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5大致命伤使房价波浪上升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6年房地产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预测:我国房地产价格长期走势是上升,而不是下降。今年全国平均房价也是继续飘红,但增幅较上年有望回落。蓝皮书课题组成员王建武指出,我国的房价近年来一路攀升有多方面的原因。原因一:需求旺盛
1998年以来长期被压抑的购房需求、住房消费有效需求迅速被释放。另一方面,从1999年下半年起,住房二级市场放开,允许房改房上市交易,增加了个人购房的支付能力,使住房改善需求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另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大规模城市改造和居民拆迁,使住房市场的基本需求和被动需求也不断增加。
原因二:供给结构失调
除了刚性需求之外,市场供给结构失调也给房价添了一把火。
由于产权不明晰、中介不成熟,我国房地产二级市场一直发展缓慢,二手房供给始终短缺,需求全部被压向住房一级市场,从而造成了新房房价的持续高烧。而租赁市场不但管理上没有规范规章,租金也不尽合理,造成多数居民只能通过购房实现住房需求。
在房地产一级市场,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中低档住房比重偏低,导致了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错位,有效供给不足继续扩大。
原因三:国家信贷支持
虽然现在房价居高不下,老百姓骂声一片,但是购房热情仍在继续。这跟国家实行的信贷支持分不开。根据央行《中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持》报告,中国房地产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比例由2000年的6%急剧提升到2003年的21%。在上海,2005年第一季度,有87.7%的新增贷款进入房地产市场。
原因四:地方政府推动
从土地的角度看,自从银行管辖权上收以后,来自土地的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柱。房价、地价的上涨,有助于地方政府获取更多的收入,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成本却是零。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因。
原因五: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各政府部门相互独立,信息之间互相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少数开发商与中介机构联手谎报商品房销售进度,发布不实价格信息,恶意哄抬房价;有的开发商囤积土地、囤积房源,人为造成市场紧张,诱发房价短期内非正常上涨。
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大胆断言,今后几年,中国房价将“表现为波浪式的上升趋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