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机器
北大教授称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2013年10月07日02:40新华网 我有话说(27,620人参与)自动播放教授批中小数学教育(来源:广东电视台《广东早晨》)
http://i2.sinaimg.cn/dy/c/2013-10-07/U8958P1T1D28368014F21DT20131007050718.jpg北大教授郑也夫。网络资料图片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实习生朱亚玲 中国12年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日前,广州举行首期广州教育大讲坛,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也夫作为讲坛主讲人之一,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 郑也夫把中国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之后、大学教育之前)的现状比作压缩饼干,“学生的天赋和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机构的做法往往是上压下提。即成绩好的学生会被限制,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逼迫去学习,出现了伺候分数的现象”。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他甚至认为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没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一个考试机器”。 郑也夫列举了德国的教育模式,认为其值得借鉴。德国采用三轨制,在小学四年后学生分流成三种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各占1/3。其中只有文科中学的学生才会走进大学,而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都会进入职业学校。而德国的职业学校与大学没有地位上的优劣之分。 然而,郑也夫也指出,中国要学习德国的分流模式还有很大障碍,首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办得不好,与高等教育地位悬殊太大。其次全社会都存在学历竞赛。南方都市报(原标题:12年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
他说了句真话。 这是真话。现在的学生是真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明显的高付出低回报。天天写作业,上补习班,一考试全高分,一实践全傻。 高分低能,教育体制有问题,一切向分数看齐,中国教育的悲哀! 我们是过来人 深有体会,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把孩子变得四肢不勤 五谷不分,我不希望的我孩子也这样。。。我希望他身体健康,能开心成长,但大环境可能不允许啊!!! 都成书呆子了.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