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fly 发表于 2015-1-20 22:58:17

宝坻小伙的“地瓜经” 小地瓜烤成薯老大

寒冬时节,手里捧块热乎乎的烤地瓜,肆无忌惮地大快朵颐总是一件令人惬意的美事。

  一个大桶、一辆推车,在人们眼里,这是街头烤红薯摊的“标配”。别小看了这门生意,如今,在宝坻就有人就把烤地瓜摆进了“专卖店”,让昔日街边烤红薯变身“薯老大”。

  地瓜新时尚,配勺舀着吃

  日前记者走进“薯老大”苑北路店,4、5位顾客在排队等候新一炉烤地瓜。烤地瓜机无烟操作,具有自动控温功能,解决了传统桶炉烤制污染严重、水分流失等多个问题。地瓜已经香气扑鼻,透过宽大的观察窗可以看见,有序摆放的地瓜上下翻动,有的还在滴答滴答流着“糖油”。

  排第一个的李大妈接过烤地瓜迫不及待地用勺子挖了一勺,吹吹热气,慢慢品尝,露出了孩子般的天真笑容:“真甜!用盒子装,看着就高级。还给了勺子和湿巾,干净卫生,跟吃西餐似的,真讲究!”

  店员介绍,纸盒、勺子都是可直接接触食品的,保证卫生,湿巾是老板为顾客细心准备的。这些赠品成本至少一块钱,曾有人劝说使用低价、次一点的降低成本,被老板王立国果断拒绝了:“做生意还得凭良心,再说,以次充好也砸自己招牌。”他还提醒顾客,地瓜皮焦焦的,诱人但是尽量不要吃,皮里生物碱的含量较高,吃多了会引起肠胃不适。

  别看店面小,顾客可不少。据王立国介绍,仅这一个店,工作日一天至少能售出200斤烤地瓜,双休日还会增加两到三成。与街头烤地瓜每斤8元左右的价格相比,这里10元明显稍贵一些,可大家还是愿意来店里买。曹雅瑄小朋友的妈妈说:“这儿的红薯干净卫生,孩子喜欢吃,大人也放心。”

  一次同学会,聊出新商机

  经营烤地瓜的人也不少,还能分一杯羹吗?街头小吃挪进店里成本增加,能赚到钱吗?在北京开茶楼经营有方,为什么选中宝坻史各庄种地瓜?农业项目免税,能给当地带来什么好处?面对记者的疑惑,王立国微笑着一一如实作答。

  “红薯事业”起源于马年春节前的一次同学聚会。当时史各庄镇史各庄村书记李华雨谈起村里正在做土地流转,问王立国有没有好的投资项目。王立国心里痒痒了,一是自己有很多同学在史各庄,对那里有感情;二是的确想做一些投资项目。

  后来,在北京创建“番茄联合国”的好友鼓励他:“做农业项目很好玩,越做越上瘾。”还在考虑具体做什么的时候,刚巧已经发展70家烤地瓜连锁店的江苏朋友,希望他能做生地瓜供应环节。王立国考察市场后发现,前景不错,可以给别人供应,也能自己干!

  接下来,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面对诸多优良品种,他一个不选,偏偏选中了推广了整整两年都不成功、全国都没有规模种植的薯种!这是个以“老北京红”为母本、以澳洲红薯为父本,经过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薯皮红色,薯肉橘红色,貌不惊人,但是烤制之后,甜味在舌尖跳跃,回味无穷。

  “推广不成功不代表它不好,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好储存。”王立国回到宝坻,找到李华雨详谈了一番,下决心要在这片土地上创出奇迹!

  封闭产业链,产供销“齐活儿”

  为了攻克储存难题,王立国找到培育这个品种的专家,仔细了解和研究了以前的各种储藏办法。他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尝试使用现代化设备,专门从上海订制了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德国设备。一开始,小部分地瓜在各种实验失败中坏掉了,但最终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存储的模式:温度保持10℃-15℃、湿度在80%-90%之间,最适合地瓜;相比散放、纸箱装,塑料箱虽然成本高,但是效果最好……现在,一座废弃院落已经改造成了700立方米的现代化恒温保鲜冷库,里面放满了2014年种植的50亩地瓜,每天批量出货。

  王立国没有因为眼前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已有15家连锁店陆续开业,加上地瓜轮作的特点,驱使他加快扩大种植面积。目前与史各庄村已签订了1000亩农业用地流转意向,并成功流转了第一期300亩土地。

  “3年内完成1000亩种植基地建设,直接带动种植基地面积3000亩,年平均亩产3000公斤,建成合作店100家、企业自营店100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人。”王立国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踏踏实实地做好种植、加工、运输、销售整个产业链,由生产型向渠道型,最终全产业链型的农业市场主体。明年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行随行就市与最低保护价相结合包回收产品;增加黑珍珠等新品种;购进自动清洗等设备、筹建新库房;夏季是淡季,开发新产品,地瓜干、糕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坻小伙的“地瓜经” 小地瓜烤成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