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 袁黄 了凡四训
袁黄,宝坻的一张闪光名片 袁黄,这个宝坻明代的县令,在海内外是颇负盛名的。但是,有许多宝坻人并不了解。翻开历史,让我们走进明代,走进明代的宝坻,我们就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在天津乃至全国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在宝坻做官不到5年时间,应该说时间不是很长,但他劝农耕作,兴修水利,实行善政,减赋、励学,多有作为,他对宝坻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特别是在哲学、佛学、农学、科学、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影响深远,至今仍令我们敬仰。袁黄万历十六年到宝坻,在位五年,颇多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来800多年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那时的宝坻,“赋役倍于他县,积欠粮赋达万石”,他“上条陈请减免旧额”,革除运木、采石及箭手诸多劳役。他带领民众疏浚河道,筑堤开渠,植树垦荒、政绩斐然。现在区内的黄庄镇、高家庄镇、八门城镇,宁河县等地河道、堤坝仍有其当年治理的遗迹。袁黄博学多才,有很多著作。他有传世著述22部,198卷,主要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两行斋集》、《劝农书》、《史汉定本》、《群书备考》、《历法新书》等。他的著作影响最大的当属《了凡四训》。这本书是袁黄写给自己子孙的家训,被后人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全书力主改造人生,蕴涵着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邃,问世以来备受推崇,广为流传,印行数千万册。从而也奠定了袁黄作为明代一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的历史地位。此外,作为一位大家,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贡献。无论是佛学、农业、水利、医学、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等方面“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可以说,袁黄是“文理全才”型人物。我们研究一下他的《宝坻政书》,就会发现,他对于天气、气象等边缘学科有着颇多研究。他还组织编纂了《群书备考》等工具书,倡导刊刻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经《嘉兴藏》。他是一个大善人,是善举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作为社会精英的士绅阶层,为了教化民众,将劝善惩恶的诸多事例刊刻成“善书”,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的传世之作《了凡四训》就是善书中的经典之作。他是一位清官。他做县令时,给自己准备了一本有空格的小册子,叫《治心篇》,这就是“功过格”。每天坐堂审案前,都将这本治心篇放在桌案上,坚持把自己所做的善事恶事,记在这个小本子上。到了晚上,还要在庭院中摆了桌案,换了官服,学着先贤,焚香祷告天地,检讨自己。他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时刻检讨警示自己,去除邪行歪念。他始终以实践功过格来勉励自己。上任之初,他就在给城隍的祭文中承诺要实现“崇俭”、“宽刑”、“减赋”等等目标。任内,他勤政爱民、清廉自守,兴修水利、更新田制、减免税役,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善事、好事。为此,百姓对他十分感激。他离任后,宝坻百姓为他建了“袁公祠”,刻印了载有他的事迹的《德政录》,来纪念他的功德。明代人邳赞在《宝坻政书序》中说:“袁公之令吾邑也,以清俭律身,以慈仁抚众,以恭逊事上,以正大睦僚,以礼法训士,以严明驭胥,以至诚格鬼神,吾邑二百年来所未有之良牧也”。在此,我们想说,袁黄是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袁黄已经成为宝坻的人文地标。我们宝坻为有袁黄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宝坻是人杰地灵的宝地,是袁黄思想和文化的诞生、发展、成熟的圣地,宝坻为袁黄思想和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袁黄文化品格带有很深的宝坻文化背景,宝坻是袁黄文化品格形成的一块宝地。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蜚声海内外的袁黄和袁黄文化就是我们这块宝地里底蕴深厚的一座宝藏,是一张足以让我们宝坻人自豪的闪光名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