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骑行变成雅致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
一直以来有一种写自行车的想法,思考的时候自我感觉很深刻,但是思想转化为文字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凑合着写,凑合着看,凑合着活。
父亲当年在生产队当队长,每一年快到年底的时候,父亲总是骑着他那辆大白杆自行车到姥姥家,自行车后架绑着几个驮笼,一般的情况下就是驮着七八个小猪仔,等回来的时候,驮笼里放的就是些镰刀头、铁锹头什么的,反正这一来回折腾,我们一家子的年货就有了。姥姥家在河北和山东的交界一个叫庆云县的地方,大体上离宝坻也就四百多公里,那里的人大多以屠宰牛羊为生,做买卖的人居多。父亲早晨从宝坻出发,晚上到黄骅附近住店,第二天早晨再出发,大体上中午就能到目的地了。那个时候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个体倒卖还不是很被允许,父亲虽然是生产队长,开始的时候也是偷着出发,有人问起来就说是出门了,再后来随着政策的放宽,也有过父亲带着几个叔叔一起去的时候,反正带回来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的时候带回来的是一筐一筐的牛羊上下水,有的时候是羊头、羊蹄,好在是冬天,回来一煮再拿到年集上去卖,那段时间我是没少吃那些现在想起来依然流口水的东西。
初级中学距离我家大约有五公里,上初中那年我13岁。
学校和家,坐落在大新路正南正北的方位,冬天,差不多每一天都有西北风。
早已经习惯了顶着呼呼刮的北风,差不多四十分钟才能到校。等到放学的时候,一般风就停了。
那个时候唯一的念头,就是我家要是在学校的北方向多好。
其实,学校北方向的孩子,中午放学的时候还是顶着风上学的。
初中我上了四年。。。
初二那年,我肺炎,上了半学期,不得不重修。
我以为会记住这些苦,我以为能刻骨铭心的。。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也只剩下些支离破碎的记忆。
2011年的大年初二,我开车带着父亲母亲回来一趟姥姥家,姥姥家那边的风俗是初二那天,女儿,外孙外女要回到姥姥家上坟的。
高速,两个半小时就到了。
一路上,父亲看着记忆里的路标,根本不理会我的导航。
那一路,他很熟悉。。。
后视镜里,父亲的眼里只有快乐。
后记:当骑行变成一种雅致,当满街的捷安特、美利达飞奔的时候,老一辈的父亲们,为了生活奔波骑行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么多年以后,骑车已经作为一种健身手段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在网上找了很久大白杆自行车的图片也没找到,只找到了一种比白杆年轻一点的图片,我还记得那辆大白杆现在还在我老家厢房的墙上挂着,虽然只剩小车架,有时间我把图片照来奉献给大家。
俺们刚吃上糖你们又糖尿了,俺们刚拿白纸擦屁股你们又用它擦嘴了。
彩贝壳
20110711 精彩原创,还原了那段我们记忆中的曾经,感谢…… 想起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还没有自行车高呢 现在我的家离单位骑车半小小时,开车10几分钟,我一直在跟老公抱怨,这日子怎么过呀,离单位太远了,中午回家时间总是很紧,他和我说,这还远,人家都比你远多了。听了他的话,我就会想说很多话,可哪次也没说得太多。小学时,如果我家有后门,开门就是学校的校园,我家的后房山是学校的院墙,近吧!呵呵,我小学6年级时,我爸爸给我盖了新房子(自己认为的,因为我最高兴了),我光荣的在上初中之前搬家了,家离学校50米,上了高中,大学住校,从没受过奔波之苦。但现在我很理解那种感受。 又勾起了对童年的回忆。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那些逝去的岁月仿佛就如昨日,但它却一去不复返了。怀念70后童年时光。 呵呵,只给了1分。再想补点没权限了。 引用第6楼樱桃一点红于2011-08-22 20:43发表的:
呵呵,只给了1分。再想补点没权限了。images/back.gif
已经非常感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