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乾隆年间同榜四名武进士(李思玄)
传说在清朝乾隆年间考武进士时,宝坻一场考中四名武进士。乾隆皇帝御考时,给四名武进士赐名均为“际飞”。这样,黄庄乡北里自沽村中武进士的姓盛,就曰盛际飞;尔王庄乡于家堼村中武进士的姓于,就曰于际飞;欢喜庄乡阮家铺村中武进士的姓蒋,就曰蒋际飞;八门城乡菱角沽村中武进士的姓赵,就曰赵际飞。于际飞和赵际飞在朝中没有任过什么官职,一直在家里候缺。盛际飞和蒋际飞出任过朝官,盛际飞在皇宫里任御林军的头目,蒋际飞在南省带兵,任什么官职不详。乾隆年同榜四武进士,除赵际飞未听到什么传闻外,其他三位际飞都有些传闻。
先说于际飞,在家里候缺的时候,县里如果有个大事小事的要召集一些有地位的人员参加议事,当然也少不了武进士于际飞。于家堼村距县城有七八十里路,当时较好的交通工具就属轿车子,轿车子就是有车篷的马车。有一次于际飞去县里参加议事,乘坐轿车子走了几个时辰才赶到县城。经过城隍庙时,于际飞要小解,车夫将车停住,于际飞下车来到城隍庙后小解。在小解时突然听到庙内正在传差,就听判官大声对传差说道:“于家堼村的于际飞寿数已到,你们明日午时准时将于际飞拿来。”小鬼们高声回答:“是!”于际飞听的真真切切,他心儿的话,这下子可完了。于际飞急急忙忙回到车上,对车夫说:“赶紧回家。我不去议事了。”车夫听罢,掉转车急忙往家赶路。到家已是深夜。他急忙下车来到屋里,把全家人都叫到厅房,对全家人说:“赶紧给我准备后事。”家里人大吃一惊,说:“你这不是好好的吗?你闹腾什么呀!”这时于际飞把在城隍庙后听到的事对家人讲述了一遍,可是家里人听后还是不相信。后来于际飞终于说服了家里人,家里开始给于际飞准备后事。第二天上午后事准备妥当,家里给于际飞准备了丰盛的美餐。于际飞吃好、喝好,然后穿好上路该穿的服装,午时之前就到停尸床上躺下。到了午时三刻,于际飞真的命归西天了。
盛际飞原名叫盛仁龙,传说他从小就特别有力气。有一次盛仁龙去姥姥家,闲着没事到姥姥家场院中玩。场院里有一石头碌碡,盛仁龙在场里没什么可玩的,就玩起了碌碡。石头碌碡有几百斤重,可他搬来搬去,玩得很轻松,后来他把这个几百斤重的碌碡放到了一棵大树杈上。过几天,盛仁龙的舅舅到场院来,发现碌碡在树上,舅舅有点发愣,寻思着是谁能把这么重的碌碡放到树上去了。回家吃午饭的时候,舅舅提起这件事,盛仁龙笑呵呵地说:“碌碡是我放到树上去的。”舅舅一听就急了,又惊又嗔,“你有那么大的力气?你闲着没事搬它干什么,一旦碌碡掉下来碰到人怎么办!”吃饭后,舅舅领着盛仁龙来到场院,亲眼看着这个小外甥轻松地将树上的碌碡搬下来放回原处。
有一次,北里自沽村来了一伙老抢,老抢就是土匪强盗。这伙人表面上是卖艺的,个个都有高竿上的功夫。他们村的老爷庙后广场上竖起一根很高很高的大竹竿,竿顶上系好多绳套。老抢中的人开始在竿上练起功夫来,在上边有时打秋千,有时平躺着,有时做金钩钓鱼,这样召来很多看热闹的。练功夫的人站在高竿上,把整个村庄尽收眼底,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户的院落和房屋。隔一段时间,下面的同伙人就向竿上的人喊道:“有水没水?”竿上的人发现这个村有富户,竿上的人就回答:“有水。”下面回应:“有水就有鱼。”这伙人都是练家子,他们练完竿上的功夫,对富户人家可当时就“砸明火”,砸明火就是明抢,也可等到天黑后再抢。这伙人卖艺是虚,抢人钱财是实。盛仁龙发现这伙人就想,怎么样才能把他们赶走呢?硬来肯定是打不过他们的。盛仁龙最后想出来一个办法,他找到一个碌碡放到庙的院墙上,又叫来几个小孩子,让他们到时候把碌碡从墙上推下来。他假装在墙外方便,当碌碡咣当一声掉在地上,盛仁龙就连喊带闹,“这是谁家的孩子拿碌碡扔着玩,差点砸着我。”老抢听到后,交头接耳:“这个村啊可抢不得。连小孩都扔碌碡玩,还有咱们的好吗?”这伙人不动声色地走了。
盛际飞在任职时,为皇帝押送一批镖银。把镖银装好后,盛际飞就急着赶路了。走着走着,感到有些劳累,盛际飞就命车队就地休息。在休息的时候,有人对盛际飞说:“都说你有力气,你能不能让我们看一看,你到底有多大力气。”盛际飞说:“我有多大力气连我自已都不知道。”说罢,盛际飞站起身,走到装满金银的镖车旁。他只用一只手将镖车一侧的轱辘一撑,车轱辘离地老高,他顺手把身上搭着的小褂压在车轱辘底下。大家看了,啧啧称奇。
盛际飞在考武进士时,皇帝还要殿试。他在皇帝面前除表演拳脚外,还要表演十八般兵器。当盛际飞演练单刀时,不慎单刀脱手。在皇帝面前演武,兵刃出手有行刺之嫌。说时迟那时快,盛际飞一个鹞子翻身用手接住单刀,不动声色继续舞下去。皇帝一看非常高兴,脱口说出:“盛际飞活似猿猴。”当时盛际飞若顺势跪在皇帝面前口呼“谢主龙恩”,还可封得一“侯”的爵位。
传说蒋际飞出任南省,上任途中快到南省时,天色已晚,借宿一寺庙之中。因蒋际飞是朝中派遣的官员,寺庙众僧热情招待。有的做饭,有的烧水,众僧忙个不停。
和寺内老方丈在屋内寒暄、饮茶过后,蒋际飞就到寺内各处看一看。小和尚烧火时,用四个指头一捏,轻易地将碗口粗的竹子劈开。蒋际飞大吃一惊,心想连这里的小和尚都有这么好的功夫,我得多加防范了。就在这时,他发现老方丈把袈裟脱下来放在衣架上,进去准备吃饭。蒋际飞看看周围没人,顺手拿起方丈的袈裟,来到屋外长廊下,臂夹住一棵明柱,两膀一用力,提起一尺多粗的明柱,把袈裟压在明柱下,然后若无其事地去和众僧一起用饭。饭后,寺院该念经打坐了,老方丈才发现袈裟不见了。这时有一个小和尚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对老方丈说:“您的袈裟在长廊明柱下压着。”大家闻听大惊失色,到外面一看袈裟果真在一明柱下,心想,是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袈裟压在柱脚下呢?众僧正在惊恐不安,在一旁观察动静的蒋际飞走过来对众僧说:“袈裟是我放的。我到寺中时,发现你们身怀绝技,很轻松地用指头捏开竹子。我这样做只是试试你们这里的人到底有多大力气,看能不能把袈裟拿出来。”一个和尚说:“官人误会了。我们这里竹子多,每天做饭都得烧竹,所以人人从小就开始劈竹子,无形中练就了手指头的力量,我们这里的人除劈竹子外并没有多大力气。”蒋际飞听罢,心中疑云顿消,他来到明柱前,再次将明柱提起,拿出压在明柱下的袈裟。众僧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从内心佩服蒋际飞的神力。
蒋际飞刚到南省任职,就赶上让他带兵围剿当地的草寇。当地有一伙占山为王的草寇,他们依恃地形熟悉,与官府对峙。蒋际飞带兵围剿草寇,几次都未成功。他冥思苦想,如何才能消灭这伙草寇?想来想去,他想出来一个办法。他特意大造声势,又带兵围剿了几次草寇,然后就按兵不动了。背后悄悄地让士兵大量征集草籽。他将征集来的草籽,让士兵和成泥,然后再把和有草籽的泥做成泥丸。士兵们纳闷,为什么天天让我们做草籽泥丸?
山上的草寇也被蒋际飞的举动弄蒙了,也不敢轻举妄动下山。一直到金秋时节,蒋际飞率兵将草寇被困的山团团围住,命士兵将草籽泥丸用弹弓射向山坡。每天都不停,一直射到初冬。
草寇发现士兵们每天不断地向山上射泥丸,不解其意。草寇们想,可能是蒋际飞黔驴技穷,只能以此来阻拦我们下山骚扰百姓,看来官兵也拿我们没辙。草寇也乐得相安无事,不轻易下山了。一直到了冬天,蒋际飞以防为主,从不主动进攻。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山坡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到了酷暑,绿油油的碧草长有一人多高。深秋劲风刮过,山坡上的草由青泛黄。等到初冬,干枯的草像一层厚厚的黄地毯铺满了山。这时,蒋际飞把所有的兵力分布在山的周围,一天夜间,一声令下,所有士兵一齐向山坡上发射火箭。火箭到处,干草霎那燃烧起来,熊熊烈火借着山势铺天盖地向山上席卷。草寇措手不及,惶惶如热锅上的蚂蚁,岌岌如无头乱撞的苍蝇,哭天抢地,但都逃不出葬身火海的下场。这场大火把草寇干净彻底地消灭了,老百姓从此过上了平安的日子。这就是当地人传为佳话的“蒋际飞设巧计泥丸灭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