为房地产泡沫火上浇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一直以私营企业为主的房地产商队伍中,近年来杀出了一路黑马:央企。由于在资金成本及实力上的特点,以及在人事上与中国现行政治架构上的特殊勾连,央企的加入,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带来了重要的变数,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空前的软约束化。与一般的地产商不同,央企的管理者们,完全不需要为房地产泡沫的崩溃承担任何个人损失,短期的泡沫越大,对他们越有利。在所有的房地产公司中,央企最有动力推动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不止于此,今日央企的软约束已经远不止事后的免责,而更在于他们在事前对政策的游说,而这种政策的游说也绝非局限在传统的部门范围,而是直及货币政策。任何资产泡沫,追根究底都是货币问题。影响货币政策,实际上也就影响了资产泡沫的最源头。去岁以来,中国一反其他新兴经济体逐渐紧缩之势,货币政策欲紧还松,态度暧昧,虽不能完全归于央企之功,但与他们对政策钳制显然也有莫大关联。放眼经济领域,最大的软约束,莫过于货币政策之软约束。其结果自然是货币充斥,价格腾踊,全民买单收场。在一年多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央企房地产异军突起,在泡沫面前全无惧色,频频刷新地王记录,实在是其来有自。而这也正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特色之一。对于这些后起之秀,老牌民营房地产商们可谓亦喜亦忧。忧的是,他们可能挤占自己的市场机会,喜的则是,这些不要命的官商毕竟在市场摇摇欲坠之际,延长了泡沫周期,为他们壮了胆撑了腰。
不过,如果仅仅只有地方政府,房地产商的做多热情,没有银行一边倒的信贷支持,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烈火喷油,日剧一日。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银行业在靡费数万亿公帑救助之后,得以幸存。以迄于今,不仅市值独步全球,而且在风险管控,经营管理方面据说也已脱胎换骨。而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事实则让人忧从中来:中国耗资巨大的银行改革成果,很有可能是一个假象。中国银行业不仅业务高度的同质化,其最终的责任约束,似乎仍然无从谈起。短期利益依然是那些调动频繁的行长们的最高利益。在利差收入还是中国银行业绝大部分利润来源的情况下,多放贷则都获利,于是,各大银行蜂拥放贷,一举而促成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信贷狂潮。但一旦周期翻转(现在看来,这种概率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中国银行业无疑又是坏账如山。这种悲剧在金融史中俯拾皆是,在中国更是十年前刚刚发生的故事。但短期利益所系,似乎没有人相信悲剧会重演,他们宁愿相信,中国的经济以及房地产将是历史上的特例。中国金融业乃是技术精英云集之地,本应在市场狂热之时表现得更为理性,但他们在近几年的表现,让人有一次看到了,泡沫的狂热会在何种程度上摧毁一个民族的理智。不过,我不太相信中国金融业全是这般见识浅陋之人,我以为他们更加隐蔽的算盘是:反正银行也不是我的,最终大不了中央银行或者中央财政再次兜底(实际上是全民买单)。要烂大家一起烂,银行家个人的责任都可以归咎为所谓系统风险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只要宏观形势暂时不翻转,房地产短期内不崩盘,争先恐后放贷争取短期利润就成为唯一理性的行为,而那些审慎经营的银行看上去就更像是一群自以为是的书呆子。如此博傻,夫复何言。要而言之,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竞相向房地产业放贷,推动房地产泡沫的不断腾升,都符合银行家们的利益。如此制度约束,中国银行业不成为房地产的多头反倒可能是咄咄怪事。
在中国房地产格局中角色最为微妙的是中央政府。由于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社会负有广泛和最终的责任,他们对房地产的考量变得空前复杂,其处境也变得相当痛苦。一方面,他们需要房地产拉动经济——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如果不是唯一的话),另一方面,不断腾升的房地产价格所引起的广泛民怨却在不断吞噬着这种合法性,更为要命的是,随时可能破灭的房地产泡沫将彻底毁掉中国的金融系统并引发经济休克。这两种主要的厉害计算左右着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其最终决策取决于他们这种计算结果。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很多年中,虽然房地产已经逐渐导致了系统性的民生问题,但其对中央政府的正面价值显然大于其负面价值。这也是中央政府尽管不断出台各种抑制泡沫的政策,但却始终不敢下重手的原因所在。及至金融危机,出于反危机之需,房地产更是万千宠爱积于一身,中央政府不得不食言自肥,重新出台刺激房地产的各种政策。直到目前,中央政府的官方态度仍然是“保持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在这一点上,素以坦率鲁莽著称的任志强先生的看法,的确相当精准。他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纠正媒体对中央政府态度的错误解读:政府从来没说要打压房地产,只是希望房地产价格稳定。任志强先生的话翻译一下实际上是说:别看中央政府叫唤的厉害,他们仍然是我们的潜在的多头同盟军。纵观近十年来中央政府在房地产上的作为,虽然表现摇摆,态度暧昧,但如果将其归于多头一方,虽不中亦不远也。有趣的是,中央政府这种反反复复、投鼠忌器的政策表现,不仅没有抑制住房价,反而造成了广泛的错觉。在这种错觉中,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唯一能够左右房地产价格的唯一因素,所有的下跌都是中央政府的打压政策而不是市场本身的力量所导致的。于是,房地产投机者与市场的博弈变成了他们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不幸的是,中国房地产的投机者们早就看透了中央政府的底牌:出于gdp的需要,中央政府即便暂时抑制房地产投机,也不会将房地产往死里整。所以,一旦中央政府出台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政策,投机者们则祭出托字诀,坐等中央政府的下一次妥协。在这样一种意志的较量中,过往十年的记录表明,形形色色的市场投机者们几乎完胜。在这个意义上,中央政府屡次房地产调控实际上起到了某种相反的助涨作用并延长了泡沫的时间。
在过去十余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以及那些拥有大量低成本住房的各类、各级官员,结成了一个相当稳定的多头利益集团。而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中央政府,实际上也一直受制于经济增长之紧箍咒,而屡屡诚服于这个集团。而反观空头一方,仅仅只剩下那些尚未首次置业的年轻人以及进城的农民工了。这个阶层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格局中,几乎可归为最弱势之列,其政策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这种力量与强悍无比的房地产多头相搏,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即便是这些人,一旦他们买房之后,他们就会立即转变为多头一方。毕竟,又有谁愿意自己的资产缩水,甚至变成负资产一族呢?如此看来,除了那些在现行房价下已经彻底沦为看客的潜在购房者之外(颇有创意的中国房地产商们为他们发明了一个颇具羞辱性的别名:刚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净多头格局。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坐等某种神秘力量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泡沫化,从而从中渔利。以这样的力量对比,不少人可能真的相信:中国的房地产真的会涨到天上去。然而,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当一个市场全部都转变为多头的时候,市场实际上已经处于高度危险之中,换言之,市场反转的时候可能越来越近。其中道理非常朴素:所有的多头力量都已经满仓入货,再也没有新的资金可以推动价格继续上涨。当那些刚需们被迫追涨蜂拥入市的时候,中国房地产的多头力量正在逐渐被耗竭。在这方面,迹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明确。有数据显示:中国的首次购房者的年龄正在快速降低。在北京,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经下降到27岁。这个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的数据表明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力正在被迅速耗尽。当很多被认为不该买房的人都在买房的时候,难道不是一个牛市接近终点的有力证据吗?这就正如当不该买股票的卖菜老太太都在买股票一样,将被熟练的投资者视为市场噩耗。顺便要提到的一个信号是,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最为决绝的空头——一位叫“牛刀”的先生,最近也已经向多头投降。开个玩笑,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将牛刀先生视为市场一个灵敏的反向指标。多年之前,我的一位朋友在谈到股票市场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相当有趣的比喻:市场必须有摩擦力,如果失去摩擦力,市场就会飞出去。而飞出去的结果就是重重的跌落。从这个视角观察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商以及形形色色的投机者们万众一心、合力做多的2009年,与之何其相似乃尔?2009年的中国房地产难道不是真的飞出去了吗?一种看上去不可一世的力量,毁灭他们的往往是他们自己,世事如此,言之可叹。
凭借逻辑上的证据,(包括中国房地产的空置率、自有住房率、租售比、房价收入比、尤其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前景),以及市场经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房地产在2009年的放量暴涨,已经耗尽了这个市场绝大部分多头力量。这一年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长达十二年牛市的一个终结之年。而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种种表现,不过是其在顶部的最后挣扎。接下来的将是一次漫长的,惊心动魄的下跌。如果你想知道那会是什么景象,2008年中国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标准的蓝本。鉴于中国房地产价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严重透支程度,在我看来,中国房地产几无软着陆的可能,而很有可能是一场雪崩。
在论述人类的农业及畜牧业革命时,汤因比认为,这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人类由此获得了一种美德,人们已然认识到:“他们无论怎么饥饿,也绝不能吃光种子或杀掉为他们提供奶水和补充畜群的母牛,母羊和母山羊。”而中国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已经根本背离了这一文明得以延续的美德。
在牧场被啃光、只剩下那些凶猛的动物的时候,猛兽之间的相互撕咬就可能成为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这大概就是所谓市场的力量。目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样一场战争的边缘。
2005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房地产套牢中国》,意思是说,房地产作为一个奇特的行业,已经将中国的强势利益集团紧紧捆绑在一起进而也将中国经济的命运捆绑在一起。5年多过去之后, 这种捆绑不仅不见放松,反而更加紧密(我相信已经有人透不过气来)。如果说那个时候这还仅仅是一种趋势,那么现在房地产可能已经真正套牢了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死结。不过,西谚云: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房地产的死结也会因为利益的分野而被打开。
如前所述,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取决于房地产泡沫给他们带来的价值。不用我算,在前面十余年,房地产给中央政府带来的正面价值远远大于负面价值。但此一时彼一时,眼见得泡沫愈大,金融愈危,民怨愈盛,中央政府的算盘就可能打得不一样了。对于中央政府而言,房地产拉动经济的作用虽然仍不可小觑,但也不是完全无法替代,比如多建廉租房,也同样可收拉动经济之功,况且在经历十数年的高速增长,自有住房率已经到接近90%左右的情况下,房地产究竟还有多少拉动经济的潜力实在令人存疑。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所引发的政治信任以及所带来的政治损失,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显然,利弊权衡之后,天枰正在向另外一面倾斜。我的判断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正在从最初的积极鼓励到前几年的被动支持,开始转变为今天的中性。用官方语言表述就是,“保持房地产的健康、稳定”。在2010年,中央政府在年初及9月31日连出重手抑制房地产价格,即是这种态度转变的明确信号。虽然我也相信中央政府态度仍然可能出现反复,但随着房地产泡沫日长夜大,这种概率会越来越小。与此相反,坚决抑制的概率的却变得越来越大。投资之大势者,此之谓也。时移世易,房地产曾经稳如磐石的多头利益联盟显然已经出现裂缝。不过,在我看来,中央政府的态度并不是决定房地产走势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资产泡沫说到底都是货币现象。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相当有把握的判断,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走到尽头,处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上。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于反危机之需,敞开货币闸门,货币供应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数据是:中国M2与GDP之比已经达到180%远远超过美国的60%,广义货币的总量M2在2010年8月份达到68.7万亿,竟然超过美国10万亿左右。如此洪水猛兽般的货币态势,难道我们还能指望货币政策继续扩张吗?虽然,疯狂的货币扩张在美国似乎没有引起通货膨胀,但不管美国、日本如何,也不管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变化,但作为一动而关乎天下社稷的政治家,货币供应与通胀之间关系的传统训诫,恐怕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显见的事实是,中国的CPI正在以超过所有预测者的速度逐月攀升。温家宝总理十月初在接受cnn采访时,明确将腐败及通胀列为威胁政权的两大因素,实际上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趋势。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迹象是,中国领导人似乎已经准备接受更低的gdp增长速度。这显然意味着更加稳健和更加审慎的货币政策。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中国货币当局出于某种短期的政治利益而变成亡命之徒,更加疯狂的开动印钞机。但果真出现那种情况,讨论房地产恐怕已经没有必要了。明乎此,我们就能明白,从今往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将逐渐趋紧,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骤然收紧。渐紧是大趋势,剩下的只在于程度及速度。于此,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趋势已经基本抵定。在这里,那个一直沉默和隐身着的空头就要出场了。在整个房地产的泡沫游戏中,似乎从来就没有明显的受损者,只要房地产上涨,所有房地产的参与者几乎都能获利,所谓多赢格局,莫过于此。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考量,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放言:房地产下跌对谁都没有好处。(顺便说一句,这是我听到的关于房地产最无知的判断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天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晚餐,事实上,房地产泡沫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全民货币购买力的损失来支付的。为了人为延续泡沫而放任货币滥发的今日中国,情况则尤其如此。以全民货币贬值为代价向某些特定市场主体无偿支付暴利,这种游戏无论如何是难以长期持续的。货币当局的这种貌似中性的欺骗真相一旦曝光,这个游戏就会嘎然而止。
当市场投机者们察觉并确认,市场最为重要的多头开始转向以及货币政策将真的开始从紧的时候,市场的螺旋式下跌就开始了。房地产市场的各类投机者们,一直被媒体妖魔化为一种可憎的形象,但实际上他们是一种中性的力量,涨是助涨,跌时助跌。他们从来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也从来没有所谓长远利益。人们或许很快就会看见,他们是如何怀着惊恐的心情摧残他们昔日的多头同伴的。一场相互践踏的熊市大幕,正在拉开。中国房地产——这个曾经催生过无数富豪,吸引了无数聚光灯的销金之窟,很快就会上演一幕剧情完全相反的戏剧。与这个剧情对应并作为背景的,是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又一次艰难转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