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荡起“太平调” 乡土难忘性情人(陈维义)
在拜读管老师的新作《大平调》之前,对于何为“太平调”以及由此演绎出来的故事传说,我是知之甚少的,更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读后感觉有一种东西抓住了我,感慨于怀,萦绕于心,挥之不去,感触也罢,思绪也罢,姑且说出,囿于一孔之见,贻笑于大方之家。小说题以“太平调”,立意深远,别出心裁,一语双关,借言表地方民歌小调,写实一方水土生活,平添了作品的厚重感与文化氛围。通观全篇结构,有四处,不,应该是五处(结尾暗含的呼应)写了太平调,对潮白河予以了生命的全新诠释:打扮的河,强壮的河,吉祥的河,门户的河;她养育了沿河地带的一群性情儿女,蒲棒、金菱、老福、柱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作者以河为物象,虚以带过,把浓墨则泼洒在了改革开放形势下獭子沽人的生活变化,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怨所恨,所欲所盼和所作所为。
艺术作品的感人之处在于真实,能对生活的真实了然于心,实属不易,而况了然于口与手者乎?蒲棒,这个角色的塑造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不着浓墨重彩,却洗练、准确、传神,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可谓“辞达”。写他的笑:持久僵硬的笑,轻松温和的笑,打闪一样的笑,苦苦的笑,没完没了的笑,反映了人物的复杂心态变化;写他的言语:多则三言两语,少则只言片语、只字半字,托衬出“沉默是金”的性格特点;写他的动作:蔫、稳、快、准,极富个性化特征。他是一位邻里八村的智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深藏玄机,令人敬畏。他有着驾御权力的娴熟技巧,能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玩弄对手于股掌之间,而我自岿然不动,面色似水。他不愧是只翱翔于潮白河畔的雄鹰,锐利无比,伺机而发。然而,久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太工于心计的缘故,聪明反被聪明误。但人们还是能谅解他,对他感恩涕零,追思难忘,何也?因为他的确为獭子沽人做了几件好事,修路办厂,富裕一方,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实惠,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带头人,赢得了口碑,这对于一向重名的他,又何尝不是个好的归宿?
至于另外几个角色塑造得也很成功,金菱的泼辣、懵懂与冲撞,有年轻人的血气与骨气,虽为女流,说话办事有股子“冲”劲,豪气不让须眉。柱子比起他那“叼蛮”的媳妇来,略显刚气不足,到也老实厚道,大概是受老子的多年调教,要么是有了蒲棒这颗大树的庇荫,养就了一种依赖心理,他深谙老子的谋略,也就乐得做个听呵的,随遇而安,顺从权威与现有秩序。老福这个角色到颇具讽刺意味,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者,农村“新贵”的代表,爆发户,他本是个下流坯子,财富的陡增,令他头脑发热,心理扭曲。他有着狐狸的精明,狼子的野心,也不乏落水狗的哀嗥。他是獭子沽人眼中的“大能人”,谁人敢惹?一副霸气十足、小人得志的样子。
小说中的写景,笔法细腻,用词精到,勾勒出了潮白河畔的自然风光和打鱼人的淳朴生活。獭子的捕鱼场景、斗狗场景,童趣可爱;鹰抓野兔的剽悍、凶猛,大有“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之态势,极富诗情画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