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魏特琳的金陵十三钗
转 魏特琳的金陵十三钗作者 老诌
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而严歌苓的小说,据她自己讲,其故事原型来自魏特琳的日记:“萌芽都来自于金陵女子学院的教务长魏特林女士的日记,她的日记里记了这样一小段,日本人要带走100多个女人,当时避难的20多个风尘女子站出来了,使女学生没有遭到噩运。”
文人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想象编排历史。魏特琳的日记中的确有这么一小段,表面上看起来,文字与严歌苓引述的差别不大,但细究一下,却有很大不同。魏特琳日记原文是这样的:“12月24日,星期五。再过一天就是圣诞节了。10时,我被叫到我的办公室,与日本某师团的一名高级军事顾问会晤,幸好他带了一名翻译,这是日本使馆的一名年长的中国翻译,他要求我们从1万名难民中挑选出100名妓女。他们认为,如果为日本兵安排一个合法的去处,这些士兵就不会再骚扰无辜的良家妇女了。当他们许诺不会抓走良家妇女后,我们允许他们挑选,在这期间,这位顾问坐在我的办公室里。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找到了21人。”
一看原文就知道,并没有“玉墨”们站出来勇救“书娟”们的事情发生。一切都是在日本人刺刀威逼之下的被动行为。不过这并不能够丝毫降低我们对这21个人的尊重,他们的牺牲,换回了成千上万姐妹们的安全,他们是不是主动牺牲,其实并不重要,求生毕竟是每个人的本能。反倒是严歌苓、张艺谋安排妓女大义凛然地以自己的生命保护女学生,显得做作生硬,并且人为地将生命分出了高低贵贱,表面上是在褒扬玉墨们,但骨子里却透露出对他们的轻视。
放下严歌苓、张艺谋暂且不表,说起魏特琳,的确是一个值得令人尊敬的人。明妮•魏特琳(Minni Vautrin)是美国人,1912年加入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协会前来中国传教,在合肥创办了女子中学,成绩斐然。后长期任教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魏特琳意识到南京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于是联合另外一些在华外国人设立安全区,以作为战时难民的庇护所,金陵女子学院校园也在其中。为此,她多次拒绝了美国大使馆要她撤离的要求。
南京陷落后,立即变成了人间地狱,用魏特琳的话说:“世界上所有的罪行都在南京发生”。可怜的中国人,安全区和南京城内为数不多的外国人成为他们求生的希望,大量女性难民涌入了金陵女子学院,人数最多时达到一万多人。《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与电影情节类似的是,由于金陵女子学院容量有限,魏特琳不得不要求一些女子做出离开,为其他人的安全做出牺牲。不过离开的依据是年龄,而不是职业:“请求年龄大一些的妇女呆在家中,以便给年轻妇女腾出地方”,“我们让所有40岁以上的妇女回家与她们的丈夫及儿子在一起,仅让她们的女儿和儿媳留下”。这样做非常残酷,但也是不得已为之。
1940年,魏特琳因病离开中国。一年后,她在美国寓所自杀身亡。2004年,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同样自杀身亡。这让我们明白,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对于那些善良的心灵,无论是亲历者,还是研究者,都是一种摧残。他们同那些1937年岁末在南京的遇难者一样,同样死于日军的暴行。
本文发表于2012年1月7日《温州商报》 这片子说实话 真没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