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度“感动校园优秀青年”感动事迹(一)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引导我们去做有孝心、有爱心、有恒心的人。2005—2006年度8位“感动校园优秀青年”的事迹就是这样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在这里,我们选取了4位代表,将他们的感动事迹与大家一起感动。坚忍不拔、苦中求变的付海营
http://www.ibaodi.cn/ceshi/200607/20060803221756_20060528144545956.jpg
有人说过,每个生命都是一个有缺口的苹果,这就是老天的公平之处。正如付海营,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家境贫苦的偏远乡村,却梦想着上大学。如今已顺利进入大学校园的她,已不再是那个被别人嘲笑异想天开的小姑娘,在班上她担任团支书,带头组织开展了“尊老敬贤”“红色爱心”“爱心之旅”“众人拾柴”“元旦晚会”“迎新晚会”“爱鸟周”等多项活动,活跃在院系各项比赛中,屡屡获奖,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梅花香自苦寒来”,走到现在她付出的是比常人更多地辛勤与汗水。
她说她叫幸子,那是她的乳名,意思是很幸运,幸运自己能有份完美的亲情。初见幸子,温柔的言语和真诚的笑容,乌黑的长发有如国画的自然与清新脱俗。与她交谈感觉是在读一本真实而令人感动的书,言谈间她的乐观积极,感恩的心--对家人、老师、朋友,与朴实的故事,让我几次被感动得流下眼泪。眼前瘦弱她,没有被贫穷打倒,而把它视为财富,变为财富。因为贫穷,她在十年前,面对梦想与亲情的抉择,无奈地辍学,在寻求生存的艰难道路上,才十二三岁的 进纺织厂当女工;像乞丐一样摆地摊、被拐卖 、卖血、经商开店。没时间看书,才初一文化的她只能在做生意时忙里偷闲自学、跟随爷爷学习国画,也因此常常被别人耻笑,然而最终她还是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实现自己与爷爷的梦想。2004年,因为向往南方,她与吉林大学擦肩而过,来到了湖南理工学院美术系。
进入大学后她并没有停下脚步,两年来,她依靠自己打工挣学费,不断地到社会上学习,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以严谨的学习态度要求自己,每天早晨六点钟总能准时在教室看到她在苦学英语,每次考试都是第一,获得了特等奖学金和三辉奖学金。每天繁忙的学习与工作并没有让他与同学们疏远,她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朋友,同学。但他们又苦难是,她总会耐心的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帮助别人,感动别人。
交谈中,感受最深的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执著,“只要你下定了决心,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现在的幸子,正在朝着新的目标迈进。
勤学苦练、才华横溢的李志美
感动往往源于瞬间的灿烂,往往源于永恒的平凡。李志美自从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后,他发自肺腑的文字感动了他人,尤其是在走上新闻求学之路后,他本着“铁肩担道义”的信念,发表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感动了无数人。
李志美,系新闻传播学系02级学生,历任校报学生记者、红帆网新闻主编,多次被评为“十佳学生记者”。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文学作品300余篇,计20余万字,自编作品集《回眸:十年寒窗有墨香》一本。300余篇稿件散见于《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中国绿色时报》、华夏经纬网、《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科技导报》等40余家中央、省市级报刊、杂志、网站。多篇稿件获《湖南日报》月度优稿,其中通讯《他为千年屈原奔走》被评为湖南日报集团“2004年度优秀内参乙等优稿”,引起副省长许云昭及省、市宣传部领导高度重视。2005年5月,成功举办全院第一个个人新闻作品展,院党委副书记、新闻学教授谭先锋欣然为之题词:勤学苦练,志美必成。2005年7月,他参加了由国务院台办和湖南省台办联合举办的“两岸青年湖湘文化之旅”活动,任随团记者。
青春不是一味的劳作,不是一味的享受,而是享受劳作,享受劳作的欢乐。李志美正是利用青春的本钱,用思想丈量未来,用真心收获汗水,用文字激浊扬清,用坚韧畅游四季,用勤学苦练累积财富,用广泛实践填充憧憬……
页:
[1]