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爱心社”志愿者因爱聚首 致力于救助孤儿特困学生——
“自强爱心社”志愿者因爱聚首 致力于救助孤儿特困学生——8年来,他们募集42万善款作者:记者 韩爱青2012-01-25 天津网-数字报刊<FOUNDER-CONTENT>昨日,宝坻“自强爱心社”的成员和他们资助的孤儿特困学生欢聚一堂,共同欢度春节,这已经是他们的第八个春节聚会了。“自强爱心社”成立于2003年,发起人是当地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李智,由于长期接触志愿者的工作,他看到很多贫困学生急需救助,就想着该做点什么事情,于是发起成立了这个爱心社。8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共募集善款42万元,救助了不少特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普通上班族
热心志愿者事业
李智今年42岁,在宝坻当地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他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是当地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在长期的志愿者工作中,他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尤其是一些贫困学生,怀有远大的志向,但苦于家庭条件不允许,上大学只能是一个梦,不少孩子因此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自卑。李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啊!”李智想,应该为这群需要帮助的孩子做点什么,而且不能只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该在精神上让这些孩子快乐,让他们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一样,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成立爱心社
救助孤儿特困生
当了多年志愿者的李智深知,一般的救助模式,资助者和受助者很少见面甚至不见面,只是一个资助,一个接受,这样一方面资助者不能了解到求助者更多情况,影响了资助者热情,另一方面受助者缺少对资助者的感恩。“孤儿特困生从小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物质生活的匮乏和亲情的缺失,使很多孩子养成了孤独、冷漠、脆弱、退缩、自卑的性格。对这些孩子来说,仅仅给予物质上的救助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心灵上的关爱和生活中的温暖。”
为此,李智发起成立了“自强爱心社”,宗旨是不但要为孩子们筹措生活费、学费,还要为孩子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身心健康的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不少志愿者觉得这个救助模式“靠谱”,纷纷加入进来。
组织座谈会
让孩子学会感恩
“自强爱心社”救助的困难学生绝大多数是孤儿或“准孤儿”,即使有父亲或母亲,但也因患严重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为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们的实际需要,关注他们在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强爱心社”定期举行孤儿特困生座谈会,组织孩子们与捐助志愿者见面、座谈。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李智不断鼓励孩子们平时要多与资助者写信沟通,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年的寒暑假座谈会,李智都要给孩子们布置一项作业,即每人向捐助者赠送一件小礼物,礼物不在轻重,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开始,孩子们还在头疼该送什么,慢慢他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年春节前座谈会上,有的孩子自塑泥人雕像、有的用废旧水笔芯和旧报刊折叠千纸鹤、有的折幸运星、还有的挥毫写对联……他们知道,只要用心,再小的礼物都是珍贵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孤儿特困生平时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李智还特别去学习心理咨询课程,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与其他志愿者定期为孩子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去年暑假前, “自强爱心社”资助的孤儿特困生中有4个面临高考,李智组织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了考前心理疏导,还邀请就读于南开大学的受助者闫建军现身说法,对孩子们进行高考前的辅导,收到了良好效果。
好事做八年
受助学生有出息
8年里,“自强爱心社”共资助数十名孤儿特困生,为孩子们筹集学费和生活费42万元,其中已有6人考上大学、4人上了高中。
为募集善款,李智和志愿者们通过各种关系向社会各界好心人进行劝募。去年暑假开学后,张玉元和李素珍、杨国涛、李平4个孩子一同考上了全国重点院校。能不能让这些孩子如期走进大学的校门,这对“自强爱心社”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李平从小跟外祖母一起生活,由于不懂得国家政策,始终没有办理低保手续。眼看就要开学了,为筹措学费,李智与当地镇政府和民政局联系,终于在开学前为其办齐了低保手续。李平由此享受到了每年减免一半大学学费的优惠政策,还得到了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每年3000元的善款资助;李素芳、李素珍姐妹家里实在太困难了,父亲早亡,母亲患有大脑炎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姐姐李素芳在天津农学院上学的两年时间里,家里早已是债台高筑,这次妹妹李素珍又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是好心人的帮助让姐妹两个都可以继续学业。通过努力,新学期开始,这些大学新生如期走进了大学校门,李智和其他志愿者都放心地笑了。
李智说,仅凭他们几个志愿者的力量太小了,他们一边自己奉献爱心,一边也在劝募,让更多人去帮助这些孤儿特困生,这条路并不好走,但他们会坚持一直走下去,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群孩子需要帮助,更需要爱。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好人一生平安 这世界因为有爱,所以美好。 大爱无言,但愿好人好报好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