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态平和 风韵超然——高红燕和她的牡丹画(硕雅)
高红燕,又名鸿雁,字鸿石,号牡丹园主人,天津宝坻人,198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十几年来,她专攻写意牡丹,绘丹青不辍,泛舟艺海。她的画,泼、点、勾、染浑然天成,花叶枝干,传情达意,对清代画家南田的“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牡丹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的象征。古往今来,众多的诗书画家在讴歌、赞美、描绘。其花香,其色艳,其姿绝,争奇斗艳,堪称花中之王,被国人尊称为国花。
牡丹为我国特有,古统称为芍药。自唐以来始分为二,且有牡丹花王、芍药花相之说。牡丹品种极为丰富,花色按品种而异,有紫红色的“烟笼紫”、粉红色的“大金粉”、银红色的“冰罩红石”、深浅雪青的“魏紫”与“露珠粉”、绿色的“豆绿”、黄色的“姚黄”、白色的“宋白”与“昆山夜光”,更奇的是同干异花,同花异色粉紫相间的“二乔”,等等,其品种已达上千种之多。山东的荷泽、河南的洛阳素有“牡丹之乡”的美称。
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花姿端庄秀丽,雍容华贵,历来有“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的美誉,深得国人喜爱,并留下了许多美文佳作,如“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李正封)“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明•冯琦)。
丹青妙手们自然也不甘于后,千百年来工画牡丹者甚多。明代的白阳山人,他笔下的牡丹,技法精纯,淡雅洒脱;徐青藤以狂草入画,激情奔放,用墨活泼,所画牡丹光彩奕奕,水墨淋漓,气势酣畅,浑然天成;清代的恽南田,创造性地发展了“没骨”花卉画的传统技法,创立了牡丹等花卉独特的绘画技巧,用笔流畅无痕;近代吴昌硕画牡丹娇而不艳,布局舒展,笔法雄劲,高古雄博;现代的齐白石、王雪涛一生以牡丹为题的佳作颇多,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古今师造化耕耘牡丹园
宝坻这一方水土,可谓钟灵毓秀,古往今来养育了不知多少优秀人才,很早就有“文在宝坻”的美称。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氛围,熏染了鸿石的艺术性情,她自幼酷爱国画艺术,美院毕业后,专攻牡丹,为了画好牡丹,她博览古今众多名家关于牡丹的名作,皆心揣手摹,兼能变通,为己所用。如对徐青藤的墨牡丹,白阳山人《洛阳春色图卷》﹑《牡丹图卷》等作品喜爱有加,所临写的纸张尺厚有余,对清代的恽南田﹑蒋廷锡,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王雪涛等名家的牡丹更是终日迷醉不能释手。
在她所画的牡丹中,我们能依稀看到青藤的不饰雕琢浑然天成,南田的高贵富于神韵,吴昌硕的苍劲冷艳,白石老人的洒脱飘逸,王雪涛的赋色清研,充满生机的风格,但仿佛又都不是如此,在她的画作中更多的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所谓师造化,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她曾几次远涉牡丹之乡洛阳写生,细心体味,了解和掌握不同品种的花姿花态,以及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里的变化,因此,她积累了牡丹花的大量的写生的素材,为她今后绘画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笔酣墨畅展国色风韵
“笔墨当随时代”是现代绘画中具有的品格,画牡丹千百年来众多名家皆有出色表现,能够从中闯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来,实属不易。所以,“笔墨当随时代”是常画常新的有力保证。
作品《春风得意》选择了极具亲和力的方形构图,画面中绿色牡丹端庄祥和。作者主观减弱了花瓣的层次对比,使花朵意态平和,在画面左上角。夸张了的嫩枝,绿中含红,水气十足,好似笔引血脉,生机盎然,恰当地运用了红与绿的对比关系,右上空白处添画两只蜜蜂,既使画面不空虚,又增添了春意盎然之意。整幅画面平和中又不乏活泼,仿佛能够听到她们与蜂儿的嘀嘀细语。作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作者采用竖构图,加长了画面视域,目的是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现国色之态,花头虽然为大红、粉红、紫红,但由于叶子以墨色不同层次的表现,故而使画中有一股雅气和书卷气,而点厾在枝叶间的淡雅的绿色,增添画中春意,赋予生机,画中牡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簇拥在一起,在春风里尽显婀娜之姿,天真无邪之态。左边高长的题字,使花的上方多出一片蓝天,给人一种蓬勃向上之感。
画牡丹不易脱俗,古往今来,众多画家苦苦追求,鸿石也为此孜孜以求食不甘味。作品《春意》,作者以散淡的笔墨,似不经营的笔法,而急促运笔直接点下,作者不囿于传统技法的影子,特别是花头的表现极具个性。而《冷艳芳菲》和《花开富贵》两幅作品是作者不断探索、求新的尝试。两幅画均以清胶调色,用胶控制色,使淡雅的花形,叶缘既有较好的渗化效果,又有清晰的形质。《冷艳芳菲》花头保持色的纯度,以墨色叶衬托即显美丽强烈的效果,一明一暗对比鲜明又和谐,既明快又沉着,即亮丽又含蓄。花头水气十足,墨叶圆润厚实,画面右侧花头下出叶的亮相,增添了全画的灵动气象。右上角的短提款破开了上出枝的单调。整幅画面色彩和谐统一,凝重中富有动感,淡雅中透着清香。《花开富贵》墨叶的表现滋溢厚重,在水和墨的畅动中层次浑然,又能体现结构细节。红、黑二色产生的艺术感染力真是妙不可言。
墨牡丹是以墨来表现牡丹,虽然在自然界中没有纯黑的牡丹,但由于墨牡丹的独特的气质,独有的文化品位,深受文人的喜爱。《东风酣醉花仙子》一幅,全凭墨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和用笔的锋芒意趣来表现。“墨分五色”用墨色的浓淡亦能表现出牡丹的五彩缤纷,这是国画所独有的。此画用淡墨点花,有温玉的质感,浓墨画叶有厚重质感,整幅画面清新淡雅,似有墨香溢出纸外。
《得玉华贵》,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意象,大胆运用光的映射,造成一种迷离沉醉之态。花团锦簇,沐浴一片融融的春光中。作者可谓把光运用到了极致。依据主题的需要,整幅画面使用了侧逆光,从花朵枝叶间透射出的光晕,使画面光艳夺目,色彩迷离。
诸如《富贵花开满园春色》、《富贵花开》等作品,采用横构图视野开阔。构图舒展,画面内容充满祥瑞之气,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通过以上几幅近作的赏析,我们能够窥见鸿石艺术品味之一斑。
鸿石的牡丹画,信手拈来,结构具佳,泼点勾染天成合一,既有传统的技法又有时代气息,表现出了牡丹的富贵平安、宁静清和、端庄秀丽、雍容雅致之气。
鸿石的牡丹画,无疑是我们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的内容、多变的色彩、充满意趣的造型,使她笔下的作品具有了生命的灵气。我们真诚的希望她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不懈探索,孜孜以求,创作出更多个性鲜明,风韵超然的佳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