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寒梅暖酒 发表于 2010-12-24 12:10:34

烟标——我的最爱收藏

      我童年时喜欢绘画,所以对花花绿绿的香烟盒子也非常感兴趣。父亲吸完烟后,我就把空盒子留下来拆开展平,夹在书本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照着上面的图案画个不停。长大后虽然兴趣发生了变化,但对香烟盒子的喜爱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而且还知道香烟盒子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烟标。
  屈指算来,我已在烟标收藏的道路上跋涉了20个春秋。这么多年来,我靠捡、拆、讨和朋友们赠送的原始烟标收藏方式,共收藏到数千种烟标,然而这种封闭式收藏方法极大地制约了我的藏品数量和质量。2005年2月4日,名列全国四大晚报之一的《今晚报》报道了关于我的烟标收藏事迹。报道刊出后,使我与许多烟标收藏爱好者取得了联系,从此后我也由封闭式收藏转为开放式收藏。由于开始对外交流,4年多的时间里,我的藏品数量超过了以前16年的总和,达到了两万余种,并且收藏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外交流,我开阔了眼界,逐步认识到烟标收藏的巨大社会意义和文化蕴涵。
  古语云:“心有所感,发之为声。”2003年,我开始尝试“烟文”写作,利用业余时间写一些关于烟标收藏与鉴赏方面的文章。先是在民办烟刊发表,后来便开始在《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上发稿子。但由于自己入行比较晚,学识有限,虽然很多民办烟刊主编频频约稿,但我却觉得自己所写“烟文”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
  回首来时路,感慨颇多。有一件事让我铭记于心:有一次去上班,我发现路边有一个自己没有的香烟盒子,但由于当时路上行人很多,我不好意思停车捡拾。无奈之下我只得暗暗记下这个香烟盒子所在位置,准备在下班时将之收入囊中。可等到下班经过那里时,那个香烟盒子早已不翼而飞,当时我心里就别提有多懊悔了!从那时候起,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烟标收藏是光明正大的爱好,干吗要偷偷摸摸?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对于我搞烟标收藏,开始家人不置可否,单位的同事们却认为我发“神经”,但经过我的不断宣传和讲解,周围的人也对烟标收藏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今在他们的眼里,烟标已不再是无用的废纸,而是一种文化、一门学问。现在,不但家人在帮我收集烟标,同事们也都在帮我收集。收藏烟标就是收藏历史,不管今后的路上有多少风雨,烟标都会是我最好的伙伴,陪我笑对人生。
  注:本文首发于2007年4月19日《中国商报》,此处有修改。

管儿 发表于 2010-12-26 21:01:47

每一种收藏都是自己的心血,真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烟标——我的最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