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心 发表于 2011-6-2 09:41:06

孝经讲解:第五章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士,在《说文解字》中 注释为:“士,事也。”,所指的是处事有才能的人。春秋与战国时期的 士,是指在学术上有独立见解的人。士,应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士是周朝以来的一个贵族等级,是贵族的最下层 。周朝分封制规定贵族有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和士 。士阶层也有自己的贵族尊严,佩剑是贵族的标志,因此无论士有多穷也要佩剑,因为这代表他贵族的尊严,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有恒心” 。

  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时期一些居于士阶层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权,到了战国时代,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
  虽然士是社会的中坚,他们拥有有自己的专长,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投靠在别人的门下,被重用之后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像现在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以后要找工作,等被录用了之后才能产生价值。被录用不一定就稳定,就成功,如果想成功就必须要:一者人品好;二者才华好。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用侍奉、孝敬父亲的方式去侍奉、孝敬母亲,是因为对父母的爱是相同的。用侍奉父亲的方式去侍奉有道德、有地位、有身份的长者,是因为心里对他们的尊敬是相同的。所以侍奉母亲时只是取自己对父亲的爱,而侍奉有道德、有地位、有身份的长者则是取自己对父亲的尊敬心,而二者兼拥有的是父亲。为什么对父亲又爱又敬呢,因为士的父亲一般来讲也是士,父亲也是他的榜样。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所以我啊们在侍奉有道德、有地位、有身份的君时诚心尽力,忠,中心也。把心放在正中,规规矩矩地对待君。以尊敬的心情对待长者,则能学会适应环境。如果一个士做事诚心尽力,又能与环境相适合,以此侍奉上级,就能稳定的保住自己的俸禄与爵位,才能守住自己的祖庙,去祭祀,这就是士的孝行。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诗经·小雅·小怨》早起晚睡,尽心去做事,不要因为自己做事不好,而使自己的父母受到羞辱。
  一个士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对别人尊敬,因为尊敬必须由内而外的,才会很真诚。而内在的修养是日积月累来的,是一种习性,正是因为有这种习性,所以表现出来的才会真诚自然。这种内在的修养是在日常孝敬父母中形成的,所以一个士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孝敬父母。而一个孝敬父母的士,也会在做事的时候,尽心竭力的。因为他怕自己做不好事,会使父母蒙羞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孝经讲解: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