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寒风 发表于 2017-12-24 14:01:12

《南巷》

帮朋友的作品写个小序《南巷》
南巷之风,自北门而入,止于商参。而缠绵幽怨,徐婉薰馥,恍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继而,频眸……孤候……
庚子,南巷
北门青苔,一水横卧。南巷深处,正“无奈何饮琼浆消愁解闷,大王——自古道兵家胜负乃是常情”一曲未尽。
意尤为散,你已匆匆而去。自东南互保,深感于国家民族之困境而日夜不眠。伤感于国之不国,家之不家。
你愤笔于香帅,畅言民族之大意,国家之体面,君臣之恩义。却忽闻“坐拥东南,死不奉诏”。你再拜于中堂,追忆楚军之克捷,北洋之功败,东西之斡旋。却又闻“此乱命耳,粤不奉诏”你涕零,欲效包胥哭秦庭。
令荆从无怨言,曾西窗共语,即便毁家纾难,亦待君而归。你却难以抉择。
忽然,深处传来未尽之曲“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妾妃何聊生”你终于下定决心,长揖,十年之期;再拜,君可自择。
自此,南巷无你。
辛亥,北门
南巷戏台,霜戈错枕。北门凭候,再无岁月。她看不到国之何去,身之何往。她不明白十年换到的会是一场虚无。犹如,她不知道,十年至今,是在等生,亦或等死。
村中耆老,散乱着辫子,遇她便喊:“回不来了,大清亡了”她心中忐忑,暗自成伤。不知该接受心中的茫然还是老人的悲叹。
她翻阅着4年前最后一封书信,尽无一句思念之句,却极力写道任公所言“今日之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她不懂,只在立宪二字旁圈注着:长相思,短相忆。然后折叠出几百道叠痕,再候北门。
县衙曾派人来过村中几次,将北门整修过一番。并叮嘱她,“遇到革命人士,请速报衙门”她点了点头,然后凭着记忆在北门刻上了只有她才懂得的悲伤。
革命人士始终没有出现,她感到些许的失望。
她心中隐隐的不安在慢慢的放大,她不知道耆老的泪水在哭泣着什么。而就在此时,县官匆忙的跑向北门,喊到:“官府倒了”她才心中一痛,泪流满面。捡起书信,向远处寻去……
自此,北门无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