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实现房价上涨的两大法宝
因为不能会场上买到房子,房交会已经变味。锣鼓喧天的武汉市06春季房交会的开幕首日,诸多前来询价的消费者发现,不少参会项目根本没有现场交易的意向,给消费者的回答是:本项目价格没有出来,不日即将或进行VIP认购,或进行XX组团项目现场发售。。。。。。。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开发尚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房交会只是“秀”一把的场合和机会,在会展期间成交,无法实现产品价格“审时度势”逐步上涨,是典型傻子行为。
开发商是如何实现房价上张的?
——VIP卡认购,探测市场意向
现在流行的VIP认购,并不是把消费者真正当了贵宾对待。而是通过这个噱头,来寻找市场消费群的准确定位,并形成一定量的基础购买意向群体。
证明这个“法宝”的例证:万科的“香港路8号”,据当时的营销人员介绍,仅仅几百套小户型,参加VIP卡认购的持卡人超过2000。于是,香港路8号得以在短期内顺利实现资本金的回笼后,在中盘发售开始,不断上调价格至今。另有一个朋友从05年“梦湖水岸”二期开发方放出开盘价格估计5000元/平的时候,进场取得VIP资格,到20日,得知最后定价5600元/平以上,愤然退卡。
——小组团发售,试水价格制订
在项目取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预售许可证后,目前几乎所有大盘项目都没有按照预售许可证申报和获批的范围一次拿出产品,而是分批以组团方式进行。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开始时拿出一个小组团,数量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过这个组团看市场反映。在目前这种上扬趋势下,几乎所有这样做的项目,都呈现出下期组团远高于上期组团的现象。
证明这个“法宝”的事例:日前曾经拿30套产品作为一期开盘的“楚世家”,当时均价为8000元/平。但时隔不久的4月20日开始,售楼部就暗中电话登记客户速速前来内部下定二期组团。据售楼人员说,如果二期组团真正到了公开发售,价格更加上涨。但笔者发现,二期组团价格已经到了9500元/平,而且还有特殊条款约束——VIP卡3万、定金10万属于死定,可以冲抵房款,但概不退还。
针对上述两点,笔者有疑问如下:
——实行VIP认购并收取订金是否合法?如果取得了预售许可,就应该直接进入发售程序,VIP卡典型的形成了消费者在无法准确履行询价权的前提下,被动进入信息不对称的怪圈,按法理说,信息不对称因为可能造成欺诈,应该无效。
对VIP认购方式,政府应该主动站出来说“不”!
——小组团发售是否有意扩大政府对商家市场行为权利范围的认可?按照常理,取得了预售许可的产品就应该直接投放市场,消费者有权对该批次产品进行购买,商家不得囤积居奇。但目前的小组团发售行为,尽管有让商家合理定价的回旋余地,但更多的是授予了商家强奸市场的机会。
对小组团发售方式,政府应该在审核和颁发预售许可证的时候,明确规定开发商必须在约定时间内,一次拿出所有获准产品,供市场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