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书法协会 发表于 2011-10-23 11:30:31

“非字非画,一味涂鸦”

“非字非画,一味涂鸦”------转载
  笔者在一些“书家”的书法创作中看到了另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拿字不当字写。非要生出“是非”来。我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看到一幅横条书法作品。该作品就象画了一个龙头,而身子和尾巴则是用抖动的粗笔,用点和提按带出来一个长条,象是一条毛毛虫的形状。一开始我还没看出来这是个字?还是画?那位领导告诉我说:这是省城一位有名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名叫飞龙在天。我真是诧异,又要叹息自己的孤陋寡闻了。好端端、美如画的字体被随意拆开来变形变异,让人看不出来是什么,还说这是抽象变形。我真不理解这种所谓的抽象变形,有何依据?有无具象的根由?其实,在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的历史上都曾有过在原有的基础上夸张、变形、引伸、创新的作法,但这种发展,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没有任何基础和来由的胡乱臆造。那位省城的书家所写的这个“龙”字,却没有半点龙字的笔画。说他画的是一条龙,却没有龙的特征和神采,这让我感到更象是挂了一条毛毛虫。这也是书法艺术?这是一幅典型的非字非画的代表。我在一些画廊中也看到了有的书家把字变形,成为半字半画的作品。诸如,有的书家写个“佛”字,将“单立人”变成了一个半跪的小人,而“弗”字却变成了一个端坐的观音,让人看了感到费解。是人在拜佛?还是佛就是弗?有点不伦不类、四不像的味道。古诗中也有用夸张的手法,最典型的就是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这是典型的夸张。谁都明白,白发不可能三千丈,但这种夸张的说法,许多人都能接受,因为他夸张得形象合理,很有想象力、很有气势。这种夸张不是没有生活基础、没有依托的乱夸张。假如李白把白发夸张成方的或粗的,那肯定就是胡说得不靠谱了。由此可知,变形夸张也要讲原型,讲由来,并由此而升华。正如书法史所讲到的:宋代书法家在校正了唐代楷书过度严谨和狂草那种放浪张扬之后,而提出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毫放之外”的说法,这正是一种发展与创新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超然象外,意宇高远”的境界。


俗不可耐:


















小鹦鹉 发表于 2011-10-23 11:47:02

有点俗

大兵啊 发表于 2011-10-23 13:21:58

挺好的呀。我看不错,尤其是最后一张。

宝坻书法协会 发表于 2011-10-28 20:26:28

回 2楼(大兵啊) 的帖子

好东西看多了,慢慢就知道这几张问题在那里了。

铁马金戈 发表于 2011-10-28 21:11:02

是不是和传说中的 山东博物馆 有的一拼……

宝坻书法协会 发表于 2011-11-2 10:10:08

回 4楼(铁马金戈) 的帖子

山东博物馆 ----写的很有艺术水准。上面的龙、虎、佛之类完全是杂耍,游戏,江湖骗人的东西。

宝坻书法协会 发表于 2013-10-1 10:25:18

书法深奥啊

懦弱 发表于 2013-10-1 12:32:35

本帖最后由 懦弱 于 2013-11-5 11:55 编辑

就好像某些人一样。。。认定这样好就是得。这样!!;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字非画,一味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