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23:13

第三套人民币

为了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规定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比价为1:1,即第三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额等值,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
  这套人民币面额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国务院又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金属人民币,材质1角、2角、5角为铜锌合金,1元币为铜镍合金。这4种金属币当时主要是对国外旅游者销售,以增加外汇收入,国内只是象征性地发行。至此,经过18年的调整、更换,第三套人民币共发行7种面额,13种版别,分别是1角券(币)4种、2角券(币)2种、5角券(币)2种、1元券(币)2种、2元券1种、5元券1种、10元券1种。
  1960年4月20日发行的人民币共有两种面额,其中1956年版棕色5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后一个券种,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则是第三套人氏币开始发行的标志。1964年4月15日,深绿色2元券和墨绿色2角券同时发行。由于1962年版1角券背面颜色和1962年版2角券背面颜色近似,不易辨认,1967年12月15日调整了1962年版1角券背面颜色,重新发行了1962年版1角券,将其背面颜色由深棕、浅绿改为酱紫、桔黄。1974年1月5日,发行1972年版5角券,这是第三套人民币的最后一个年版号。
  这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了第二套人民币的技术传统、风格,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与传统的手工雕刻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1元、2元、5元券采用定向不定向五星水印纸,10元券采用天安门图景固定水印纸,增强了人民币的反假防伪能力。票面尺幅较第二套的小,面额结构合理,纸硬币品种丰富。总之,这套人民币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的货币制度。
  这套人民币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我国自己研制的印钞专用设备印制的,体现了当时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情,是我国印制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这套人民币自60年代发行以来,一直流通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迄今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23:35

票图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25:23

继续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26:25

继续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27:30

继续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28:35

继续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29:28

继续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30:36

继续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34:58

10元币    1966年1月10日发行    正面主图: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
5元币   1969年10月20日发行    正面主图:炼钢工人生产图;
2元币   1964年4月15日发行    正面主图:车工生产图;
1元币    1969年10月20日发行   正面主图:女拖拉机手生产图;
5角币   1974年1月5日发行    正面主图:纺织厂生产图;
2角币   1964年4月15日发行    正面主图:长江大桥;
1角币1967年12月15日发行    正面主图: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技术 发表于 2005-9-5 22:36:10

在第三套人民币中,一角币的发行曾有过两种稀有品种,就是“枣红一角”和“背绿一角”。1962年4月20日发行的年号为1960年枣红色壹角,俗称“枣红一角”。该壹角券从1971年11月开始只收不付,现在在市面上很难见到红一角。而后在1966年10月1日发行“背绿一角”这种币的年号为1962年,流水号为红色三罗马七位数,分有五星水印和无五星水印两种。其中有五星水印背绿壹角背面颜色和图案与二角券较为接近,发行不久,群众就反映该券的背面颜色与1962年版二角券的背面颜色近似,不易辨认。该钞在发行一年后就退出了流通,发行量极少,故中国人民银行于1967年12月15日将该券的背面颜色调整为绛紫、橘黄。因而有五星水印前绿壹角是第三套人民币的龙头老大,俗称“蝴蝶版”。目前,钱币市场上这两种币的全品相币,价格都在四、五百元以上。

[ Last edited by 总技术 on 2005-9-5 at 22:37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